信息时代下员工差异化分析及管理论文_史坤

信息时代下员工差异化分析及管理论文_史坤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分析了在信息时代下员工产生差异化的必然性。从静态和静态两个方面详细描述了员工产生差异化现象的原因。员工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促进了传统管理模式的转变。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实施差异化管理,以尊重差异为前提,在强调共性的基础上实现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

关键词:信息时代;员工差异;分析管理

今年,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令世界叹然。信息化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背景,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让人目不暇接,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更为细致的超级量信息,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作为员工,关注和接触到的信息类别是有差异的,自然作为个体的成长就有了差别。可以说,差异无处不在,尊重差异,承认个性正是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基础,而认识好、运用好、制造好差异更是差异化管理的关键所在。要有效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看到并且重视员工的差异,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开展差异化管理,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团队价值。

1员工存在差异化的必然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物竞天择,各有千秋,展现着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与千差万别的自然界一样,企业的员工在性格、发展、价值观等方面也都是有差异的。美国学者凯瑟琳-卡塞(Catherine Cassell)认为:形成现代企业人员差异化有两个主要因素,即人口变化的趋势和公平就业的状况。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化已经深入到人的各个生存领域,人的个性在这个时代得到了突出和张扬。本文认为,目前信息化时代的大环境下存在致企业员工差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

静态方面。这方面是影响人的性格的早期发生的、沉积下来、基本固化、改变较困难的因素,包括遗传、父母作为社会代言人的早期教育风格、在儿童时期遇到的重要事件、学校教育成长环境等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

(1)遗传带给人与生俱来的性格。遗传是先天影响性格的重要因素,中国很早就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说,它十分形象的体现了遗传因素对性格的重要影响。从科学角度看,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确实有着极其深厚的生物学根源。遗传素质作为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也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2)家庭的氛围是影响性格的基础。当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时,家庭就是我们成长的土壤,也是人出生后最初的教育场所。父母的性格、教育观念,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所扮演的角色等对一个人性格的最终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

(3)集中统一的学校教育重塑你的性格。人的成长过程中,以学校教育方式为主的时间相当的长,集中的班级生活、权威人士比如老师等、同学的同级关系对人的影响相当的大。会选择选其中某些方面或者特点作为榜样标准去追随,重新塑造自己。

动态方面。这方面是人在走向社会后,顺应环境、获取更多自身价值等做的一些改变,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多样性发展、新兴行业的兴起等发生动态而随之变化的。

(1)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人际间的沟通方式和社会管理的组织方式。知识信息化造成了大量的冲击,也让我们面对处理信息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人需要做出适应性改变和应对。这些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而且会持续带来工作、生活、学习、交往方式的变革。

(2)社会环境的影响。人既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又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环境不同,情境迥不同。人类的生产、生活、教育等都离不开大的社会环境,也属于各种小的环境。人在特定环境下共同生活,和其他人之间产生各种关系,关系的产生与消亡、环境的变迁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其中就体现了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的影响。孟母的 “三迁”是想把儿子孟轲培养成有用的人,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时时影响他,才能做到。人的性格会因生存环境而改变,人也应该为适应环境,利用环境而作出更大的努力!

(3)自我发展的规划。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价值重心的转移,各层次主体的利益与需要普遍而多层次地凸显出来,人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对待自己的生活。作为主体的个人或群体的价值取向也进一步走向多维化、立体化,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真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价值观的多元化。在主体多元化的前提下,人们对自身价值观的阐释和执着会更清晰地将自己与企业中的其他员工区分开来,从而形成更多不一样的价值观主体。

2员工差异化的存在促进管理的改变

员工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势必给传统的“同一化管理”带来挑战。如何利用差异化优势提高企业群体绩效调,如何最大程度减少差异化的存在带来的冲突,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了对新的管理措施的思考。如何能够管好“差异化”的员工,建立起“多元化”的有效的工作团队是现代已成为一个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工作。

实施员工差异化管理正是基于差异本身的区别,扬员工之长,避员工之短,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在本职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达到能适其岗,人尽其才。进行差异化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时代下环境的复杂性和变革性决定了差异化管理的必然性。

(2)既保持员工的个性化差异又有统一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难以平衡的命题。

(3)员工持续发展和企业的高效运行是双赢的要求。

(4)人性化管理的迫切要求。

3如何实施差异化的管理

认识差异是差异化管理的开始,培育、运用、制造好差异是差异化管理的核心。

1、开展差异化教育和培训,保证个人能力在不同的方向都有所提高。

在尊重差异化的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比如员工个体差异、岗位差异、需求差异等,制定相匹配的培训方案,扬长避短,避免出现“统一性拔高”、“同一化要求”。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要关注到培训内容、培训周期、培训形式等的差异性,比如有的员工擅长钻研,就开展专业技能型提高型培训;对管理人员,开展领导技能的培训等。在强项上更加有所长,培训也达到较好的效果。

2、建立和允许差异化的激励机制。

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一度曾使我们丧失了发展的动力。建立多样化的激励机制,以激励“制造”位差,形成自我完善的内动力。差异构成了个体或群体间“错位竞争”的条件,通过激励手段塑造个体差异的过程,正是形成企业和员工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许多企业通过多种激励方式,形成赶超的动力,如通过劳动竞赛选树先进典型,在员工中形成你争我赶、你比我超的竞争氛围。鼓励多种形式的创新立项,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专业技术带头人,形成差异化的人才梯队,创新成果成为员工价值的最佳体现。

3、减少纵向差异和加大横向差异

纵向差异是指个人或者团队发展上的衔接性。如果团队个人之间或者个人在能力发展上的衔接跨度过大,不易充分发挥个人或者团队每个人的能力,造成团队战斗力下降,而个人承担压力过大。横向差异是指个人或者团队之间的差异。不强调个人发展或团队建设之间差异的直接比较比较或者拉平,应加大这种横向差异,允许百花齐放,各取所长,最大利用差异化的优势,更深更广的推进企业发展。

4、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评价和动态发展模型

管理学家杜拉克指出,有效的管理者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 ”而问的是“他能做什么? ” 要学会用人之长。建立员工模型,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员工的优势和劣势,包括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个性品质和动机等,是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和平台,建立人员的评价模型,让员工参与进来,让企业组织起来,并且考虑到后期的动态发展的情况,有助于管理者方便快捷、管理和发挥人才和团队优势。

5、科学评价员工的能力差异

信息时代下的新型企业必定以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为前提,在强调共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差异的认识、引导、催化,让不同个体和组织充分发挥所长,使员工和组织的优势共同指向企业的核心目标。差异化的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会给“人性化管理”的企业走向新的发展高度。

论文作者:史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信息时代下员工差异化分析及管理论文_史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