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喷桩处理淤泥质软土地基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柏汇

江门市新会规划勘测院 529100

摘要:地基的施工处理在整个工程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工程的基础。淤泥质软土地基,由于地形的原因,使得淤泥质软土地基的处理存在着较多的难点,而粉喷桩处理淤泥质软土地基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

关键词:淤泥质软土地基;粉喷桩;固化剂;检测

一、工程概况

该商业城位于江门市的城区内,占地为15万平方米,商业城准备在A座楼的设计中运用分体喷射搅拌桩来对于地基进行加固。场区地基土质从上到下分别如下。

1.杂填土。分布主要为上部分是建筑垃圾、水泥地坪以及下部碎石垫层组成的,用灰黄色-灰色粉土,夹杂着砖瓦碎片以及灰渣等内容回填下部。这一层主要分布的范围为全区的分布,并且分布的厚度是1-3米之间,平均厚度为1.6米。

2.粉土加粉质黏土。粉土的颜色是灰黄色与褐黄色,比较的深润,并且排列相对来说比较稠密。中间掺杂着换色软塑以及可塑粉质黏土。其中一部分的地形填土为灰黑色,还稍微带有腥臭味,中间夹杂着细小的杂填物[1]。这一部分的地段有所缺失。揭露厚度为0.5-1.5米黄之间,平均厚度为0.9米。上界面埋深为0.8-2.8米之间,平均厚度为1.5米。

3.黏土加淤泥质粉质黏土。大多数呈现的是灰黄色与黄色,有少数的灰色,高压缩性土,土质分布不均匀,夹杂着淤泥质粉质黏土,局部为淤泥。在这一层的分布之中,基本厚度为0.5-2.0米,平均厚度为1.5米,上界面的深度为1.5-3.0米,平均深度为2.3米。

4.黏土。呈现棕黄色与褐红色,中间鸡杂这灰白色,饱和,硬塑,中等-压缩性土,含有较高的额铁锰质结合。这一层在整个区域内都有分布,平均厚度为2.9米,上界面的平均埋深为13米。

二、地基加固设计

(一)加固原理

粉体喷射搅拌法的作用原理是在软土地基中加入粉粒体来使材料进行加固,并且运用与原位地基土强制性的搅拌混合之后,运用四季土和加固材料进行混合发生得化学反应,使得地基能够稳定并且地基的强度有所提升。目前 常用的固化剂有水泥粉体、生石灰和消石灰,也包括一些掺入的外加剂,像粉煤灰与石膏等。此项工程所采用的固化剂有325硅酸盐水泥,并且与原位土搅拌之后,能够使地基土与固化剂发生一系列的反应而形成比较稳定的水泥土桩柱体,一般由多种桩柱体和桩周土形成复合地基,根据以上的设置来对地基的承载力进行提升,并且能够不断地减少沉降量[2]。

(二)加固参数设计

本次拟建的设计去主要是因为上层部分的土质疏松显得比较的软,因此设计运用粉体喷射搅拌桩技术来对地基进行固化,其中相关的参数具体见下表设计。

(三)粉喷桩施工要点

(1)需要不断地对喷粉标高与停粉标高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做好喷气压力的控制以及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以及单位时间喷入量以及累计喷入量等相关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控制,不能够随便的减少或者是中断喷粉量。

(2)从施工图文件中的勘测深度以及粉喷钻机电流变化情况等两个方面来对于粉喷桩的实际长度进行相应的控制[3]。

(3)根据实验数据说明,无侧向抗压强度对比来说,复搅桩体水泥土比未复搅桩体水泥土强,大概在3倍左右,所以说,复搅长度应该由桩底到桩顶,也就是需要进行二次搅拌。

(4)粉喷桩强度的影响因素包括粉体掺入量、施工工艺、地基土性质以及地基土的含水程度。根据相关的规定,地基土的含水量标准在30%-70%之内,小于30%和大于70%都不能够采用粉喷桩进行工程的处理。因此需要严格的控制加固土的含水量。

(四)加固效果及评价

根据相关的行业标准进行检测,利用轻便触探取样和锤击(N10)对比法来对桩体水泥的搅拌均匀性以及强度进行检测,抽取的样本为成桩7d内抽取2%共30颗桩。根据检测的结果能够看出,运用粉体喷射桩桩体进行水泥土搅拌的显示比较的均匀,并且有些地方的水泥出现富集的现象。检测结果与规程和技术要求一致,桩体的轻便触探锤击数量为30-140下之间,符合《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法技术规程》中轻便触探击数(N10)与水泥强度对比关系的要求,并且确认水泥土的强度为400千帕以上。

除此之外,运用现场布选的四处取景位置作为复合地基载荷进行试验得出结果,以此来确定符合承载力是186千帕,能够符合设计的需求。

表3 载荷试验成功汇总表

载荷试验点最大加载量(千帕)最大沉降量(毫米)承载力基本值(千帕)相应沉降量(毫米)承载力标准值(千帕)

137028.511906.0186

237018.431836.0

337023.101846.0

437031.611836.0

三、结论

从以上的项目内容及结果来说,虽然喷粉量还是相同的,但是基于各层的土质与含水量存在不同,因此在强度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同的地方。通常情况下,水泥搅拌容易均匀开来就会使得水泥的强度有所上升,得到较好的效果。而且淤泥土质容易产生较强的粘性,并且形成软弱段,在同一根桩体上形成的强度更是各不相同。所以说,需要尽量的在一定水泥喷入量中减少桩段之间的差距。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应该按照不同层级的含水量以及土质进行不同的区分。一般含水量比较多的桩段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大喷粉量,并且减慢喷粉中的提升速度。含水量少而含沙量较大的桩段需要及时的增强喷粉,并且对于黏土层进行均匀的搅拌,帮助其喷粉搅拌更加的匀称。通过以上的操作,能够减少强度差,并且整体提升桩身的承载力,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祥.粉喷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的现场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03):362-367.

[2]梁元林.软土地基条件下碎石桩与粉喷桩加固效果对比分析[J].交通科技,2015(05):84-87.

[3]张家柱,代世军.粉喷桩加固流塑状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2):6-10.

论文作者:李柏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粉喷桩处理淤泥质软土地基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柏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