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对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研究和发掘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各大高校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12345”人才培养体系为视角,总结分析了“12345”人才培养体系和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把这一理论和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结合起来,在其中贯穿问题分析、路径探索以及体系构建,丰富和深化了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12345”人才培养体系;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活动载体,是实现高校学生“助困”和“育人”的重要途径。将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和高校培养体系、目标相结合,发掘其内在的统一性和育人功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也为学生关注学校、关注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当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侧重于具体问题和工作实际的探讨,忽视了勤工助学育人体系中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其理论构建远远落后于实践的研究,而且理论成果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相对单一化。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提出的“12345”人才培养体系,突出了人才培养中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契合了高校勤工助学学子的价值观引领和人文素养养成。“12345”人才培养体系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和定位的深刻总结,成为引领越秀学子成长成才的一面精神旗帜,是具有越秀特色的核心文化的高度浓缩,是新时代做好勤工助学工作的思想保证和价值引领。
勤工助学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在校园内外参加的、以获取报酬、培养自立及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有偿服务或劳动。[]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高校勤工助学政策的内涵也相对应有了新的变化。“高校勤工助学不再仅仅是作为资助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成为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但是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高校勤工助学还没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服务。当代的大学生也未能把勤工助学和价值观塑造结合起来,通过“12345”人才培养体系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一、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现状调查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地处人杰地灵、风景优美的江南水乡——浙江省绍兴市,是该市的一所民办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大部分学生都来自江浙富裕地区,但是也有来自很多中西部和偏远农村、山区的学生,他们普遍家庭收入比较低、生活困难,学费需要通过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的形式完成,心里比较失落,不少学生因此产生心理问题,学业和人际交往都出现了问题。因此不仅要非常有必要做好勤工助学这项工作。为了更好地分析高校勤工助学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人才培养体系下的德育对策,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勤工助学的学生为例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 95 份,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为 90%。通过对收集调查问卷的分析,以及本校勤工助学的管理模式、育人模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归纳出高校勤工助学的现状并提出如何构建适应新时代育人要求的高校勤工助学对策。
(二)结果分析
1、学校层面
高校勤工助学的管理工作一般由校级学生处进行管理的,也有不少高校把职权下放到二级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在勤工助学方面有配套的管理制度,也设置了许多勤工助学的岗位,如:办公室助理、图书馆管理员、宿舍管理员、教室管理员等。这些岗位为减轻学生家庭负担、拓宽人际交往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随着学生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学生生源和年龄的更新换代,现在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助学和育人的双重职能。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缺乏完整规范、严格监管的制度。没有安排固定的人员和固定的日期时间进行检查,导致不少学生对勤工助学工作流于形式,缺乏责任感。第二,忽略育人功能,缺乏对勤工助学学生的关怀和交流。没有建立一支稳定有效的管理队伍,缺乏平时的心理疏导和关心教育。第三,缺乏对勤工助学工作业绩的认定和评定工作,没有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使这一工作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在学生群体中产生相应的影响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学生层面
从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第一:大部分学生希望学校在勤工助学方面有一个统一、全面、规范化的管理,能从物质和精神层面给与尊重和关心。第二:绝大部分大一的新生都有继续勤工助学的意向,可是却只有很少的学生选择继续坚持下去,很多学生转而从事校外勤工助学工作,例如家教、促销、代理等岗位。第三:大部分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希望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并且能够在勤工助学中得到锻炼,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是希望学校能够给与足够的认可和宣传。由此可知,贫困生相对特殊的成长环境以及经历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目前很多存在的岗位都是劳动力付出型,对学生健康的成长有忽略的情况存在。”[]这就让贫困生在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时候不能锻炼自身能力,不能通过更多的活动方式来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
二、“12345”人才培养体系视角下的高校勤工助学工作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勤工助学岗位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平台。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委员会,陆续出台《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十条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统筹、落实、监督和考核,明确把勤工助学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丰富SPT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始终坚持素养为要、能力为重,积极构建“12345”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追求1个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打造2个体系:构建以品德和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推进3个融合: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本土教育与境外教育的有效融合;开展4个协同:校校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国际协同;培养5种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构建课堂教学、网上学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自2015年提出“12345”人才培养体系以来,其育人功能的实效性和实践性日益凸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12345”人才培养体系下强化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新探索
(一)树立先进育人理念: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学校把勤工助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形式地渗透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中。开展助学阳光教育,建立和完善寝室联系制度,校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寝室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联系;开设勤工助学德育大讲堂,邀请名师名家进校作报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注重新聘人员的思想教育,树立劳模精神和集体意识;开展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成为学生凝聚青春力量,参与面广、持续时间长、深入人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不断内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行动。
(二)岗位设置科学性: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创业型勤工助学实体的建立
加强勤工助学学生辅导管理,将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和高校培养体系、目标相结合,发掘其内在的统一性和育人功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也为学生关注学校、关注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
(三)管理模式社团化:建立资困助学学生自我服务团队,强化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达到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和管理效果的双重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玉.秦小云.高校学生校园勤工助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4).
[2] 刘昌滨.黎琼芳.“五位一体”高校勤工助学现状及对策分析.科教导刊,2018(20).
[3] 陈秀娇:关于勤工助学体系完善与育人功能发挥的思考.高教学刊.2017(18).
[4]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人民出版社,第45页.
论文作者:席亚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勤工助学论文; 越秀论文; 学生论文; 高校论文; 体系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浙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