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不断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的认识,就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具体分析,首先阐述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优势,随后对其技术的实践运用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发挥出技术上的优势,以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效率。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无损检测技术;实践应用
引言
水利工程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保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施工管理、监理、验收与质量检测共同发挥作用来确保质量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质量检测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基于无损技术的检测手段对水利工程后续使用不造成影响,并能够提升检测效能与精准度而备受关注。因此,本文针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为建立完善的检测策略提供参考性意见。
1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1.1主要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损检测技术也得到相应更新与改善。无损检测技术不仅具有较强的科学合理性,还具备较强适应性,能够与先进技术相融合。在我国无损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当中,并且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应用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国家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在逐渐推进,随之对水利工程技术的应用有了更高要求。无损检测技术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损检测技术具有超声波法、探地雷达、回弹法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网络资源的共享,使波动技术以及电磁技术等无损检测技术被更好应用在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由此也可以看出,无损检测技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要进一步加强对无损检测技术的完善与使用,进而推动水利工程更好发展。
2无损检测技术优势
2.1连续性
无损检测技术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具有较强连续性。通俗来讲,就是无损检测技术在收集相关数据过程中,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的同一地点中连续进行相关数据搜集。利用无损检测技术收集的数据,具有较强实时性、真实性与科学性。将其使用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能够使质量检测数据更加真实准确,从而为将来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2.2物理性
无损检测技术不仅具有较强连续性,还具备较强的物理特性。将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能够对水利工程物理量有更加深入的掌握。与此同时,在对物理量进行深入了解、分析与预测前提下,可以对水利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施工材料、相应技术以及最终工程质量进行有效预测。
2.3远距离测验
远距离测验主要是在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时,能够对质量检测进行远距离操作。无损检测技术能够更好弥补传统质量检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使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以及安全等得到有效保障。
3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实践分析
3.1回弹法检测技术的实践
回弹法检测技术是无损检测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回弹仪对混凝土结构构件检测抗压强度检测。回弹法检测技术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能够针对建筑各个部分混凝土质量以及均匀程度等更好展现,而相应的测量数据也能通过计算得出最终结果。
利用回弹法检测技术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检测时,需要对其技术应用进行有效控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第一,在对水利工程建筑结构检测过程中,要确保被检测建筑物理面平整,并记录表面状态。第二,在进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时,要对被检测区域进行有效控制。第三,要结合混凝土碳化试验,测得碳化深度与回弹值值共同推定混凝土抗压强度。
3.2探地雷达检测技术的实践
探地雷达是一种可以有效探测地下目标的质量情况的无损检测技术,被应用在隧洞、堤坝、库岸等水利工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探地雷达可以向地下放出高频电波,通过高频电波反射状态,能够更好检测目的体以及所在的地质情况,从而及时掌握地下结构、土质情况、空间位置分布等,确定地质异常部位(断裂、空隙、溶洞等)位置。如在岩溶地区在检测场地布置5m×0.5m的测网,通过剖面雷达结果可确定是否有大溶槽、若存在大溶槽确定位置深度。还可通过雷达剖面寻找溶洞、划分地层等。
探地雷达与其他检测方式相比优势在于属于无损探测,对被测体无破坏;探测的速度快,数据采集速度快,分辨率相对较高;雷达剖面图比较直观。同时探地雷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探测深度小于50米,在高导覆盖层探测深度更浅;在地质复杂地区依赖已掌握的各种资料,易产生误差;数据的解释需依靠解释者的经验,对人员要求较高。
3.3超声波法检测技术的实践
超声波法检测技术是使无损检测技术更好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技术。通常情况下,超声波法检测技术会将频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超声波法检测技术具有瞬间应力波反馈的优势,所以能够使检测技术的应用效率得到明显提升。针对不同检测构件,需要使用不同超声波法检测技术。例如,如果被检测物构件截面较大,那么可以在构件截面中安装超声波探头,采用单面检测方式。如果被检测物构件截面较小,那么可以在构件截面中安装超声波探头并匀速移动,采用双面检测方式,从而确保检测数据真实与有效。除此之外,超声波法检测技术还能被有效应用在混凝土结构裂缝以及裂缝深度检测工作中,对建筑物结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超声波法检测技术还具备应用范围广、无害、成本低等优势,所以在各项工程无损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超声检测方法中,针对不同检测对象选择检测技术实例,如在各类焊缝内部缺陷检测中采用的超声波探伤技术,使用斜探头(声波倾斜入射,常呈长方体)进行焊缝内部的各种如裂缝、气孔等缺陷检测,根据波形来确定缺陷的位置及大小;在铸锻件内部缺陷中采用超声波探伤的直探头(声波垂直入射,常呈圆柱形)与斜探头相结合的方式检测缩孔、夹杂物、裂纹等缺陷,;金属厚度超声波测厚原理是根据超声波脉冲到达材料分界面反射回仪器的时间与超声波在该种材料中的传播速度相结合的方法来测定材料的厚度,在检测时需对被测材料进行声速测定,从而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
3.4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的实践
低应变在桩基检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最常用的检测基桩完整性的方法。是一种采用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以一定速度传播,在缺陷部位向上反射,桩顶部的接收信号得到速度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的时域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通过波形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判定桩身是否存在断裂、裂缝、夹泥、缩颈、蜂窝、空洞等缺陷。
低应变检测优点在于对桩身无破坏,方法快速且费用低、操作简单检测更高效,是普查桩身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缺陷较多的桩,由于波形杂乱且不稳定一般只能准确判断两个缺陷,不判定第三个缺陷;对于嵌岩桩由于嵌部分存在较强的负向反射波,会严重影响桩底反射波和桩底沉渣判断,对嵌岩效果只能进行定性判断。为确定检测结果准确性,必要时配合高应变和抽芯进行验证。
3.5自然电位法的实践
自然电位法也是无损检测技术当中一项重要技术,地下天然存在电流场,地下水流流动时,破坏了原有的电性平衡,形成电位差,比如通过测试数据汇总自然电位剖面图可确定地下发生渗漏部位;在对水库钢筋构件腐蚀情况以及质量检测中,首先需检查硫酸铜电极在闸门面板中的饱和状态,然后,移动硫酸铜电极,在移动过程中会产生数据,要对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在此基础上,能够体现出筋构件腐蚀情况,从而为检测工作提供便利。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无损检测技术更加完善,并且被广泛应用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无损检测技术能与先进科学技术相融合,保证测量数据真实与合理,从而为将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使水利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等得到有效保障,进而推动国家水利行业更好发展。无损检测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提高水利工程检测质量,同时也利于我国水利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对这一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优化和完善,通过该技术的有效实践运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郑威.浅析无损检测技术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24):132-133.
[2]刘海峰,杨维武,李义,等.全长锚固锚杆早期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J].煤炭学报,2016,32(10):1066-1069.
论文作者:杨延全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检测技术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质量检测论文; 超声波论文; 构件论文; 数据论文; 缺陷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