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活动对矽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_肖萍

肖 萍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讨论早期康复活动对矽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2月阶段内本院收治的122例矽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活动训练,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各动脉血气指标、体征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各动脉血气指标及体征指标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活动训练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活动;矽肺;呼吸衰竭;康复效果

矽肺病出现与机体长时间吸入大量的SiO2粉尘具有很大的关系,患病后将导致机体肺功能减退,致使肺组织纤维化,降低肺部氧合功能,增加发生呼吸衰竭机率[1]。临床通常对矽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来保持血氧浓度,治疗实施过程中患者会因长时间缺乏运动,而使出现免疫力降低、肌肉萎缩、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脏器失调不良等症状,严重影响治疗及预后,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病死[2]。而早期康复活动的实施则可对上述不良症状有效预防及改善。因此,本文选取2017年4月-2019年2月阶段内本院收治的122例矽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探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2月阶段内本院收治的122例矽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研究组均为男性患者,均为Ⅱ期矽患者,平均年龄为(68.8±3.0)岁;呼吸衰竭分型:Ⅰ型有18例、Ⅱ型有43例;并发症:肺炎患者有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41例。对照组均为男性患者,均为Ⅱ期矽患者,平均年龄为(68.7±3.2)岁;呼吸衰竭分型:Ⅰ型有17例、Ⅱ型有44例;并发症:肺炎患者有1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4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包括有机械通气治疗、止咳平喘治疗以及抗炎解痉治疗等,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常规康复训练,每日指导患者主动或被动的肌肉及关节活动训练,每日2次,每次15-20min左右。

研究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活动训练,详细训练内容如下:(1)康复方案的制定:由责任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及临床特征对其制定详细的个人健康档案,并根据该档案内容有针对性的为其制定早期康复计划,结合其每日的肌肉放松情况及肢体活动情况及时调整第2日的康复训练内容。结合患者的文化水平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疾病健康知识普及,教其正确的咳嗽咳痰及呼吸方法,并对其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告知其早期康复活动训练的实施目的及预期将会取得的成果,提高其治疗积极性及配合度[3]。(2)早期康复活动的实施:①病情监测:严密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结合其临床症状情况对其缺氧程度进行有效的判断,将判断结果告知医生,并以此实施对症干预,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频率、皮肤状况、痰液性状以及尿流量等指标的观察。②卧位活动:在清醒的状态下对其进行卧位活动训练,活动过程中将病床床头抬高至65°,并让保持半卧位式的体位姿势,而后对其进行肢体肌肉组织及关节的被动性及主动性按摩,该训练每日2次,每次25min。③坐位活动:让患者保持床边坐位进行上下肢的功能性锻炼,每训练每日2次,每次25min。④离床活动: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指导其下床进行站立活动,包括有单纯性的站立训练、抬腿训练以及行走训练,其中站立训练每次5min,每日3次;抬腿训练及行走训练,每次10min,每日3次。⑤生活活动:结合患者的自身需求对其制定合理的生活计划方案,并教于患者如何在正确进行活动,促进其康复的情况下,降低其耗氧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的各动脉血气指标及体征指标,动脉血气指标包括有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体征指标包括有心率及呼吸频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各动脉血气指标及体征指标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95.74±6.25)mmHg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75.64±5.83)mmHg、心率(90.42±7.95)次/min和呼吸频率(20.67±3.15)次/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矽肺病晚期会增加患者呼吸衰竭并发症机率,且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促进患者康复,临床通常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法,治疗过程中用镇静类药物将使患者保持休眠状态,减少各器官的代谢能力,促使损伤脏器功能得以恢复。但由于长时间的制动,将导致患者的血液循环减缓,并造成微血管功能损伤,导致出现肌肉及神经营养供应不足等不良现象,增加患者发生血栓及肌肉萎缩的机率[4]。

对此,临床上多采取常规康复活动来对此进行干预处理,虽然可以起到改善机体循环系统,降低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后产生不良率的作用,但是干预效果不明显。相关研究显示[5],若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活动干预,可有效维持其脏器功能的正常性,提高其治疗预后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95.74±6.25)mmHg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75.64±5.83)mmHg、心率(90.42±7.95)次/min和呼吸频率(20.67±3.15)次/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该项结果证实:与常规康复活动干预相比,早期康复活动的实施对于改善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等方面更具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病情监测可及时发现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卧位活动干预主要针对于处于清醒状态但不宜下床的患者,该护理措施的实施将使得其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改善其呼吸能力;坐位活动干预指导患者在床边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该运动将有利于预防其肢体肌肉萎缩,改善其血气指标;离床活动干预促进患者恢复骨骼肌肌力,加强其神经细胞传导效果,增强其耐受力及抗氧化能力,改善其呼吸功能;生活活动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其生活信心,降低其病死率。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活动训练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艳,成观星.早期康复活动对呼吸衰竭患者血氧分压及肺功能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8):1268.

[2]汤丰宁.早期肺康复训练联合振动排痰对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及预后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07):1-2.

[3]周家吉.早期肺康复干预对肺癌患者围术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9):89.

[4]张清泉,林树云,张维维.循证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3):104-105.

[5]李红霞.早期康复活动对矽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8,44(04):297-299.

论文作者:肖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活动对矽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_肖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