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Web2.0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境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虚拟学习社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重要学习环境之一。而Web2.0的出现,使虚拟学习社区对学习活动的支持更具人性化,把开放获取、交流互动、协作学习与知识共享等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 Web2.0虚拟学习社区的内涵
1.1 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学习社区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由各种不同类型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构成的一个交互的、协作的网络空间,其成员之间以网络为通讯工具,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流、沟通,以获取知识、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1]。
虚拟学习社区是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借助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技术建立起来的新型的网络学习组织,是当代社会需求和科学技术与教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根据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在Internet上建立虚拟学习社区,就在于学习社区可以应用学习者的个体智慧,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通过个体间长期的互动、合作和知识建构,发挥集体智慧。
在Web2.0出现之前,由于受网络技术单向、只读、不易交互等弱点的限制,虚拟学习社区主要强调对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功能集成,学习资源的共享主要依靠一些专门的软件来实现,功能有限,用户之间、用户与服务人员以及服务人员之间的网上互动与交流活动比较少,这对学习社区实现“发挥集体智慧”的愿望有很大的限制。
1.2 基于Web2.0的虚拟学习社区
Web2.0环境下的虚拟学习社区是虚拟社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指借助于Web2.0的相关技术(如Blog、维基、即时通讯、RSS、社会标签、社交网、视频网、虚拟世界等等)和理念构建起来的虚拟学习社区。基于Web2.0的虚拟学习社区侧重开放获取、交流互动、协作学习和知识共享,为用户享有他们所需的知识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一站式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用户借助于各种先进的社会软件、工具和平台,对共同感兴趣的东西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自由交流、互动、讨论和协作,共享彼此的观点、思想、资源、知识、学习经验和集体智慧。用户通过信息交流、探讨问题、提出新观念、拓展问题思路、交流学习心得、相互争论、达成共识,进行知识建构,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而且获得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多种智能,促进了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了集体智慧。
和一般的虚拟学习社区相比,Web2.0环境下的虚拟学习社区强调开放获取、交流互动、社会化和用户参与。社区中有丰富的共享信息资源、用户之间的协作程度更高、团队意识更强、虚拟服务更加到位,能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2 Web2.0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原则
基于Web2.0的虚拟学习社区强调开放获取、交流互动、相互协作和知识共享,这要求虚拟社区中首先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也要求对社区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组织以方便用户的学习活动,还要求方便灵活的在线服务支持,加强用户与服务人员之间、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以解决用户在从事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难题。
2.1 资源的整合
基于Web2.0的虚拟学习社区作为“一站式的”学习环境,要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学习活动的不同需求,需要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以供用户使用。这里的学习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所拥有的学习资源,也包括校内其他部门和机构所拥有的可共享的学习资源,甚至是学校之外的社区资源。从功能和用途上讲,学习资源主要分为两大类:(1)信息资源。包括数字图书馆资源、知识社区、知识导航、网络培训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和其他各种信息资源等;(2)工具资源。包括各种网络软件、信息获取与共享软件、网络教学软件、网络办公软件、多媒体软件以及其他应用软件等。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学图书馆,关于Web2.0虚拟学习社区服务的开展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其中,加拿大Manitoba大学图书馆于2006年构建完成的虚拟学习共享空间[2]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基于Web2.0虚拟学习社区的例子之一。在Manitoba大学图书馆构建的虚拟学习共享空间中,整合了包括图书馆、学习技术中心、学生助理中心、计算中心以及eTools(是由学校几个核心部门共同开发完成的一套重在培养读者信息素养和IT素养的在线向导系统)在内的多个部门和机构的许多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的网上资源、技术中心的计算资源(网格计算)、学习助理中心的学习向导及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学习技术中心的技术指导等等。通过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整合丰富的学习资源,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用户的在线学习活动。
2.2 资源的组织
在基于Web2.0虚拟学习环境中,不仅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要求对学习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对社区中的资源进行合理组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用户的在线学习提供尽可能的方便和快捷,使用户的各种学习活动得心应手。如果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组织,知识众多资源的简单拼凑,对用户就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就不能对用户的学习活动给予足够的引导和帮助。
对社区中资源的组织,需要考虑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图书馆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在Manitoba大学图书馆推出的虚拟学习共享空间中,对资源的组织有非常好的效果,它们通过“云图”的方式来引导用户,使用户对资源的分布一目了然,极大地提高了用户对资源的利用速度和利用效率。图1是Manitoba大学图书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中有关图书馆资源及其服务的云图[3]。
图1 Manitoba大学图书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中
有关图书馆资源及其服务的云图
通过这张云图,把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和服务展现给用户,包括服务指南(Tutorials)、研究向导(Research Guides)、各馆设的开放时间(Locations & Hours)、各式各样的工作组(Workshops)以及与图书馆沟通的渠道和方式(Contracts)等等。
借助于云图,用户能够便捷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和服务,大大提高了用户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
当然,对资源的组织,会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渠道,而云图只是有效途径之一,在Web2.0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及实施过程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措施,每个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部署。
2.3 虚拟人力支持
在线互动是Web2.0虚拟学习社区存在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4],是联系Web2.0虚拟学习社区中各种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纽带,是Web2.0虚拟学习社区中各种群体和组织产生的必要和重要条件,同时也是Web2.0虚拟学习社区区别于一般的学习网站的突出特征。要实现真正的在线互动,需要完善的虚拟人力资源来支持,包括虚拟参考人员、在线辅导老师、IT技术人员、多媒体专家、图书馆管理员、数字化处理与操作专家等等。这些服务人员从不同的方面为用户的学习活动提供帮助和指导,同时也引导用户合理使用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各种先进技术和网上资源。Web2.0虚拟学习社区的在线互动体现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也体现在助学者与助学者之间。构建Web2.0虚拟学习社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希望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把有共同兴趣和目的的学习者召集到一起,对他们共同感兴趣的东西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以发表各自不同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服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达到共同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效果。学习者也可以在助学者的帮助与指导之下,解答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助学者之间也可以经常沟通与交流,相互交换各自的指导经验,提高对学习者的服务质量。
3 Web2.0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方法
在构建Web2.0虚拟学习社区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几个核心的内容,即开放获取、交流互动、协作学习和知识共享。Web2.0的技术、工具、应用和服务理念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具有代表性的Web2.0技术、工具和应用有如Blog、Wiki、Rss、IM、Tag、社会网络、Widgets等等,它们有各自的特点和用途,在信息共享、互动交流、协作创作、信息搜索、以及虚拟咨询等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为构建Web2.0虚拟学习社区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途径。笔者对这几种核心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及功能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如表1所示。
表1 Web2.0核心技术的应用及功能
表1只是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几种Web2.0技术和工具,除此之外还有虚拟世界、视频网等,它们都是图书馆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好帮手。
上海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之一,在近些年里,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继引入了Web2.0技术和服务理念,正在尝试构建基于Web2.0环境的虚拟学习社区,目的在于积极鼓励和引导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日常服务中来,扩大用户与图书馆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引导读者快速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和IT素养。结合上海大学图书馆虚拟学习社区服务目前的开展情况以及今后的打算,现给出上海大学图书馆Web2.0虚拟学习社区服务的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在上海大学图书馆的Web2.0虚拟学习社区总体框架中,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读者群体、服务团队、资源区和“以Web2.0为主”的相关技术。读者群体是指参与到虚拟学习社区中的读者,他们参与进来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交流。在学习过程中,读者可以向辅导老师或者其他读者寻求帮助,也可以为其他读者提供帮助。读者可以通过即时通讯方式(MSN和电话)与服务老师进行实时互动交流、也可以通过异步方式(Blog、WiKi等)与服务老师以及其他读者进行学习交流、经验分享以及共同创作等等。虚拟学习社区中有丰富的电子资源,提供了数10种国内外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馆内自建特色数据库、流媒体资源库、试题库以及多种工具软件供读者使用。服务团队是由多位资深老师、学科馆员和专业辅导老师组成,专门为虚拟学习社区中的读者提供服务,他们通过实时方式(MSN)和异步方式(Blog、Wiki等)与读者进行交流,引导读者快速合理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解答读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读者开拓学习思路,同读者交流学习经验,引导读者参与协同学习,培养读者的团队学习精神。虚拟学习社区中的服务老师,除了直接为读者提供服务之外,他们相互之间经常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对于学习社区的运作情况以及对读者的服务情况进行总结和交流,通过面对面交流,了解读者的需求情况,及时对服务方法以及服务模式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升虚拟学习社区的服务质量。
图2 上海大学图书馆Web2.0虚拟学习社区总体架构
上海大学图书馆根据自身业务开展情况和发展需求,在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具体工作[5],分别是:(1)应用Ajax开发完成了学科导航系统。学科导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对新用户,学科导航系统能够引导他们快速地检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2)利用MSN开通了虚拟参考咨询。MSN使用起来,方便简单,容易被用户所接受。虚拟参考咨询开通后,每天都会接待数量不非的读者的咨询和交流。通过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及时快速地解答读者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导读者快速、合理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和服务。(3)利用Wiki搭建了学科服务平台。学科服务平台集Blog空间、新闻资讯、书籍下载、网摘系统和论坛系统于一身,以打造新型学科建设平台为目标。在本平台,读者可以与各学科的学科馆员进行交流,与他们共享视野,同时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想与大家分享。(4)新闻聚合系统。一个Blog系统,是很好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的开放平台。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上海大学图书馆还准备把“电子期刊统一检索系统”、“社会网络”、“社会标签”等应用和工具逐步地应用到虚拟学习社区中来,使得读者的各种学习活动更加方便、更加灵活、更加开放。
4 结语
Web2.0的出现为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机会,也为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提供了很好的渠道和方法。图书馆应该抓住这样的机遇,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把图书馆的各种资源通过虚拟学习社区的方式展现给用户,使用户真正感觉到他们的学习活动离不开图书馆,离不开图书馆的服务。同时,图书馆也应该组织一批高素质的服务队伍,为用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使得对用户的服务更具人性化,真正做到图书馆的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真正做到图书馆的资源是“开放获取”和“高度共享”。
收稿日期:200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