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结构的策略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结构的策略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结构的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策略论文,结构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对无形资源依赖程度增强,对于最主要的一种知识载体——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也日渐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但是,在这种趋势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培育人力资源管理思维,建立符合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企业形成以人力资源部门为轴心的统一的结构体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如果一个企业想要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战略规划和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规划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这两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人力资源结构规划是衡量和评价人力资源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的基础,如果不清楚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将人力资源发展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人力资源管理就变得毫无意义。目前一些优秀企业已经走出了传统人事管理的樊篱,而进入到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不过,从整体状况看,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距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探讨如何构建我国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主要体现在:

1.人力资源管理过于关注操作,而忽略战略。现在虽然已有许多企业将人事部门改换成人力资源部门,可是在功能以及角色上并无显著的改变,大多数仍承袭以前人事部门的工作,没有关注顾客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只有在业务部门提出需求以后,才能采取一些设法满足业务部门需求的行动,是一种被动式的反应,根本无法指导实践。

2.人力资源管理是人事部门的事。在企业里通常的观念是,一谈起人力资源管理,大家往往就同人事部门联系到一起。正是这种指导思想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很难真正发挥出来。在塑造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时,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是事后反应而非事前反应。

3.人力资源管理不科学、不规范。这反映在人事管理的各个环节上。例如,不少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对于大专以上学历“来者不拒”,似乎不论什么职位都是学历越高越好。很多企业只重培训过程,而不重培训效果,似乎培训费花出去了,培训实施了,就万事大吉了。考核是我国企业存在问题最多的环节,大多数企业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考核,考核的结果用来干什么,考核成了“认认真真地走形式”。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1.平衡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人力资源是活的有思想的生命体,具有能动性,不像物质生产要素那样,完全被动的任由人们摆布。市场经济大潮中,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增强,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通过招聘、引进、调动等方法,吸收新员工,不断形成和补充企业人力资源,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充足、合格的人力资源。

2.调配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主要通过市场来实现。作为劳动需求方的企业,有权依据自己生产经营的需要及员工能力和工作表现,吸纳和释放劳动力。对于劳动力在企业内外之间的这种流动,企业需要做好组织、管理和调配工作。

3.教育和培训人力资源。主要任务是增大企业人力资本存量。任何一个人,并非天生就能作为人力资源发挥作用,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源,使之具有劳动能力的决定因素。当一个人进入职业空间后,为适应工作要求,适应科学技术进步,掌握最新知识和技能,就需要企业不断进行再培训、再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

4.调节企业人际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实质是调节人与事、人与人的关系。调整、理顺企业人际关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性任务。在诸多关系中,以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最为重要,这是决定企业存在的根本,是企业中牵动全局的最基本的关系,要调适好企业的劳动关系,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使大家团结一心,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如何建立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结构

人力资源结构并非自发形成,是企业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自身工作的需要,能动地对本企业人力资源要素的质和量进行配置的结果。因此,人力资源结构说到底是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其合理与否,必须视经济运行及其人力资源要素运用情况来考察。具体讲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企业人员各就各位,各司其职,不存在任何形式的闲散冗员,企业员工劳动积极性高涨,每名员工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第二,企业各项工作和活动很好的配合与衔接,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和经济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运转,没有因为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不当而导致工序流程中断乃至破坏的现象发生;第三,企业各项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既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又保证使人力资源个人利益得以实现。

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是人力资源配置的结果,是一定时间内相对静止的某种状态。所以,其合理性也是相对一定时间而言的。事实上,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形成于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过程中,在动态过程中一旦形成,并非一劳永逸,而是随着企业经济工作的不断变化,原有的相对合理的结构会被打破,逐渐形成新的合理结构。因此,企业应当在动态之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形成和保持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

1.根据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任务和经济运作的需要,做好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要素在质和量的比例上的组合配置,做好人力资源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组合配置,形成一个与企业现状和发展相适应的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在确立和奠定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之时,一定注意不可整齐划一,追求某一固定比例,或者盲目的与他人相比,一定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配置。

2.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形成之后,一般情况下,总是相对稳定一段时间。诚然它会因种种缘故发生某些微小、局部的变化,但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一旦形成,总是相对稳定的。平时需要通过招聘、晋升、调动、培训等方法,随时调整和解决好人力资源结构方面出现的问题,以保持人力资源结构的平衡与合理。

3.当企业目标、任务和工作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必须及时在质和量上重新布局配置,较大范围甚至全面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使之与变化了的新情况相适应,形成新的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比如,新日铁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经历了由繁华到衰退的巨大变化。70年代后期,钢铁产量下滑,销售额与纯利润连年下降,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下降。于是,新日铁实施彻底改革,首先是大规模裁员,其次是开辟新领域,建立新日铁企业集团,由原单一的钢铁企业向“重工业工程技术综合公司”转变。面对如此巨大变化,企业及时地对人力资源作重新配置,全面调整,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呈现全新布局,从而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

4.以人力资源部门为轴心,构建内部统一的结构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所强调的是将企业的员工作为一种最活跃、最具动力的可开发的资源来对待,公司的所有管理者都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开发、经营、管理它。我们可以靠一套好的生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将供销、财力资源管理得很有效,但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它是很难测量和评估的,但又是最具挖掘潜力的,因此在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管理时需要“法治加人治”,既要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方法,又需要包括总经理和各级主管在内的所有管理者的直接参与。只有当人力资源管理不被看作仅仅是特定职能部门的责任时,内部统一的结构和中心目的才能凸现出来。若没有一个处于中心地位的理念,或是没有一个战略的观点,人力资源管理就很可能还是一系列独立的行为,继续沿着传统的道路行进。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当之无愧地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今天,几乎没有哪个企业会否认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因此,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建立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结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现代企业增强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标签:;  ;  ;  ;  ;  

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结构的策略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