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指向写作论文_彭巧芸

(广西梧州岑溪市糯垌镇新塘中心小学,543214)

摘要:阅读和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相辅相成。传统阅读课把读懂课文作为教学目标,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方法,而指向写作阅读课则不止于此,指向写作阅读课除了应有的阅读训练外,更注重文本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写作和阅读两方面语文素质上均获得有效提高。本文先简单表达了当前的写作现状,然后阐述了对指向写作的理念认知,最后对指向写作阅读课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指向写作;学语言;学结构;学思想

作文教学,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一直是语文教学难以逾越的一道坎,恒古不变的话题。国内外对此研究颇多,很多名家名师都认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教学与训练不成体系,随机性太大,教师提供的资源有限、讲解的技法比较零碎、训练指导不够具体,学生的生活经验匮乏。如何帮助师生迈过作文教学这道坎?随着课题《从高年级课文阅读教学中深挖学生习作范例的研究》的一步步探究,我们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跟着课文学作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元素,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巧妙对接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举措。

一、写作现状

目前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教师习惯性将讲读课与作文教学分开进行,没有将两者有机结合。其结果是无形中留给学生一个错觉,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

指向写作势在必行,教师要解读出一篇“独有”的写作奥秘,而不是“凤头猪肚豹尾”、“围绕中心来写”、“起因经过结果”之类的老生常谈。解读出了“独有”。

二、指向写作的理念认知

“指向写作”本身的理解。“指向写作”是纯粹的写作吗?当然不是。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1】管建刚老师作了一个引申:“阅读能力不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口语交际能力不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2】的确,写作是一种全面训练,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写作的过程,是精神锤炼、思维活跃、情志投入、价值澄清共同参与的过程,绝非是单一的技术。口语交际不能做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至多只能渗透、植入。因此,“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并非把语文的人文性排斥在外,也决非只有写作而无阅读的作文指导课,相反,要在“指向写作”时努力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文以载道的核心理念和要求。

三、指向写作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管建刚老师是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领军人物,他的作文教学艺术让人感叹,他对作文教学认识的观点是与众不同的。他提出“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还是阅读教学,并非专门的写作课,课上少让学生写,走的是“怀”和“孕”的步骤。阅读课主要是“怀上”写作的种子;至于“用”得允许学生有一段“孕”的时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作文”和“阅读”的链接,真正实现“读”“写”的完整融合,语文教学也由此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共振的“两条腿”走路。在让学生“怀上”写作种子,“孕育”写作种子的过程中,教师到底该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哪些方面呢?才能让学生在写作中对自己“孕育”的“写作孩子”呼之欲出呢?

(一).写作种子一:学语言

每篇课文都有许多特殊而优美的句子,通过学习和仿写,使之恰当的运用到作文中,那么你的作文很快就会产生许多“美句佳段”。《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 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草原风光美、人情美,是上好本课的关键。我在上这一课时抛出一系列问题。

师:你们认为哪些句子写得非常美呢?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非常美:“四面都有小丘 ,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生:作者将草原比作绿毯,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而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的大花,简直太形象了。

师:同学们再反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

生:我发现了,是“绣”!羊群本来是因为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这块巨幅地毯上的图案在不断变换,真是美极了。

师:请同学们看着课件,也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于是,学生就有了下面一句句自主生成的优美的句子。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师:是啊,这样的仙境怎不令人惊叹,令人感到舒服呢?

以往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只停留在“读懂”这个层面,顶多安排一个“读写结合”的内容,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给学生“读”的时间较多,让学生“说和写”的时间较少。其实,阅读教学需要的是学生语言创造性思维,即丰富的想象力。而这一点,正是喜欢奇思妙想的小学生最不缺少的。因此,很快产生一篇篇有意思的小短文就不成问题了!

(二)写作种子二:学结构

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又可用于不同类型的作文。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课文特点挖掘这篇课文的基本结构,然后学着课文的结构方法学写作文。比如《彩色的非洲》,使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谋篇,结构上采用了先概述“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再分别从:“骄阳蓝天”、“彩色植物”、“动物世界”、“日常生活”、“艺术风采”这几个方面具体分述彩色的非洲;最后又概括总结:“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文章开头和结尾总写的内容既首尾呼应,照应课题,又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非洲文化风情赞美与喜爱。采用总分总结构的课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所以值得探究和学习。教师在教课文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板书,课前认真读文本,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设计好板书设计。上课时有意识地导板书,边导内容边导写作结构,再在下面另起一行和学生一起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如《彩色的非洲》教师板书引导如下图:

写作方法:1.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2.每一个意义段都采用一个中心句或过渡句开头,使中心明确。

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板书,久而久之这些写作策略就住进了学生的大脑里了,成了学生大脑中习作库存的一部分,习作前教师稍加点拨,说不定某些学生就会在他们的作文里蹦出这么独出心裁的构思了。

(三)写作种子三:.学思想

专业的语文学习并不排斥“内容的理解”。要知道,对内容的理解是对写法理解的基础,没有对内容的基本把握,“写法”的理解也会似是而非,一知半解。然而对内容的理解一定要简化,教师不必花太多气力去死“抠”课文。

专业的语文学习也并不排斥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不过这种阅读训练要直指阅读理解的核心能力,而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把课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或是找到了文章的中心词“机智”,反反复复去让学生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主人公的机智”。每节课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不应求多,一两点即可。剩下的教学时间,都可以指向写作。因此,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身不是目的,理解的背后,站立着“为什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这个追问。

许多课文都有鲜明的“教育意义”。课文存在着这样的教育意义,是因为课文总是在表达一种思想——或正直,或诚实,或热爱,或厌恶。我们当然也需要让自己的作文具有某种思想。鲁迅先生曾说过:“教育根植于爱。”语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学科。日常教学中常常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究其原因是课堂教学中感情激发的缺失。“情动而辞发”,语文教学只有达成情感教学的艺术性,才能在学生心灵上建立起不朽的丰碑。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激发学生情感。只有让情感共鸣于课堂,达到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合一,这才是完美的语文教学。只有在教学中处处渗透“爱”,才能唤醒学生的情感因子,才能使学生在对文章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慈母情深》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关爱自己的一件小事,以此为题,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敬意与无比热爱之情。我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时,由学过的古诗《游子吟》入手,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带入到了浓浓的亲情氛围中去了。孩子们很感动,然后导入新课,讲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分析、理解,深切感悟文章所表达的那种母子挚爱情深的浓浓亲情。使学生透过“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龟裂的手指”“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深切感知:“我”家境贫寒,母亲挣钱来之不易,但母亲还是十分支持“我”买书、读书,其中饱含着母亲对儿子深沉的母爱。文中连用四个“立刻”,对母亲连续动作的描写感人至深。说明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挣钱。挣钱这样不容易,还让“我”买书,足见慈母情深。

我播放《母亲》歌曲,又让学生搜集表达父爱或母爱的诗文进行朗诵。孩子们朗诵得声情并茂且感情真挚!在学生读其文、明其理之后,我又让学生以“自己与父母”为话题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进行口头作文交流。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眷恋感恩之情。让思想教育在语文课堂上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博大的,又是无私的,哪怕是件平凡的小事哪怕是一个关切的眼神,无不蕴含着慈爱的母亲那浓浓的深情。它足以让你感动绵长、铭记终生。

当学生的情感得到深深的、触动、熏陶的时候,就是“情动而辞发”挥笔奋书的时候了,教师应顺势而为,就就地取材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稍作构思,然后不抬头,不说话,不停笔地直抒胸臆,一篇具有真情实感又颇具新意的文章水到渠成地诞生了!

四、结语

教材始终是语文教学的蓝本,课文永远是语文学习最生动的例子。写作与阅读在语文中不是两个独立的教学内容,要认识到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内在联系,将它们进行科学的融合,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热情,也能有方向的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所以,认真阅读好教材,充分运用好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小学语文教师》.

论文作者:彭巧芸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指向写作论文_彭巧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