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机制与政策支持研究_物流产业论文

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机理及政策支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理论文,产业集群论文,理论论文,物流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区域物流合作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物流功能集聚区正在形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2008年发布了《第二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物流园区(基地)约为475个,其中已经运营的122个,占25.7%;在建的219个,占46.1%;规划中的134个,占28.2%。其中,东部、南部以及北部三大沿海经济区的物流园区占全国总量的54.7%,围绕海港、空港、陆港、制造业园区和城市物流需求发展起来的物流功能集聚区正在形成[1]。可以预见,物流产业集群将是今后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然而,传统的分割化的物流运作模式已经成为加剧物流企业恶性竞争及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难以提升的深层次根源所在。在这种情形下,用共生理论来研究分析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当我们试图以现代经济学的视野来把握物流产业集群这种中间网络组织时,在现有的集群理论中很难找到有深度的分析研究,物流产业集群尚未正式纳入物流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范围,现有的研究主要从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因、作用效应和动力机制以及对物流产业集群的空间表现形式的物流园区的规划、选址、功能设计和布局优化等方面展开[2-8]。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国内对物流产业集群的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现有的研究主要呈现以下特征:(1)对物流产业集群问题的探讨处于比较零散的层次,还缺乏系统性,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作用效应和动力机制的分析上,对物流产业集群运作和发展机理的系统研究还相当缺乏,这需要有关的基础理论探讨来推进研究深入,并作为实际决策依据。(2)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物流产业集群的空间表现形式——物流园区的规划、选址、功能设计、布局优化等技术操作层面,这方面的研究多利用运筹学数量化工具,为物流园区选址、定位、布局提供支持,这是企业层面的物流优化的拓展。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共生现象都是一个普遍现象,它是共生单元之间的某种必然联系,使之结成共生体,并按内在的要求形成共生关系,产生新的共生能量,推进共同进化发展。因此,本文借用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将物流产业集群的合作双方看成具有复杂相关关系的生态有机群,通过分析物流产业集群合作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和共生界面,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机理并提出发展对策。

一、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共生机制

1.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的内涵界定

借助于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9-10],本文认为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是指物流产业集群内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共生环境中以一定的共生模式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与生物共生理论相似,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也包括三个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具体内涵如下:

(1)共生单元。共生单元是物流产业集群中存在的各种行为主体,包括物流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科研机构、地方政府等。正是共生单元之间的交互作用、共生进化促进了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代物流企业是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最重要,也是数量最多的共生单元。随着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中共生单元将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和国际化。

(2)共生模式。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从行为方式上说,存在寄生关系、偏利共生关系和互惠共生关系。从组织程度上看,有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等多种情形。任何完整的共生模式都是行为方式和共生程度的具体结合。对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而言,其共生模式主要是指共生单元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关系,通过共生模式,各行为主题之间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产生共生效益。综合企业共生的行为方式和组织模式,我们认为物流产业集群共生模式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点互惠共生、间歇性互惠共生、连续性非对称共生和连续性互惠共生、一体化互惠共生五种基本模式。根据共生理论,对称性互惠共生是共生系统进化的基本方向和根本法则,同时也是最佳激励兼容状态或称最佳资源配置状态。因此,促进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的形成是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物流产业集群共生模式的发展目标。这就要求物流产业集群各行为主体既要分工协作,又要适度竞争,以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共生环境。共生单元之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构成了共生环境,环境与共生体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环境对共生体的影响是通过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流来实现的。对于物流产业集群来说,共生环境主要包括物流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经济、科技、法制、文化、国际环境以及物流基础设施等因素在相互联系和动态演化中形成的有机整体,共生环境的影响往往通过一系列环境变量的作用来实现的。集群共生环境相对于企业共生单元和企业共生模式而言是外生的,往往也是难以控制的。

(4)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中三要素[11]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W表示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单元,M表示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关系,共生单元周围的环境为物流产业集群的共生环境。

图 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三要素关系示意图

共生的三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反映着共生系统的动态演化方向和规律。在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中,共生模式是关键,共生单元是基础,共生环境是重要的外部条件。物流产业集群的任何共生关系都是三者相互作用的水平、效果和共生系统的动态特征。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单元之间优势互补,得以提高整个物流产业集群的绩效,更好支持物流产业的发展。

2.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的本质特征分析

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除了具有一般物流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外,还有合作性、自组织和共同进化等特征。

(1)合作性。共生的本质就是企业间的合作。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不是众多物流企业的简单集中,而是以物流专业化分工与物流社会化为基础,不同规模企业并存、不同类型企业共生互补的企业生态系统。在集群中,有竞争,也有合作,但更多的是合作共生关系。共生并不排除竞争,相反,竞争是共生关系的一种模式之一。

(2)自组织。共生现象本质上是一种自组织现象。共生过程是一种自组织过程,它是共生单元之间的某种必然联系,使之结成共生系统,并按内在的要求形成共生模式,产生新的能量,集群的能量增长将促使集群的增容,体现出集群的扩张能力或者共生单元的繁殖能力。

(3)共同进化。从物流产业集群共生过程发展路径看,共生过程是共生单元的共同进化过程,也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必然进化过程。物流产业集群内部各共生行为主体共同激活、共同适应、共同发展是共生的演化机制。共生模式为共生单元提供理想的进化路径,这种进化路径使共生单元之间在相互激励中进化。共同进化反映了共生系统的普遍本质,有序、协同的共同进化将加速集群的进化发展。

二、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形成动因

1.降低交易成本。从交易费用的理论来看,物流行业在经营过程中资产专用程度高、交易频率大、交易不确定性明显。根据威廉姆森的观点,这样的行业交易成本是很大的。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强调的是企业之间通过IT技术实现互惠合作、资源共享、风险共当和利益共获的共同体。从交易主体行为看,在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中进行交易,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相互学习,从而提高双方对不确定性的认知能力,减少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而产生的交易费用。物流企业之间的长期稳定共生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交易双方间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无论是从交易主体行为还是交易的全过程看,都能使其交易成本有望控制在比较低范围。

2.资源优势互补。企业资源理论认为:资源是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要素,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对于物流产业集群而言,企业资源包括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平台等有形资源以及企业知识、文化、资金等无形资源。这些资源分散在各个领域,被众多的物流企业所控制,各类物流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每一类物流企业因其资源基础不同而造成服务能力的千差万别,同时,每一个物流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企业不可能一味地去获得各种物流资源,这样花费的成本太大。因此,一种明智的策略就是以物流需求为导向建立物流共生系统,实现物流资源的快速集成和网络化物流服务。物流产业集群环境下,企业间可以通过建立共生的合作伙伴关系,最大限度地培育和发挥各自的核心能力,通过优势互补获得竞争优势。

3.市场需求的压力。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变得越来越混沌,物流需求也处于变化之中,从流量、流向、库存量到发货时间等随时都在变化,混沌的市场和变化的物流需求要求快速反应的、柔性的共生物流系统与之相适应。

4.物流共同化的拉力。物流共同化是指依据企业结盟策略来处理物流营运中有关的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业务。通过物流共同化可以实现资源利用共同化以及物流管理共同化。自从物流共同化理念提出以来,物流共同化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物流产业集群成员企业各自孤立发展,无益于实现物流共同化,而形成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有助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建立企业间的信任关系,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而有利于物流共同化的实施和运作,对集群内的物流企业都是有利可图的。

此外,还有一些导致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形成的内部动机,如相互学习、避免过度竞争、增强市场开拓能力等。一般来说,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的形成的目的是处于多重考虑,可能是上述若干因素的综合,这种目的多重性加剧了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治理的复杂性。

三、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运作模式

1.非对称型物流共生网络运作模式。非对称型共生物流网络是物流产业集群中最基本和最广泛的组织形式之一。在物流产业集群中大型物流企业处于整个集群的支配地位,中小型物流企业处于从属地位。大企业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物流服务,而将其他功能性物流服务业务外包给中小物流企业,并且在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中小型物流企业与主导物流企业间以及中小型物流企业相互之间逐渐建立起稳定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关系,相互间的信赖合作关系,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集群状态。中小物流企业与大型物流企业之间可以是长期的战略物流联盟关系,也可以是围绕某项物流任务形成的物流服务外包或者短期虚拟经营的关系。

2.对称型物流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在对称型物流共生物流网络中,一家物流企业会同时与多家物流企业进行资源的共享,物流企业之间不存在依附关系,在合作谈判过程中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依靠市场调节机制来实现物流链的增值,当两家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再有效率,就终止共生关系,再寻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目前,在我国的物流产业集群中,平等型共生物流网络普遍存在。参与对称型共生物流网络的企业一般为中小型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进行全方位的资源共享,形成错综复杂的物流共生网络,在此过程构建物流服务供应链,并从中获得整合效应、集聚效应和共生效应。在对称型物流共生网络模式中,企业之间的产出贡献主要是通过分工引起的市场规模的扩大、技术和管理的模仿、物流需求信息的共享、相互之间准组织性质的信任关系等的渠道。在该共生模型中要达到共生均衡状态,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激烈的竞争,竞争是该模式的活力所在。

3.混合型物流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对称型和非对称型物流共生网络是物流产业集群内两种极端形式,前者过于依赖某一企业,而后者过于松散。随着物流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一种集对称型和非对称型物流共生网络特征的混合型物流共生网络在实践中开始成为主流发展方向。混合型物流共生网络由于多家大型物流企业和其吸附中小企业通过各种业务关系而形成的多级嵌套共生网络模式。在物流产业集群,多家大型物流企业之间通过信息、资金和人才等物流资源的共享建立共生关系,形成主体网络。同时,每家大型物流企业又吸附大量的中小型物流企业,这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以该大型物流企业为中心又形成物流子网。另外,围绕在各大型物流企业周围的这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之间也存在业务关系,所有参与共生的企业通过各级网络交织在了一起,既有各大型企业之间的对称型共生和中小型企业的非对称型共生,还有各子网络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综合体。这种共生网络运作模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大中小物流企业之间形成的一种共生模式;二是本土物流企业与跨国物流企业形成的一种共生模式。

四、启示与政策建议

1.政府应该鼓励在物流产业集群内建立物流行业协会,加强对物流行业协会的引导,以促进有效竞争共生秩序的形成

一方面,物流行业协会在规范企业行为,避免过度竞争、调解企业纠纷、仲裁经济冲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当然,也要反对物流行业协会通过联合定价等手段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物流行业协会加强对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引导,对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建立完善的物流市场信息体系,加强中小型物流企业与大型物流企业的沟通,鼓励大型物流企业与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分工协作,为物流产业集群内共生单元提供互动、沟通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企业间建立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网络,尽可能创造中小型物流企业与大型物流企业的共生机会,为企业间建立长期的、互惠共生关系创造条件。

2.政府应该积极促进正向的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环境的形成

为此,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制定涵盖人才引进、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企业融资等多个层面的配套产业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产业集群的信用机制和诚信体系,促进集群内信任网络的形成,从而降低物流产业集群内企业合作的成本与风险;除此以外,政府应该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鼓励科研机构以及相关服务中介进入物流产业集群,完善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的配套服务体系。事实上,政府制定产业配套产业政策,完善信用体系以及鼓励科研机构,都是立足于为物流产业集群内企业营造良好的共生环境。

3.针对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演化的不同阶段,政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物流产业集群内外共生界面

畅通的共生界面为共生单元之间的物质、能量及信息的流通和交换提供顺畅的通道,使共生过程中的共生新能量源源不断地产生,促进共生系统的发展。反之,会导致共生新能量不足,而共生新能量的不足又会弱化共生单元之间的激励,于是产生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共生关系的衰亡。从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进程看,在成型期,物流产业集群的共生界面主要是一些基础界面,如通用性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通道等,外部的共生界面主要是所在城市的土地资源和政策资源等基础性界面。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物流产业集群的共生界面逐渐扩展到市场、品牌、信息、专业性物流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功能性界面,物流产业集群的外部共生界面已经由土地资源和政策资源拓展到人力资源、科技资源、经济资源、社会文化资源等功能性界面。

4.培育平等的共生单元

我国现存的物流企业从总体上有三类:一是掌握着网络资源的国有物流企业;二是快速成长的新型民营物流企业;三是跨国物流企业。目前,民营物流企业规模偏小、业务量偏少。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消除体制性制约因素,加大内资进入物流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集团化运作,加速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规模与服务能力上增强与跨国物流竞合的能力。另一方面,国家应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与国有物流企业实行同等待遇,从而营造国有物流、民营物流和外资物流企业共生单元互相补充、互相竞争、互相制衡、共同发展的物流市场新格局。

五、结论

基于共生关系的物流产业集群将是我国未来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该系统对于改变我国物流企业物流服务模式单一、物流企业相对“散、乱、差”的无组织分散状态有指导意义。由于现有的自发性和政府导向性的物流产业集群普遍存在集而不群的现象,本文建议应在互利共生基础上建立混合型共生性物流产业集群,它应成为我国物流产业集群的主要发展方向。物流产业集群在共生过程中,无论是集群共生系统的自身状态还是集群成员企业的共生关系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发展着的过程中,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因此,从共生理论视角研究物流产业集群发展,为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一种思路,是非常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无疑能从理论上深化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从实践上指导物流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培育物流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力。

标签:;  ;  ;  ;  ;  

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机制与政策支持研究_物流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