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线深化设计在建筑工程机电安装中的应用浅析论文_裔广海

综合管线深化设计在建筑工程机电安装中的应用浅析论文_裔广海

鼎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建筑工程的实践中,机电安装和机电的管线布局决定着房屋的稳定性和功能性。特别是大型建筑工程中,机电设备的管线布局更为复杂,且操作难度极高。因此,需要在整体工作中融入科学的操控方案,保证该类工作模式能够全阶段适应于工程的需求。同时,需要融入多元化的操作技术,如BIM技术、MagiCAD技术于实践当中,创新操作方法和应用模式,全面优化其管线布局和管线设计的问题,从而本质提高建筑产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综合管线深化设计;应用;建筑工程;机电安装

引文:综合管线深化设计是基于合理规划中保证各项机电设备的功能性,借助不同的软件技术进行综合性的方法调控和结构设计,促使建筑工程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工程概况

某建筑项目地下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工程情况:工程总占地约9410m2,可同时容纳130辆私家车。其中,整体楼层高度为19层,该工程图纸规定走廊的横向宽度为2.4m。每层结构的高度为5.7m,每个底梁高度均为1.2m。同时,车库计划层高4.1m,底梁高度为1.2m。需要做好空调、消防水管等管道的设计。通过综合管道深化的设计方案,初步控制了走廊的高度参数为3.2m,实际车库的层高为4.0m,底梁高度为1.18m,且需要配置给水管道、空调排烟管道、污水排水管管道和喷淋管道等管道的设计。

2综合管线深化设计概述及操作应用分析

2.1基本概述

综合管线深化设计主要是针对区域内不同功能的机电设备,借助合理的操作技术,保证其管线的排布、布局的科学化。由此,该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管线的内部结构问题,促使多元化机电交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该技术能够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性问题,有效的权衡了各元件之间的协调性,完全避免了操作之中的性能冲突问题,基本满足了建筑物的层高需求。因此,该设计不仅保证了建筑物的美观性与功能性,也能从根本上控制工程的成本规划,实现优化的价值。

2.2操作方法

2.2.1操作软件

主要使用了MagiCAD进行综合管线的布局,利用软件分析绘图,借助明确的技术表示和文字标识进行科学的布线,最后结合可视化的3D全景技术进行管线交叉的设计和功能性检测。同时,该技术能够分析通暖管道、排水管道、机电电气的处理管道和空调的管道的兼容性,运用不同的图层分析其各管道的功能,最后结合不同颜色的基本表示确认管线的系统设计和系统操作。

2.2.2管道排列原则

实际操作中应在软件确认排列的顺序:①需要保证排水管与电缆桥架的之间的距离。若管线与电缆平行,需要保证其最短距离为0.4m;若管线与电缆不平行,需要保证其最短距离为0.3m。②对于线槽和暖通及通风的管道设计,需要保证其弱电结构之间距离为0.3m。③对于给水和消防管道的设计,需要保证线槽位置处于建筑物的高位,其他管道需要控制在建筑物的中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保证小型管道与大型管道的兼容性,有规律地避开大型管道、有压管道需要避开无压管道,以及冷管避开热管的基本原则,进而促使管道的自身重力与排水与供水条件不产生相应冲突。因此,需要在软件中精确其DN值的测量,当DN参数<0.32m/时,保证间距参数>0.1m;当DN参数>0.32m/时,需要保证间距参数>0.15m,其中的间距参数均为管道外之间的温差参数。同时,需要确保管道尽量水平,杜绝“七扭八歪”现象的发生。同时,需要依据工程的造价规则进行操作确认,特别是对于临时管道和拆装操作,稳定原有管道的压力环境,提高工艺的精准度。

2.2.3控制墙距

对于无温管道的墙距控制,应在软件中进行协调,当管道的内径参数值<准5cm/时,需控制墙距为10cm以上;当管道的内径参数值>10cm/时,需要控制其墙距在15cm以上。对于保温管道的墙距规划中,观看保温管道内径和距离的具体参数值,当管道的内径参数值<准3.3cm/时,需控制墙距为10cm以上;当管道的内径参数值>8.1cm/时,需要控制其墙距在15cm以上;对于外墙距离与桥梁等外部结构的距离控制中,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分析,至少保证其最小间距为5cm,若桥架段处于降水频繁的地段时,需要确保其最小间距在50cm以上,防治机电设备的漏电现象。其中,必须要确保工程机电设备的管道构架与标高向切合,运用具体的操作技术有效防范其负面影响的发生。

2.2.4审查确认

审查操作包括对机电设备的使用规格,操作型号,管线的安装计划书进行,依据严格的就散标准,分析如管径、标高的基本参数,防止安装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发生。若管径的大小达不到核心计算的标准,那么可能会导致安装计划不切合的现象发生;若标高的处理、测量不精确,容易导致大内径的管线无法安装的现象发生。因此,必须通过严谨的审查与确认,构建系统的参数计算模型,有效权衡管线与的各项参数,确保其操作的精准性。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管线的密实技术,依据当地的环境因素、生态因素、降水因素进行有机权衡,最后利用精准的数据进行操作对比,确保审查结果的科学性。

2.3操作调整

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对于管线的碰撞关系,特别是对于整体性的碰撞分析的办法,需要对各项洞口的朝向进行整体调整。若存在洞口的朝向问题,可能会导致会发生墙体或柱体的碰撞现象。因此,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加入合理的预留孔进行校准,保证其保温管道的预留合理性。同时,需要在实际调整中进行项目出图,利用实际的数据参数和基本信息进行4D全息的技术分析,对重要的部位进行标识和核查,确保机电各专业的使用情况与软件所切合,最终达到专业的技术管理的价值。

3优化及创新

对于机电安装与调试的操作应从工程的整体规划出发,分析各项操作可能会遇到的影响,利用MagiCAD软件进行科学的管线布置。特别需要注意各管道的颜色、大小的标识,保证其调试方法能够切合工程的基本操作原则。同时,需要使用三维图像设计将具体操作空间拓展于4D映像之中,改善复杂管线设计对管线功能的负面影响。需要强化与操作人员的沟通,确认具体管线操作的规则和交底技术,进而全面各项参数切合工程需求。最后,需要技术人员对于具体操作进行技术监管,权衡出图的基本效率,进而确保管线的综合布置结构能够阶段性的达到空间的需求。若存在布局不科学的现象,技术人员应对对于进行优化调整,利用精准的二次加固或二次改善的方法精准管线的设计方案,减少返工现象对工程的影响。综合来说,综合管线深化设计也能够整体性的加固、稳定房屋的结构性,彰显出“直观”的监控价值,有利于工艺效益的全面提高。

4结束语

综合管线深化设计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精准的确认工程的整体规划,利用相应的数据进行操作分析,最终运用详细的操作软件进行决策与整合。因此,需要大力拓展该技术的运用方法,协调各管线的安装与规划,进而确保整体施工工艺的精准性。

参考文献

[1]黄在群.浅谈深化设计在现代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32~33.

[2]谢婷,张晓玲,孙亦军,etal.BIM技术在机电管线综合深化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6,47(8):727~729.

[3]刘盛彬.浅谈机电安装工程综合管线深化设计[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5):60~61.

[4]王红磊.BIM技术在某大型复杂游艺项目机电管线深化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17,39(6):864~866.

论文作者:裔广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综合管线深化设计在建筑工程机电安装中的应用浅析论文_裔广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