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_世界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_世界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世界经济平稳发展、运行良好,总体形势好于1995年。预计1997年将继续保持较强增长势头。

一、1996年世界经济形势评述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99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8%,高于1995年增长3.5%的水平,1997年增长率可达4.1%。该组织今年9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1995年、1996和1997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1%、2.3%和2.5%。从1993到1996年,美国经济持续4年增长,年均增长率达2.6%;失业率从1993年1月的7.1%降至1996年9月的5.2%,4年来增加了1070万就业岗位;联邦财政赤字从1992年度的2904亿美元降至1996年度的1090亿美元,4年来减少63%;劳动生产率(非农业部门)从1993年的0.2%提高到1996年上半年的0.9%;出口大幅度增加,1993年增长3.7%,1995年增长14.6%,1996年头7个月增长7.8%;通货膨胀率继续控制在3%以下的低水平。据美国商务部1996年10月30日报告提供的数据,按产率计算1996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第二季度为4.7%,第三季度为2.2%。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主要原因是: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2/3的私人消费开支增长率从第一、第二季度的3.5%和3.4%降至第三季度的0.4%,政府开支减少4%和外贸逆差按年率计算增加175亿美元。但是,1996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仍可达到2.4%,高于1995年增长2%的水平。这种在宏观目标2.5%至3%范围内的低通货膨胀、温和增长势头将保持下去。

从1991年到1995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为0.6%,在发达国家大国中是最低的。政府采取的景气对策力度较强,但收效不大,主要因民间投资减少、私人消费开支不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996年日本增长率为3.5%。一些经济学家预测可能在2.5%以上。日本经济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如泡沫经济破灭的冲击,日元大幅度升值的影响,国内地震等突发因素造成的损失。最根本原因是日本式体制已陷入疲劳状态,日本经济正处在大调整的转折期。从这个角度看,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暂时放慢并不是坏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委员会都预测,1996年欧盟国家平均经济增长率为1.6%,明显低于1995年增长2.5%的水平。欧盟经济增长率速度突然放慢,主要原因是欧盟国家采取紧缩财政政策造成的。欧盟15个成员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1996年9月21日在柏林举行的非正式部长理事会会议,已就建立一项维护单一货币“欧元”的稳定条约“达成广泛一致”,欧洲统一货币将从1999年1月1日如期实施。欧盟国家为了及时“达标”,力争作为第一批成员国进入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实行欧洲单一货币,相继采取紧缩财政政策。欧盟多数成员国存在高财政赤字、高社会福利开支和高失业率,产业结构、产品竞争力总体上不及美国和日本。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对欧盟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但是,欧盟委员会认为,欧盟国家采取的紧缩财政政策,从长远看是利大于弊。欧盟委员会认为,欧盟各成员国经济趋同的努力将促进欧盟经济增长,也使欧盟解决就业问题“出现了初步的改善迹象”。

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1995年经济增长5.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996年和1997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可分别达到6.3%和6.2%。在发展中国家亚洲经济形势变化最引人关注。亚洲经济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持续高速增长,1994年和1995年增长率分别达到9.1%和8.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996年和1997年亚洲经济增长率将分别降到8%和7.5%。亚洲经济增长速度为什么放慢?国际经济研究机构和经济学家们都在讨论这个问题。所谓亚洲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主要是东亚经济增长减速。东亚产值已占世界总产值的25%左右,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和投资市场之一。预计1996年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为8%,低于1995年8.5%的水平,其中: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从10.2%降至9.8%;“四小龙”经济增长率将从7.4%降至6.2%;东盟经济增长率将从8.1%降至7.3%。东亚经济增长减速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亚洲经济。在亚洲开发银行1996年11月5日于马尼拉举行的“亚洲经济发展前景”研讨会上,专家们预测1996年和1997年亚洲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3%,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的还低。东亚经济增长减速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国、东南亚国家为防止经济过热,采取了适度紧缩政策。美国克罗斯比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认为,东南亚国家正在经历着主要由于过热而出现的“有利的”经济放慢。二是商品需求结构的周期调整和变化。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们认为,1996年亚洲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主要是由于出口增长减速以及国际市场上半导体、计算机和其他电子产品需求量的减少和这类产品供过于求等原因。由于这两个因素都是临时性的,亚洲经济前景继续看好。亚洲开发银行的专家们认为,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入了稳定的发展时期。

经济转轨国家总体经济形势继续好转。1995年这些国家经济下降1.3%,1996年增长0.4%。中、东欧经济继续增长,但独联体国家经济仍是负增长,不过下降速度已经减缓。预期俄罗斯经济走出谷底的目标难以实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俄罗斯经济在1995年下降4%的基础上,1996年仍将下降1.3%。俄罗斯经济仍处在困境之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体制的弊端尚未解决;经济结构不仅没有变化,而是更加畸形;越来越依赖出口资源、进口制成品和消费品;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宏观控制不力,实行过度紧缩政策和提高利率,影响了企业投资,三角债大幅度增加;对西方国家援助的期望过高,很多要求和安排难以落实;政局动荡等。

二、世界经济发展的五大特点

第一,全球化进程加快

近30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经济越来越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在全球化进程中,富国和穷国得到的机遇和利益仍是极不平衡的。美国《外交》季刊1995年冬季号一期载文指出:在过去30年内,最富20%人口的收入在世界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从70%增至85%,而最穷20%人口的收入所占比重却从2.3%降至1.4%。发达国家最大200家公司1995年的销售额达7.1万亿美元,超过182个国家(不包括9个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西方大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2万美元,而48个最不发达国家1994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19美元。

第二,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区域集团化(不同层次的地区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迄今已没有几个国家不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参与国家进行互补互利的合作。

近年来,区域经济合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内部国家之间的矛盾增多。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内,墨西哥反对美国制裁古巴的“赫尔姆斯—伯顿法”危害其经济利益。美国同欧盟国家自1995年底签署《跨大西洋新纲领》以来,双边经贸矛盾和摩擦此起彼伏,欧盟国家已达成共识,要对美国实施“赫尔姆斯—伯顿法”损害其经济利益进行报复,并要求世界贸易组织干预和裁决此案。

区域经济合作的另一变化是跨地区经贸合作的力度加强。美国立足北美、脚踏三只船:向拉美延伸,最终建成美洲自由贸易区;跨越大西洋建立美欧经贸联盟;跨越太平洋积极推动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机构化进程。欧盟在继续欧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实施东扩、南下、重返亚洲、远征拉美的战略,主要目标是同美国和日本争夺亚洲和拉美市场国家的经贸合作。俄罗斯在推动独联体一体化的同时,也在积极争取参与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

第三,信息化正在改变世界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人类历史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正在迈向信息社会。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将影响世界经济结构和社会的运转。

信息与通讯技术是指微电子、计算机、软件、通信与网络等技术,是一类战略性技术,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催化剂和倍增器。随着高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制造技术已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总的发展趋势是产品制造自动化,产品和工艺设计计算机化,加工工艺和设备精密化、复杂化、高效化。

第四,私有化、民营化趋势增强

私有化是在七十年代末从英国开始的。发达国家企业私有化、跨国兼并有发展,但主要是在国内进行的。

非洲、拉美和东欧国家实行私有化,小企业主要在国内易主,而一些大企业则多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购买或控股。这些国家国内争论的焦点是大企业被外国的大公司购买或控制的影响如何?是否危及国家的主权甚至独立?

中国不实行私有化,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快。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三者所占比重,在1987年,分别为56%、43%和1%;1993年,分别为42.9%、44.8%和12.3%;预计到2010年,分别占34.7%、34.5%和30.8%。由于公有制经济仍占近70%,所以能够继续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和外资经营继续发展。

第五,有序的贸易自由化

1995年伊始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运转,标志包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全球贸易体制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标志多边体制下全球管理贸易(有序的自由贸易)的新时期已经开始。

世界贸易组织还不完善,1996年11月初在哈拉雷举行的第六届15国集团首脑会议批评发达国家企图将人权和劳工标准写进世界贸易组织的条款之中。在各国的推动下,世界贸易组织将不断改进、健全,它将以其法人地位对所有成员国和地区都有法律约束力,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协调、相互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特别是降低关税和减少非关税壁垒势在必行,任何国家的市场都是“堵”不住的,只能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上述世界经济特点和趋势向各国提出如何处理三大关系问题。

1、全球经济、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三者之间,仍以国家经济和国家利益为主。美国较早地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竞争为动力、大企业为主导的法制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迄今在各国外汇储备中60%以上仍是美元。美国是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美国的跨国公司最多,并已渗透到大多数国家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美国每年对外投资中约50%是利润再投资。但是,美国仍然强调要维护美国的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都在增多和加强。

2、开放和保护的关系。开放是大趋势,各国都不能闭关自守,必须同世界经济接轨,在互补互利合作中求得发展。但是,任何国家对本国支柱产业和重要产品市场又都加以不同程度的保护,特别是对高技术更是严加保护。日本京都陶瓷公司是生产高技术零部件的大企业,京都陶瓷公司不向外人介绍高技术开发、生产情况,不准接近研究、生产现场,不准记录和照相。日本、韩国市场逐步开放。但是日本国内行驶的汽车约95%是国产的。韩国每年增加150万辆汽车,进口关税仅10%左右,但进口汽车不过千辆左右。韩国政府官员、企业家带头坐国产轿车,这是任何国家无法干预的。

3、机遇和挑战并存。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信息化和投资趋于自由化,为各国发展经济扩大了空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三、1997年世界经济展望

影响世界经济的有利因素仍然很多,其中主要有:

1、世界形势总的趋势是继续缓和,地区热点有升有降,但总趋势是降温。一年来,又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从战乱走向和平。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越来越关注的两大主题。

2、大国正在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意识更加强烈。多极化趋势在全球范围和地区范围内都有明显发展。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和平力量进一步增强。各国、国际社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3、在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增大。国际贸易、投资的迅速扩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各国和地区经济联系日益加强,世界各国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世界经济出现的这些变化,为国际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4、各国调整经济政策取得的共同成果之一是通货膨胀受到抑制,各国通货膨胀率普遍下降。通货膨胀控制在低水平,为各国调整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和消费留下了余地。

不利于各国进行合作、制约世界经贸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

1、世界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行径屡见不鲜。

2、世界贸易发展仍很不平衡,发达国家在产品结构和竞争力等方面仍处于优势地位,总体贸易处于有利地位。据统计,48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口已超过5.7亿,但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已从20年前的0.8%降至0.4%。

3、失业问题已成为各国和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就业形势并未随着经济发展而改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的失业队伍扩大,不仅是这些国家,而且将是国际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然而,从总体上看,国际环境和大多数国家国内状况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发展。

美英国家从七十年代末开始的经济政策大调整已见成效,并且正在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美国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摆脱了“滞胀”困境,通货膨胀一直抑制在低水平。很多重要指标显示,美国经济将进入持续增长的第6个年头,即1997年美国经济继续增长。

欧盟国家为实现如期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采取了紧缩财政政策。欧盟委员会1996年11月6日发表的《欧盟1996年秋季经济预测报告》认为,欧盟各国的经济一体化出现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大多数成员国为此作出了“惊人的努力”,尤其是在减少预算赤字方面。欧盟委员会认为,将有“为数可观”的成员国能够达到从1999年1月1日起就可加入经济和货币联盟所必需的条件。从现在起至1997年,有14个成员国将完成《马约》所规定的有关通货膨胀率和长期利率的指标;12个成员国将在1997年达到年公共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3%或还要低的规定(1995年为5%),到1998年将降到2.5%。报告认为,欧盟国家经济趋同的努力有利于欧盟经济发展。报告预测,1997年和1998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分别达到2.3%和2.8%,明显高于1996年1.6%的增长水平。报告预测,在1996年至1998年的三年期间,欧盟将增加230万个就业岗位,到1998年欧盟的失业率将降至10.4%。

日本经济处于转折期,预计1997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不会很高。但是,日本长期发展趋势引人关注。

发展中国家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已从1974年的13%升到1995年的29%,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已从11%升至32%。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很不平衡的。

非洲形势趋向稳定,这个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的大陆重新引起西方国家的重视。美国官方宣称:“现在是美国同欧亚争夺地球上这个尚未开发的最后一个大市场的时候了。”

八十年代是拉美“失去的10年”。各国调整经济政策和总结经验教训后,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拉美经济逐步恢复和回升。拉美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潜力巨大。美国将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作为其全球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签订了《区域性合作框架协议》,目标是在21世纪初建成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日本认为“掌握21世纪地球发展关键的是南美各国”,并正在积极强化对拉美的经济外交。经济学家们认为,九十年代是拉美经济“有希望的10年”。

亚洲将继续是世界上经济最有活力、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经济中的主要因素是东亚经济。东亚地区也面临人口过多、基础设施落后,转变增长方式艰难和存在某些不稳定因素。但是,有利因素将继续发挥作用。经济学家们认为,东亚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是调整性的、暂时的,“东亚奇迹”、东亚经济崛起不是昙花一现,而是一个历史过程。正因为这样,美国制定了东亚战略,将拓展亚洲市场作为其外交优先任务之一。欧盟制定了“走出亚洲新战略”和“对华长期政策”,加快了进军亚洲市场的步伐。日本则加速将贸易和投资重点向亚洲转移。

经济转轨国家中,东欧国家经济将继续好转。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丰富,有一定的基础,科学技术具有优势,如果政局、社会稳定和政府采取正确政策,就会加快俄罗斯经济的恢复和复苏进程。

总之,1997年世界经济形势继续看好。很多迹象还预示,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期。

标签:;  ;  ;  ;  ;  ;  ;  ;  

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