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文明城市_工作管理论文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文明城市_工作管理论文

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文明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构建和谐论文,落实科学发展观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湖北省钟祥市位于汉江中游,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所在地。素有江汉明珠、长寿之乡、旅游胜地和大地博物馆之称。现辖16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3个国有农牧场和2个省级开发区,总人口103.5万,城市人口15.9万。全市国土面积448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17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连续四届获得省级文明城市殊荣后,把荣誉作为新的起点和继续前进的动力,紧紧围绕“创文明城市、建和谐钟祥”目标,以“绿化净化城市”为主题,以规范城市建设和管理为重点,坚持依法治市与以德治市结合,提高市民素质与提升城市品位结合,铸造城市之魂与打造城市之形结合,城市和乡村联动,社区与单位共建,使创建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取得新的成效。今年6月又被国家权威机构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的荣誉称号,并获得“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和“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市”称号。全市经济、文化、旅游、医疗卫生、劳务输出等多项工作也先后受到国家和省级表彰。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财政总收入4.6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22元,在全省县级市位居前列。在文明创建上,钟祥市主要做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始终致力解放思想,着力优化政务环境

市委、市政府把“解放思想、开放崛起”作为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狠抓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和教育工作,建立市委和全市乡局党委中心理论学习制度和述学、督学、考学制度,市领导带头学习、带头宣传、带头调研,全市先后推出有深度、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千余件。定期举行培训班、读书班,邀请著名理论专家、教授来钟讲课,对全市党员干部进行较高层次的强化培训。全市上下“共创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绩效观逐步形成。不断规范政务行为,完善管理机制。全面推行依法行政,逐步实现政府职能由无限型向有限型转变,从权力型向责任型转变,从单一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畅通信访渠道,加强行政监督。全市各级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走访,变群体上访为领导下访,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二、始终坚持依法治市,着力优化法制环境

市委、市政府把建设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环节来抓。认真贯彻依法治市方针,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了社会治安无特大恶性刑事案件,无重大群众性闹事事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去年,钟祥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称号。重视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成立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措施。虐待和不赡养老人案件发生率降低为0.1起/万户、家庭暴力投诉率降低为1.7起/万户、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事件投诉率降低为1.1起/万户口。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全市法制宣传普及率达80%以上。加强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与管理,认真落实《居委会组织法》和《选举法》,精心组织新一届社区两委班子直选,全市50个社区居委会居民参选率达90%以上。进一步加强社区民主建设与管理工作,社区重大事务由社区居民代表共同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积极引导辖区内单位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形成了“基础设施共建、社会治安联防、思想政治工作齐抓、精神文明共创、文体活动共办、环境卫生共管、社会资源共享”的强大合力。

三、始终坚持规范守信,着力优化市场环境

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把建立社会诚信制度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出台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意见,制发加快政府诚信体系建设,促进政府正确行使职能的系列规范性文件,并以政府、经贸、金融等部门为重点,建立了初步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市场监管机制。一手打击假冒伪劣走私贩私,一手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先后办理制假售假违法行为案件860多起,查处假冒伪劣及不合格产品货值1300千多万元。扎实开展窗口行业优质服务。以交通、供电、卫生、旅游等十大行业为重点,组织全市窗口行业80多个基层单位开展优质服务竞赛和文明诚信窗口评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高和行业风气转变。

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优化人文环境

扎实抓好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不懈地抓好市民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把每年4月定为市民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月,编印《文明知识普及读本》、《市民基本行为规范》、《市民教育简明手册》和市民文明常识教育卡作为基本教材,免费发至基层,引导干部职工学习。全市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郢中城区各社区居委会都办有市民学校,每个党员干部都受过集中轮训,每个城区居民都能熟记“市民守则”和“三管六不”基本行为规范。注重把教育引导和管理养成结合起来,与市民签订“文明自律承诺书”,引导广大市民逐步养成崇尚文明的社会风尚。着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坚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8.8%,2008年高考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在全省县市区名列前茅。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全面落实文化经济政策,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投入,文化设施逐步完善配套。特别是近年来,全市城乡涌现出一大批乡土作家,创作出版了100多件文学作品,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反响。

五、始终致力安居乐业,着力优化生活环境

配套城市基础设施。首次对莫愁大道、石城大道、阳春大街等5条道路进行刷黑改造和配套建设,新建了石城东路、王府大道北端、莫愁湖路等8条主次干道,启动了镜月湖路、襄汉路、郊郢路配套工程,对城区新美香大道、承天大道、校场路等7条道路7968平方米破损路面进行了维修改造。完善环卫设施。新建6座景点式垃圾中转站,10座港湾式公交站,在全省县市中首屈一指。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大规模开展绿化净化城市活动,城市建设和管理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巩固公共卫生体系,坚持把卫生事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市医疗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创新社会保障制度。率先在全省县级市中推行社会保险“五险合一”捆绑模式,实行养老保险统筹,较好地解决了老所有养的问题。提高人口与生活质量。连续3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6‰以内,计划生育率达96%以上。

六、始终致力可持续发展,着力优化生态环境

修编城市规划。将生态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市政府投资100多万元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确定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江中游重要城市,以发展轻工、旅游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市。抓好城市绿化。坚持公共绿化、街道绿化、庭院绿化齐头并进。新建莫愁湖沿岸绿地5.5万平方米,王府北路两侧带状绿地10万平方米,护城河带状公园45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7.67%。治理城市排污。新建日处理量达200吨的垃圾处理厂,城区生活无害化处理达100%。全面推进护城河治理工程,配套护城河两岸休闲娱乐、商务居住、绿化景点工程建设,打造钟祥生态园林城市精品。保护环境质量。实行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钟祥市被科技部等20多个部委命名为“可持续发展综合试验区”。

七、始终致力长效管理,着力抓好创建活动

钟祥市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要求,不断探索文明城市创建和管理长效机制。市委主要负责人担任文明委主任,直接抓精神文明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和部署。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关于加强文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地方性政策措施,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坚持各级党政“一把手”对创建工作负总责的制度。落实路长、段长管线,职能部门管片和临街单位“门前四保”的责任制度。每年初,市委、市政府均与各职能部门“一把手”和路长签定创建文明城市目标责任书。同时,各职能部门与临街单位、路长与段长也层层签订创建文明城市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文明城市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全市从城区到乡村,从社区到单位,从机关到基层不漏一个层面、不留一个死角。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活动全面开展。全市有10%以上社区获“文明社区”称号。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逐步规范。截至上一届,全市已有14家单位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和“最佳文明单位”称号;有58家单位进入荆门市级文明单位、最佳文明单位行列;有160家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最佳文明单位称号;文明村镇、文明农户创建取得新成效。以“四通、四改、四进家”和治“五乱”、刹“三风”为突破口,大力开展“文明新村”建设和“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建设,全市50个荆门市级以上文明单位直接同各乡镇场试点农户结对,开展共建“文明新村”和文化中心户活动,一大批代表农村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试点农户,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亮点。全市以文明城市建设为龙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新生机。

标签:;  ;  ;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文明城市_工作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