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请您不要从家庭教育中走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请您论文,家庭教育论文,父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令人担忧的父教缺失现状
2008年5月,哈尔滨家长教育研究会对该市部分学校的小学生调查后发现:七成以上家庭中,妈妈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执行者。爸爸的作用像警察,妈妈的作用像保姆。孩子的大部分管理任务都落在妈妈的身上。调查显示,参加学校家长会的基本上是妈妈;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到孩子上小学、中学,送孩子上学的基本上是妈妈;许多孩子只知道爸爸在忙,忙什么不知道,什么职业也不清楚;问到孩子爸爸是做什么的,有的孩子回答说:“爸爸是赚钱的。”
生活中,父亲角色缺失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表现。记者在哈尔滨市少儿中心门口观察到,送孩子来此学习的100位家长中,只有32位父亲。该市少儿中心一位负责人进一步证实了记者的调查,周末陪孩子来的数百名家长中父亲不到三分之一,且多集中在乒乓球、武术等竞技课上。这位负责人认为,父亲少的原因有三:一是忙;二是觉得陪孩子不是自己的事儿,陪读的家长多是妈妈,自己一男的在那一待不是那么回事儿;三是认为陪孩子听课是小事,只有在关键时刻,父亲才会冲到前头。在该中心国际象棋学校,范惠连校长告诉记者,来该班陪孩子学下棋的也是母亲居多。
“东莞有为数不少的家庭存在父爱缺席,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度低的问题。”东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钱映芳说,她身兼家庭教育讲师团的任务,已先后200多次受邀到各中小学做家庭教育讲座,“每次发现到场的只要有男性家长,我就会趁机好好表扬他们。”她坦言:“开家长会,看到的大多数是女性。”因此,东莞市长安镇某中学在家长会的邀请函上甚至写上了“建议由父亲参加”的要求。
东莞中学初中部的黄宏伟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这一现象,“家长会一向阴阳比例失调,通常70%由母亲出席,作业也由母亲督促,父亲除了吃饭、看电视,似乎就是忙工作。一次我打电话给家长,那位父亲一听是老师,马上说:‘你打给我老婆吧,孩子的事全由她管。’随后‘嘟嘟嘟……’电话就挂了,丝毫没有这方面的耐心。”
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个“儿童心声”的课题,调查表明,孩子们在被问及“最想把心里话说给谁听”时,选择父亲的只有约7%,而选择母亲的比例高达63%。全国的多次调查也显示,孩子与母亲沟通的比例要高于父亲的20%以上。中国家庭教育正由传统的严父慈母向严母慈父转变,但更多的父亲是对孩子不管不问,由母亲一手包办。
武汉汉阳区七里小学对校内100名学生和200名孩子的父亲进行调查后发现,其中五成爸爸不仅很少陪孩子,就连在家时间也少得可怜。
记者在问卷调查上看到,受访父亲中有180名反馈了问卷。回答“每天有多长时间陪孩子”时,有96人很少陪孩子,其中长期没在孩子身边的达43人。作自我评价时,有71位父亲坦言不称职,63名父亲称自己基本称职,只有45名父亲敢言称职。
在学生问卷上,回答爸爸回家时间上,13人称“10点后回家”,19人称“睡着不知道”,21人称“不在家”。回答“爸爸业余时间”时,选择“陪伴家人”的仅31人,其余均称父亲在打牌、睡觉、看书。与之相应,问卷中只有56人“非常崇拜父亲”。在“想对爸爸说的话”中,除感激父亲辛劳外,学生多提出“多回家陪我们,别只顾自己享受”等要求。
今年“五一”长假刚过,北京四中网校就面向全国学生和家长推出了一年一度为期一月的“免费体验”活动。在该网校的家长学校“网络面授班”里,家长们与家庭教育专家有了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但记者在家长学校中发现,其注册用户中近八成以上都是妈妈,而爸爸作为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参与者却寥寥无几。
孩子的心声
记者在哈尔滨市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你想对爸爸说”一栏中,孩子们这样写道:“不要总说我,不要总拿我和别人比,不要总问我考多少分。”“你说话太损了,听着不舒服,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玩呢?’跟你说话,一点儿反应都没有,说多了就生气,还总出去喝酒,回来说话唠叨,很烦。”“请不要吸烟,多锻炼一下身体吧,总在外面应酬怎么行。我心情不好时,请不要给我讲关于学习的大道理。不要完全封杀我看电视、玩电脑,适当的玩是有益于学习的。”
一个名叫阿健的高二学生在他爸爸遭遇车祸受伤后,在父亲的病床前,无论母亲怎么劝说,总是一言不发,让他的父亲伤心不已。但他却在日记中写道:“我该怎么办?爸爸住院了,我好担心。我不是不想关心爸爸,可真的不知该说什么,他平时总那么忙,我很少有机会见到他,经常一个月也说不上半句话。那天在医院见到爸爸,我心里明明知道很亲,却感觉像面对陌生人。谁来帮帮我啊?”
在一次“写给爸爸的一封信”的活动中,东莞一所小学的三年级的女孩小兰写下了她对父爱的渴求,信中写道:“什么时候,爸爸才能看看我的作业,帮我签一次名呢?哪怕一次也好啊!”
“爸爸,我向你借一天,陪我玩一次,长大后我会还你100天。”这是一个孩子向父亲的诉求。他的父亲是一名长途车司机,每天早出晚归,有时甚至一连几天不回家。从孩子记事起,就一直过着没有父亲的生活。父亲忙工作,从没陪孩子过一次儿童节,甚至忘记了儿子的生日。孩子说:“‘六一’儿童节那天,看着别的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一起开心的样子,我就恨爸爸。我想问爸爸,难道地球离了你真的就不转了吗?”
各方观点
针对父教缺失的情况,记者与各方人士进行了交流。
对家长会上妈妈多爸爸少的现象,江苏扬州市的薛先生认为,客观地分析,对于孩子正在上小学、初中的那部分爸爸来说,这个阶段正是他们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相当一部分爸爸并不是不想参加孩子的家长会,而是真的抽不出时间。尽管现在大多数妈妈也有自己的工作,但是相对而言,她们面对的竞争压力要比丈夫小,于是,当两个人必须有一个人不得不“牺牲”的时候,大多数家长会是由妈妈参加。
哈尔滨家长教育研究会的郑凡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许多家庭中,父亲只注重子女教育的结果。他们往往不太参与管理过程,他们都很‘忙’,认为子女教育是母亲的事,甚至是老人的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关注其身体和心理的状况,一旦出了问题,爸爸就会怒气冲天,除了指责孩子以外,还要捎带上妈妈,指责妈妈怎么把孩子管成这样。”
东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钱映芳老师告诉记者,大多数父亲并没意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他们一般选择在孩子进入小学后就慢慢淡出角色,致使这一年龄段以后的许多孩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父爱饥渴”。而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父亲作用的强化,有助于孩子心灵成长、人格完善,思维方式得到熏陶,为人处世懂得拿捏。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父亲的影响,男孩容易变得中性化、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女孩则容易依恋年长男性,有的会在青春期过早对异性朋友产生依赖心理,品尝青涩的早恋果实。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儿童教育和研究30余年的孙云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父教不可缺少也不可能替代,父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父爱关系着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缺少父爱如同孩子成长中缺“钙”。缺乏父爱的孩子容易产生情感障碍,他们大多焦虑、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甚至成人以后,会有许多不良生活习惯。学者们把儿童的抑郁、孤独、任性与依赖行为称为“缺乏父爱综合症”。
教育心理学专家何桂宏老师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母亲意识到母亲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生活中,她们往往又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孩子,“重教不会教”成了她们的最大困惑,“事实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感到力不从心。”
相关链接
怎样做一个好父亲?
在我国,由于受“男主外、女主内”等观念的影响,教育孩子常被视为母亲的分内事,而父亲却往往以工作忙、没时间等理由推脱对孩子的教育。父亲的教育缺位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这很可能在孩子性格、智力、情感、体格等方面的发展中造成一定的缺陷,特别是男孩,他们往往会比双亲都关爱的孩子更加胆小,做事更犹豫,兴趣和游戏都带有更多的女性模式。那么,要成为一个好父亲,应怎么做呢?上海社会科学院少年研究所包蕾萍为广大父亲支了如下三招。
1.做孩子的技术指导员
教孩子看水表、电表。
教孩子养花种草。
教孩子给自行车充气;当自行车落链时,教他如何装回去。鼓励孩子动手做一些小物件和小发明创造,如用牙膏盒做笔筒,自制简易吸尘器等。
带孩子出游的时候结合地图教孩子认线路,向他介绍一些重要的建筑物。
2.做孩子的心理指导员
当孩子遇到挫折,情绪激动时,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这种身体的接触,对缓和孩子的情绪很有帮助。当孩子情绪平稳后,对孩子说理,向孩子传达一种乐观的情绪,教会孩子善于看到事物的正面。
在孩子心情沮丧时,带孩子出去游玩,帮孩子释放不良情绪。
与孩子建立共同的兴趣爱好。
对孩子坦诚,对于孩子提出的任何意见和要求都要重视,与孩子平等交流,绝不随意训斥或责骂孩子。
3.做孩子的运动指导员
选一种运动项目,作为与孩子经常做的终身运动,使运动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运动可以是长跑、游泳、跳绳,也可以是乒乓球、篮球等。
教孩子欣赏体育比赛。告诉孩子一些简单的比赛规则,向孩子介绍某一项目的杰出人物,如篮球运动员姚明等。
有条件的话,带孩子观看现场足球赛,让孩子感受体育的魅力与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