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芹 山东省寿光市第二中学 262713
学科教学中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应当通过政治教学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创设和谐的政治课堂环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政治观察力,通过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多动手做,激发其求知欲和创造力。
一、设计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好的问题可以诱发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例如,当讲到货币的产生时,如果按教材的顺序进行: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纸币。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也达不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但现在换一个角度,这个目的就能够达到。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据报道,我国继发行牡丹信用卡之后又相继发行了一些类似的信用卡,请问,你见过信用卡吗?它是怎么产生的?银行为什么要改选信用卡?在什么情况下它将消失?”这些问题的提出,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再通过聚合思维使学生认识到,偶然的物物交换有产生、存在、消失的原因,扩大的物物交换也有产生、存在、消失的理由,货币和纸币也不例外。当然,信用卡也会有产生的理由:从交换的角度讲,有利于交换;从携带的角度讲,比较方便、安全;从经济角度讲,节省费用,而且它克服了纸币存在的一些弊病。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信用卡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长期探究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否找到一个比信用卡更好的东西来代替它?”以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计探究式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该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布置探究性的问题要放在教学的开始;其次,要善于抓住契机,问到“点”子上;再次,要善于创设阶梯型和发散型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启发性和逻辑性强,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认知心理,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注重发展学生的政治观察力
任何思维都应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要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预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样不但能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也可能有创见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创新的思维应建立在对头脑中大量思维要素加以整合的基础上。这类思维要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性概念,一类是感觉形象。要想实现创新,就要不断向头脑中输入新思维要素。而这两种思维要素中,感觉形象主要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因为观察是认识世界、感知事物、获取感性经验的基本途径,所以,提高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从更高层次、更深层面观察事物、体会事物,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三、炼就学生的政治质疑思维能力
质疑思维就是积极地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直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与不同看法,尽可能多地向自己提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问题,提倡多思独思。作为社会科学的政治课,尤其需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虽然学生的观点难免幼稚,却往往会闪现思维的火花。例如有一位学生问:“老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有何不同?”我反问他:“你说呢?”“我认为它们之间有区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论。”我表扬了他对问题观察的敏锐性,此后,该生经常提出一些经过认真思考后的问题。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质疑,使学生得到了创造性的理解与掌握。在政治教学中为炼就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要特别重视讨论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错题错解,让学生从中辨别命题的错误与推断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给出组合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是非判断;再一方面,可以巧妙提出某命题,指出若正确请证明,若不正确请举反例,提高辨明似是而非的是以及否定似非而是的非的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思想政治课能力培养的核心。
四、正确处理学好政治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如果在教学中能够紧密结合自己的讲解,让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认识活动,就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方面都有所收获。所以我们从高一到高三,都紧紧抓住双基教学与能力的培养不放,教师尽可能精讲,让学生多练、多思,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只有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只有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只有用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使学生懂得人类已有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和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懂得创造和超越已有的东西不仅是可能性的,而且是必要的。用这样的观念来设计整个学科教学,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教学的预期目标。
五、通过布置作业和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根据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不同要求,教师在每节课后布置的作业应该是具有独立分析要求和能够进行发散思维的作业,主要可以通过布置综合性问题的作业和材料型的作业来实现。这种作业,不是抄一遍即可,需要学生进行独立分析、进行发散思维。通过发散思维会出现许多种不同的答案,并且都说明了一定的道理。当然,通过布置小论文更能起到这种作用。
保持批判和怀疑的精神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从中学阶段就注意这方面的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将来不断增进新的知识,不断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论文作者:张秀芹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作业论文; 信用卡论文; 政治论文; 《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