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标准与评估论文_李夫

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标准与评估论文_李夫

黑龙江省本原国土资源勘测规划技术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哈尔滨 150090

摘要:在我国当前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土地整治对于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发展以及自然环境发展所起到的相应协调作用越发重要,正是由于土地整治工作的存在,才促使人和土地这两个方面所存在的矛盾得到了解决,并且达到了对于土地资源配置加以优化的目的,切实有效的改善了土地本身所呈现出的发展潜力。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所执行的土地整治工作之中,实际上依然有着相当一部分的持续性标准存在缺陷,而为了能够促使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生产效益之间能够共同发展,必须要针对土地整改项目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和建议。以下主要针对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标准以及评估措施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环境

可持续性发展是当前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一大主题内容。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土地整治工作就已经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和种植,而当前土地整治的可持续性发展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保护土地资源环境并且避免出现水土退化、不断增强土地的生产功能、全面降低土地生产与开发工作的风险性、全面增强土地整治工作的社会可接受性、实现土地整治的经济可行性。上述几个标准可以细致的概括为土地整治的稳定性、保护性、生产性、可接受性以及可行性。当前我国的土地整治正面临一个全新并且重要的阶段,在此阶段的工作当中应当严格的关注环境可持续性建设和生态景观发展的问题,以健全的工作体制,来为土地整治确定全新的标准,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全面发展。

1.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判别标准

土地整治是为促使现实的土地利用状态达到合理利用状态而采取的一种措施或手段,是为使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强度更适应特定发展时期的特定目标而进行的活动。而土地合理利用的状态,是在环境和资源代价最小的情况下可以取得经济最大收益的一种利用状态。因此,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强弱就表现为通过土地整治,土地的利用状态达到合理利用状态的程度,即通过土地整治是否解决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否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是否增强了土地的生产能力,是否保护了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具体来说,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判别标准包括以下4个方面。

1.1土地整治应增加耕地有效利用面积并提高耕地产能

在目前中国特殊的国情之下,增加耕地有效利用面积仍是土地整治重要的目标之一。事实上,在土地整治中,将整治区中处于荒废状态或重复布设的道路、沟渠、防护林等恢复成直接生产用地,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通过土地平整、小田并大田等措施,可以减少田坎占地面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耕地产能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可以由所处的光温、降水、土壤、位置、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等因素综合反映。土地整治中通过改变整治区域中的灌排设施、道路设施,消除土地利用中的限制因素等,进而影响农户对耕地的投入和经营,从而实现耕地生产能力的提高。

1.2土地整治应增强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在中国,灌溉与排水系统的缺乏是制约土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使土地容易遭受干旱和洪涝灾害影响的主要因素。中国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农田水利建设和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放在国家战略高度加以强调。在土地整治中,通过开展小型水源性工程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能建成一批“早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从而提高土地的抗旱减灾能力;同时通过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可以对农田的小气候起到较大的改善作用,能够有效地防御风害、干旱、霜冻和干热风等气象灾害。

1.3土地整治应能够改善生态环境

由于土地整治中需要借助一系列生物、工程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在此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地整治区域及其背景区域的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按照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结果可分为正向影响和逆向影响:正向影响是指土地整治在实施过程中,对区域中各种自然生态环境要素产生的积极的、正向的作用。逆向影响是指在土地整治的实施对区域各种自然生态环境要素产生消极、逆向的作用。可持续的土地整治应积极扩大土地整治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正面影响,并且尽量避免负面影响或者将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和程度。

1.4土地整治应有经济活力与社会可接受性

土地整治一般以项目的方式开展,通过大量资金和劳力的投入,改变整治区域中的土地利用状态,从而会对整治区域中的农户产生深刻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土地整治后田块集中,农业基础设施健全,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为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作业提供条件,这必然会影响到农户的劳动成本和生产物资投入,改变农户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从经济社会角度来说,土地整治可持续表现为土地整治应该能够提高农户的收入,实现规模经营和机械化操作,减少分散田块数量以消除产权纠纷,从而使农户接受或支持土地整治的开展,并增强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

2.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估体系的构建与筛选

土地整治工作中所涉及到的相应可持续性评估体系,实际上属于社会、经济、生态等几个方面所构成的复合体系,同时也属于一种多角度、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它的评估结果不但能够精确地反应出当前土地的实际状况,还能够有效的对于发展变化趋势加以反映。但是,在我国的不同区域之中,环境资源体系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土地整治所具有的可持续性指标实际上并非是完全统一的。但是为了能够促使土地整治工作可持续性的最大化,就务必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合理的、操作简便的、系统性的评估体系。

2.1构建评估体系的理论基础

土地整治工作中具备了极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在我国不同的地区之中,其土地的整治工作实际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但是,所建立的评估体系必须要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不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及生态环境,同时还要对定性定量、以人为本等方面的原则结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当要从多角度的方式来针对土地本身的整治目标来进行完善的分析、定位,切实有效的将土地整治可持续评估指标采取良好的措施来进行细化,划分成为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四个方面,之后再分层次进行分析,制定专门的解决措施,将最终的方案作为构建可持续性评估体系的核心基础。

2.2构建评估体系的初步方案

评估体系的指标选择是决定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估的基础,选取评估体系的指标需遵循两点:一是能够基本反映研究目的;二是满足数据资料获取的可能性。通过两者结合的方法选取评估指标,构建资源系统、经济效益、社会福利、生态安全四个子系统组成,并包括新增耕地等在内的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估体系的初步方案。根据已构建的初步方案,再对指标进行筛选和确定。

2.3精选评估体系并确定方案

为增强指标选择的科学性,我们采用特尔菲法对剩下的指标进行筛选和确定,结合满足农户意愿的初步方案,制定凋查表,邀请涉及土地整治、生态安全、土地规划、水利、农业等多个科学领域的专家对初步方案下的指标进行打分。采用各指标得分的平均值和期望值来定量判断指标的重要程度,并根据其重要程度将指标的平均值和期望值进行聚类分析,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更深入地将专家意见量化,并最终确定指标的选择,实现最佳指标的选取和结构优化,以构建完成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评估体系。

3.土地整治可持续性标准与评估的效应分析

土地整治扩大了田块规模、规整了田块形状、完善了农田道路,从而提高了田块的质量,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增加了可机械化耕种的农田而积,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这使得农业生产活动包括施肥、耕种、物质运输都更方便有效,减少了农业生产成本。因此,农户的产投比和纯收入都得到提高,增强了经济活力。土地整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产权调整,使分散的田块集中,这不仅可减少农户往返于不同田块的时间和交通成木,而且减少了产权的纠纷。这些土地整治的结果都可以使农民乐意接受并支持土地整治活动的开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土地整治工作对于我国资源和环境建设的可持续性建设发展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所以应当对相关工作引起足够程度的重视,全面的增强土地整治工作的效应和实际操作的效果,注重土地整治工作之中的各项衡量指标和评估的具体性标准,增强实际工作的效果,实现工作预期的目标,力求为我国环境建设和生态资源的建设工作作出必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晓东. 土地整治型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评估[D].

[2]胡石元, 张赟, 唐旭. 基于PSR模型的南方丘陵区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价 ——以武冈市为例[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7(5).

[3]张舒涵, 高敏华. 土地整治的可持续性评价研究——以新疆托克逊县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4).

论文作者:李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  ;  ;  ;  ;  ;  ;  ;  

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标准与评估论文_李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