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严格正字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正字论文,语文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平时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批改学生的作业,经常发现一些用错了的字,有的甚至严重到难以卒读的程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忧思的问题。出现这种不正常的状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严格正字一环没有认真抓好、落到实处是不无关系的。
众所周知,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面符号,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如果用错了字,就会影响交际,进而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显然,在书面语言的规范化中,中、小学语文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通过严格正字,提高学生识别、驾驭文字的能力应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所谓严格正字,就是书写的汉字要做到形体标准化,使用规范化。下面就语文教学中的严格正字问题谈点个人的浅陋之见。
一、关于汉字形体标准化问题
要做到汉字形体标准化,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正确使用简化汉字。所谓简化字,是指汉字楷书简化的字。汉字在长期使用过程当中,曾经产生不少由繁体简化的简笔字,这种简笔字一直在民间流行。为了使汉字便于书写,1956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出简化汉字方案,把当时常用的繁体字适当地加以简化,后来又进一步将简化了的偏旁相应地类推到其他有同样偏旁的字。 1964 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包括先后简化的汉字共有2238个(实际上只有2236个,因为其中有两个字前后被收录了两次),经国务院批准实行。这批简化字的实行,大大方便了书写,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值得引起特别注意的是,1977年12月20日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公布的简化字,早在1986年6月24 日“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中就已明确指出:“国务院同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1977年12月20日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自本通知下达之日起停止使用。”同时还指出:“今后,对汉字的简化应持谨慎态度,使汉字的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社会应用。当前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这种用字混乱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为了消除社会用字混乱的不正常现象,便于群众使用规范的简化字,1986 年10 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决定重新发表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64年编印的《简化字总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进一步明确指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已经国务院批准废止。我们要求社会用字以《简化字总表》为标准:凡是在《简化字总表》中已经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应该用简化字,而不用繁体字;凡是不符合《简化字总表》规定的简化字,包括《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简化字和社会上流行的各种简体字,都是不规范的简化字,应当停止使用。”所谓正确使用简化汉字,就是只能使用《简化字总表》中规定的2236个简化字,除此之外的各种简体字都是不规范的,应当停止使用。例如:将集写成“亼”、家写成“”、餐写成“歺”等等,都是不规范的。这些不规范的写法,有的源于《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公布的简化字,有的来自社会上流行的简体字,都应当停止使用。
2.不写异体字。汉字有异体现象。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一个汉字可以有几个不同的形体为社会承认,但是,这不利于汉字准确表达意义的功能。秦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以秦系文字为正体,淘汰六国异体,就是一次有进步意义的正字工作。但秦历史较短,正字的效果不大。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收9353个小篆为“正文”,另列其他一些形体为它的“重文”(即异体——笔者注),体现了一字一形,区分正异的思想,对于正字起了深远影响。解放后,文化部和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5年12月22 日发出联合通知, 宣布把一批异体字810组1865字,整理后共精减去1055字,并决定从1956年12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这是汉字发展史上起了重大作用的一次正字工作。在汉字的日常书写中,我们应坚持写正体字,不写异体字。
所谓异体字,是指那些跟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义,而写法不同的字。如“箐”、“隄”、“埜”、“躶”就分别是算、堤、野、裸的异体字。正体字的异体字有的有一个,有的有两个,甚至还有三个的。平时我们要写正体字,不要写异体字。应该提到并应引起注意的是,在3755个常用汉字中收了一部分包孕异体字。包孕异体字是应该进行整理的汉字,不应该兼收并存。如一般字(词)典里明确规定“搀chān”有搀扶、搀杂两个含义,而“掺chān”则跟“搀”的第二个含义(搀杂)相同,那么完全可以废除“掺”字,只保留“搀”就可以了。又如,“称”除读chēng(称呼)、chèn(称心)外,又读chèng(台称),而“秤chèng”又跟“称chèng”相同,那么完全可以废除“秤”字,或者保留“秤”字,废除“称chèng”(同“秤”)的读音和含义。包孕异体字的存在,给学习和运用汉字带来许多不便和麻烦,应该进行整理。常用汉字表中包含这样一些包孕异体字,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但令人遗憾的是,直到现在尚未对这类包孕异体字作统一的权威性的整理,所以目前仍在流行使用。有个别字在运用时必须要特别谨慎,如“袴”或“绔”,(都读K ù),意思都同于“裤”,别无他义。但并不能将“袴”“绔”视为“裤”的异体字,在“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袴少伟男”这样的语言环境里,必须用“袴”或“绔”而不能用“裤”。若有人将“纨”或“纨绔”写成“纨裤”,就会遭致他人的耻笑,认为你无知,缺乏学养。另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凡是被简化了的繁体字,都不应该再写繁体字,而应该写简化字。严格地说,繁体字也是异体字,是简化字的异体字。
3.不写白字。白字也称别字。出现白字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只知其字的读音,而对其字的真正含义不了解或了解得不确切、不全面造成的。如将字帖写成“字贴”、临摹写成“临摩”、蓝天写成“兰天”、陷阱写成“陷井”、家具写成“家俱”、金刚钻写成“金钢钻”、先发制人写成“先法制人”、按部就班写成“按步就班”、妇孺皆知写成“妇儒皆知”、再接再厉写成“再接再励”、漠不关心写成“莫不关心”(若将漠不关心写成“莫不关心”,意思就完全相反了,前者是不关心的意思,后者是无不关心,也就是关心的意思了)等等,这其中的贴、摩、兰、井、俱、钢、法、步、儒、励、莫就都是白字。汉字中同音节的字很多,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几十个,上百个,甚至更多。这些字读音完全相同或相近(只有四声上的区别),而意义都不相同,当然用法也就不同。白字在现实生活中的危害有时是很大的。据说有不少医疗事故就与写白字有关,因医生处方用药或签发手术通知单写白字,给患者带来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的例子屡见不鲜。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因写白字而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的也不时见诸极端,如一位四川老板与一位广东老板订了一份期货合同,四川老板向广东老板预付了200 万元的定金,后来由于客观上的原因,广东老板单方面提出中止履行供货合同,根据有关法规规定,广东老板应加倍偿还定金400万元, 只因四川老板当时将所交定金写成了“订金”,一字之差竟损失了200万元! 汉字中同音异义的字多,是造成写白字的一个客观原因,但我们平时如果能够做到认真、细心,对没有十分把握的用字,虚心向别人求教,或查一下字(词)典,在这方面“少一点自以为是,多一点自以为非”,对每一个字的含义了解得很确切、很全面,写白字的现象自然就可以避免了。
4.不写错字。所谓错字,是指写得不正确的字。错字不同于异体字,也不同于白字,它完全不符合文字学的规律,是不为社会所承认的。如将栋梁写成就是错字。再如:“肺”、“沛”二字,平时许多人都把它们的左边写成“市”,事实上这两个字的左边都不从“市”,而是从“肺”(fù)。将“肺”、“沛”二 字的左边都写成五笔的“市”字显然是错误的。上面所举的例子都是违背文字学的规律、不为社会所承认的错误字。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如将负责写成“责”(,读jì,打呃), 赤裸裸写成“赤祼祼”(祼,读guàn,古代酌酒烧地的祭 礼),流水汩汩写成“流水汨汨”(汨,读gǔ,汩汩,水流动的声音 或样子。汨,读mì,汨罗江,发源于江西,流入湖南),显然也都是 错误的。虽然“负”、“裸”、“汨”三个字都是符合文字学的规律,为社会所承认的,是汉字当中客观存在的“正字”,但因为它们既不属于不规范的简化字,也不属于异体字和白字,所以在上述语言环境中,一般我们常把它们认定为错字(严格地说这是不科学的,只能将此视之为习惯做法)。
二、关于汉字使用规范化问题
要做到汉字使用规范化,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正音。这里所说的正音,有这样两层意思:一是矫正语音,即矫正错误的读音;二是读标准音。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字连认识都不认识,又怎么能谈得上正确地运用呢?事实上,要正确地读出每一个字(包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读音不同的多音字)的读音,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自古至今,在字的读音方面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凭想当然胡念字音的现象不胜枚举,常常弄得人啼笑皆非。相传古时候就有一个县官把原告郁工耒(yù gōng lěi)读成“都上来”(dōu shàng lái),把被告齐卞丢(qí biàn diū)读成“齐下去”(qí xià qù),结果引起哄堂大笑。这虽是个笑话,但却发人深思。现实生活中这类例子也是随处可见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猪八戒的饰演者马德华,其原名叫马芮(rùi),有一天他去医院看病,挂号时人家叫他“马内”,就诊时医生叫他“马丙”,划价(根据医生的处方用药计价)时又把他叫成“马苗”,待取药时他竟被人呼之为“马肉”了,以致弄得他无可奈何,最后才下定决心改名为马德华的。平时常听人将干涸(h è)读成“干固”,瞠(chēng)目结舌读成“堂目结舌”,窠(k ē)臼读成“巢臼”,攻讦(jié)读成“攻干”,联袂(mèi)读成“联决”,侪(chái)辈读成“齐辈”,黑魆魆(xù)读成“黑越越”,命运多舛(chuǎn)读成“命运多桀”等等,不一而足。究其原因,大概都是想当然,自以为是造成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汉字有一字多音现象。同样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用法不同,读音也往往不同,如果一成不变地读某一个音也是错误的。如:身广体胖(pán),你读成“身广体胖”(pàng)就不规范。“龟”字有三个 不同的读音,在“乌龟”一词中读“gūi”,在“龟兹”一词中读“ qiū”,在“龟裂”一词中读“jūn”,是万万不能将“龟兹”中的“龟”和“龟裂”中的“龟”一概都读成gūi的。
2.正形。所谓正形,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形体标准化。这个问题前面已从正确使用简化汉字,不写异体字,不写白字,不写错字四个方面加以说明,此不赘述。
3.正义,所谓正义,在这里即是指文字所包含的正确的含义。前面已经谈到,汉字中同音字甚多,这些字虽然读音相同,但所涵概的意思却不相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该用哪一个字,不该用哪一个字,都是有严格的区别的,这种区别的本身就在于不同字意义上的区别,用错了就成为白字。外国人学习中国的汉字,感到最伤脑筋的一点就是区分同音异义字的不同用法。事实上,这个问题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讲,也是一个难点。且不说在中、小学学生的作文中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一些用错了的字(此处指白字,不是指错字),即使在大学生的课堂笔记或作业中,这类错误也是不难找到的,如将宴安鸩毒写成“宴安枕毒”、班门弄斧写成“搬门弄斧”、刳(k ū)木为舟写成“枯木为舟”、高屋建瓴写成“高屋建岭”、一枕黄粱写成“一枕黄梁”等等,皆因对其中关键字(鸩、班、刳、瓴、粱)的意义不甚了解所致。对于一个字虽然也能正确地认读,准确无误地写出,但若不了解它的确切含义,就决然谈不上正确地运用,要做到汉字使用规范化,无疑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确切了解每个用字的含义;对没把握的字,待查过字(词)典或请教过别人后,有了把握再用;严格区分同音异义字的不同用法;注意使用过程中古今字义的变化;注意一字多义现象(汉字中的一字多义现象比一字多音现象更为普遍,只有准确地掌握了每个用字的各种含义,才能更准确地运用它们),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汉字,切实做到汉字使用规范化。
由上不难看出,严格正字实在是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迫切、十分重要、十分艰巨、十分光荣的任务。我们要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为促使汉字形体标准化,使用规范化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