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工程建设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方便,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地理条件不同,为交通工程的建设增加了难度,尤其是关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更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一步。为了保障工程的质量,必须要科学有效的应用软土地基的相关处理技术,进一步的增强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交通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引言
交通建设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结果,满足了人们出行的需要,在促进各地区之间物资流动的同时,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貌特点都不尽相同,各地区的地形条件又复杂多变,为交通工程施工的进行造成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建设单位一定要注重要在交通工程建设中应用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提高工程的建造水平和建设质量。
1 软土地基特点
软土地基中的地质中都是细小的颗粒,基本都是在流水环境中长期的积累后形成的,正常情况下都是软质状态,包括有淤泥和填土。这种体制有较好的压缩性,但是强韧度不足,这种土质环境形成的地基就称为软土地基。由于气候环境和地理的限制,这种地基的形式都是分布在江海湖泊附近,所以在软土地基上进行交通土建工程施工,相对难度较大,无论是在施工强度还是实际稳定性上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进行交通土建工程施工时,需要提高重视,不仅要控制施工技术,还应该加强管理。首先针对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地基,空隙也就较大,压缩性也越大。同时还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和流动性,软土的常规状态都是絮状结构所以在承受一定的压力时会造成严重的剪切变形,进一步导致剪切强度的降低。由于软土层中存在的空隙和导致地基承受的能力减弱,造成矫情的反弹作用。在交通土建工程施工中的不能改变地基的性质,直接影响工程稳定性,影响工程使用期限,增加了养护工作难度。
2 交通土建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2.1换填技术
换填技术主要运用于我国交通土建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建设,其工作原理就是在施工现场提前除去路基中含有的品质较低的软土,填入精密准备的安全稳定、强度更高、抗腐蚀的高品质石块或泥土,并进行压实处理,最终形成承重力较高的软土地基。使用换填技术可以使得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明显提高,但使用换填技术需要较大范围的废弃场地、较多大型施工设备的支持以及较大的成本资金投入。由于诸多的施工应用条件的限制,该项技术往往只能应用于软土地基薄的区域,而在进行地基深处的工程建设时,就必须切换其他建设施工设计来进行工程处理。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软土地基的挖掘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工程的施工,如果不按标准执行,就会导致工程施工质量严重下降,进而使得工程后期发生沉降,不利于保障工程的安全性能与使用效能。基于此,在应用换填技术时就必须提前做好开挖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工作人员安全保护措施,制定规范的回填层级并严格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软土地基的工程质量与载重性能。除此之外,换填软土的回填材料也要在符合建设成本的条件下挑选石块或泥土等强度更高、抗腐蚀的建设材料。
2.2排水固结处理法
排水是排水固结法的主要目的,其由排水系统和压力系统组成,用于人工补水。通过在软土地基上安装排水设施,如排水管,并调节排水系统上部的压力,缓慢排出土壤中的含水量,降低软土的孔隙比,使土壤中含水量的缓慢去除,从而降低孔隙率,引起地基的固结和变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过剩的静水压力开始减弱时,必须增加地基土的强度,并且在有效响应力的驱动和提升开始时有效响应力开始提高基础土的强度,并且强度必须通过增加基础土的强度来增加地基土。压力系统采用预压和恒压运行,开通后公路的负荷应在每个工作过程施工前预先加载,路基的负荷应超载。软土路基。为了使基础的大部分部分下沉并提高基础的承载力。在正常条件下,过载的预压力不适合用于较厚的泥浆池层,并且那些粘土层是较薄或较浅的土壤可以单独装载。制作排水系统时,可以通过砂井和塑料排放板进行,这意味着可以通过打桩机进入钢管在基础上制作规则的孔。或通过高压水射流等方形方法,可用于穿过砂井和塑料排放板,可用于在打桩机的帮助下钻入钢管,或在基础上定期打洞。然后将粗砂倒入孔中以形成砂柱,该砂柱可用作排水通道。为了减少资金形成和建设的难度,大多数都装有编织袋,以避免地下室变形造成的连续损失和排水效果的减弱。塑料排水板也是排水系统中的常用工具。在软土层中,塑料排水板插入塑料排水板,引起渗水,加快排水速度,提高排水效率。当两种方法同时使用时,砂垫可以铺设在软土地基上,但是薄膜可以覆盖在上表面进行密封,泵可以用来保证高排水通道的真空状态。通过大气压促进土壤中的水分提取。
2.3土地置换法
在实际施工中,常常会有路段存在软土地基质量不合格,在这些路段中有着大量的沼泽土、淤泥,若是处理不及时,就会给工程整体质量形成直接影响。相关人员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可采用土地置换法,在前期施工工作中,严格筛选与检查施工材料,确保采购的材料相关内容能够符合要求,如稳定性、强度、性能等,以促使软土地基承载力提升。在完成以上工作后,相关人员要更换原有土层中排水固结情况不良的土壤,选用质量优异、渗透性好的土壤,使软土地基能力得以保障,减少沉降情况的出现,确保软土地基施工质量。此外,在开展软土地基施工的时候,若是施工面积大,可采用其他材料,这样就能使软土地基硬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4石灰浅坑处理技术与沙石挤淤地基技术
石灰浅坑处理技术主要是对一些含水量较高的粘土进行使用。在操作的过程中主要是挖一个大坑接着将1/3的石灰向坑中倒入,做好回填、碾压等工作。这样的操作方式能够让含水量较高的粘土层松软等问题有效的解决,对稳定地基具有很大的帮助,沙石挤淤地基技术主要是对一些常年积水的区域进行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常年积水的软土地基主要是一些河滩沉积、湖泊沉积而产生的,这些区域往往具有较高的地下水位,地下水不容易抽干,采取沙石挤淤地基等方式,可以防止沉降不一致等问题,对施工完工过程中出现了地基不均匀等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保证地基在施工之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避免产生沉降的情况。
结语
总之,随着人们对出行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展开交通土建工程施工的时候,一定要高度重视软土地基的问题,其所具有的危害性很大,给工程沉降形成直接影响。故此,为了保证路基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工程负责人和施工人员一定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用合理的技术、方法来及时处理软土地基,重视软土地区的加固处理,从而保证后续工程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曾举凡.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22).
[2]李雁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7,19(12):38-39.
[3]段海松.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6,35(3):84-86.
[4]谢昌龙.交通土建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8,(7):271.
[5]高宏斌.浅谈路桥工程在软土地基施工的技术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6):145-147.
论文作者:钟晓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土地论文; 地基论文; 工程论文; 交通论文; 土建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