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诺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327
摘要:市政道路建设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保证其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影响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路基的填筑质量,当前在开展道路路基施工的过程中,所能够应用到的填筑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强夯法具有施工质量高、成本低等诸多的优点,将其应用于市政道路路基填筑施工当中,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就主要对市政道路路基填筑中强夯法施工的应用予以简单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填筑;强夯法施工;应用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行业及城市建设取得了快速的进步与发展,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道路建设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市政道路来说,其会对民众的出行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保证其路基填筑质量非常的必要。
强夯法施工简述
在具体的开展施工的过程中,也有人将强夯法称之为动力固结法,采用这种施工方法主要是为了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其是一种对土方进行夯实处理的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使重锤从一定的高度上自由落下,从而提供较大的冲击力与夯击力。与其他路基填筑方法相比,强夯法具有诸多的优点,在路基填筑质量方面,其具有:消除地基膨胀性与湿陷性好、振动液化发生率低、降低孔隙比与压缩系数性能好、提升地基承载力、加固效果好等优点;另一方面,其还具有设备保养简单、施工操作效率高、施工材料造价低廉等诸多的优点,这使得其在港口码头、铁路、机场、水利、市政道路等各种路基填筑施工当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效果,可以针对不同地基的不同土质,对重锤的形状、质量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例如,若开展施工的地基的土质为非饱和的粘性土地基,为了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重锤与土质粘结的情况,可以选用表面光滑的重锤,具体的夯实深度与夯击次数也可以依据实际的工程需求来选择,总的来说,应用强夯法开展路基填筑施工,其整体的施工设计是比较灵活的。
市政道路路基填筑中强夯法施工的意义
对于任何一个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来说,对于其施工质量具有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路基的施工质量,这不仅会影响到市政道路的运行质量,同时还会直接影响到市政道路的运行安全,也就是在开展市政道路路基填筑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选择满足相关施工规范及施工设计要求的施工方法。将强夯法应用于市政道路路基填筑施工当中,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路基填筑施工质量,另一方面还能够取得降低施工成本、提升施工效率的效果,这对于提升整体的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图纸的渗透系数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可以通过增加土粒间压力与超孔隙水间压力的方式,来改变整体的土体渗透活力,以便于促进孔隙中存留水顺利排出,提升土体的固结度。
市政道路路基填筑中强夯法施工的应用
前期准备工作
在强夯法施工优点中已经提及,该方法具有机械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等优点,但是前期的准备工作仍然不能忽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前期的施工准备工作中主要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施工中需要采用的机械设备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等,要想机械故障率较低,各项材料满足施工质量要求,在拿到设计文件后还需要深入实地进行考察,从而进一步掌握施工区域的周边情况,进而制定出严格得施工方案。
施工工艺流程分析
路基填筑中的强夯法在施工中的主要流程如下:夯前勘察→确定出初步施工方案→做好施工准备→试夯→检验合格后,正式开始施工→第一遍夯实→重复夯实,直到检测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场地平整→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工序。其中在第一次夯实过程中,要求明确夯实位置,做好高程等相关数据的测量,确定出夯锤夯点,合适的夯锤夯点有助于保证施工进度,在确定出最佳的夯锤夯点后,开始施工,并对夯实结果进行检测。保证夯实完成后的厚度、路基填筑密度等均满足设计要求。
主要施工方法分析
3.1测量夯点
在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合理定点,要求按照先整体后局部的要求,根据确定出的夯点分布图,测量控制点的坐标,保证控制点坐标的准确性,然后以控制点坐标为依据对其它控制点进行测量放样,明确需要夯实的点,同时获得施工区域内的主要高程数据,为下一步施工奠定基础。
3.2确定出夯锤的落体高度
夯锤的落体高度较低,夯实后的路基密度不达标,通常需要反复的进行夯实,对工程进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在实际的施工中可根据施工中夯锤的重量以及确定出的夯实次数,通过反复的重复试验方法,也就是不断地变换夯锤的高度位置,最后确定出最佳的夯锤落体高度,在明确夯锤落体高度之后,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每次的夯锤落体高度以及落体位置偏差均应有用哪个要求,否则施工质量将难以保证。
3.3点夯施工
根据确定出的夯锤落点高度,将夯锤达到某一高度,然后进行脱钩测试,通过夯锤的自由落体,判断夯实结果,也就是根据夯实前的标高与夯实后标高的比较,可以得出从某一确定位置处落锤产生的夯沉量,通过多次试验,对落锤产生的夯沉量求取平均值,可明确夯锤的夯沉量,从而为进一步的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3.4夯坑回填
在点夯施工完成后,中间需要停留一段时间,然后通过推土机等机械设备将夯实沉降周边的土体推入到沉降后的夯坑内,在完成夯坑回填后还需要采用合适的振动设备对回填后的土体进行压实,压实后还需要通过试验检测的方法,保证夯实后以及施工完成后的路基质量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3.5满夯施工
严格控制好夯锤的落体高度,并且确定出夯锤落点的搭接长度,在满夯施工中可以不进行夯沉量的测量,但是要保证夯实的质量,在满夯施工完成后,需要通过试验检测的方法对路基填筑的密实度进行检测,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需要及时重复施工,立即实施整改,保证最终施工完成后的路基填筑满足质量要求。
3.6质量验收
质量验收作为多强夯结果的判断,对于后期路面的施工以及道路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影响,质量验收中需要明确不同检测要求的允许误差范围,比如:施工点位置小于3mm的可以不考虑,对于设计夯实点与实际的夯实位置之间偏差在6mm以内的属于正常,夯锤定位差距小于60mm的也属于误差允许范围,明确不同控制指标的允许误差对于做好质量验收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际的质量验收中要求在施工完成后,中间间隔一定的时间,之后再进行质量验收,根据规范中的要求,不同的填筑材料,中间间隔时间存在差异,比如: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夯实完成后应间隔1—2周进行试验,低饱和粉土以及黏性土体的地基中间间隔为2—4周。在检测方法上常用的就是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方法,这些检测方法可对填筑地基的承载力进行检测。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开展市政道路路基填筑施工的过程中,应用强夯法开展施工,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地基处理质量,还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提升施工效率,具有良好的施工效果,本文所分析内容,对于实际的市政道路路基填筑强夯法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温志水.市政道路路基填筑中强夯法施工的应用探析[J].江西建材,2014(8).
[2]宋桂香.浅谈市政道路路基填筑中强夯法施工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8).
[3]黄海英.市政道路路基填筑中强夯法施工的应用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4).
[4]朱文明.强夯法施工在市政道路路基填筑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8).
论文作者:宋建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路基论文; 夯实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过程中论文; 落体论文; 地基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