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150040
【摘 要】目的 研究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本院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种类及相关因素。结果 400例患者中,共出现65例不良反应,其中以骨骼肌系统损伤、肝功能损伤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0岁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年龄≤7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3种基础疾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合并1、2种基础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使用药物4种及以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合并1、2、3种药物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性分析显示,女性、年龄>70岁、合并3种基础疾病及合并药物4种及以上为他汀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会导致发生不良反应,需对女性、高龄、联合多种药物及基础疾病较多患者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他汀类;降脂药物;不良反应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statins-based lipid-lowering drugs. Methods From January 1 to December 31,2017,400 patients with lipid-lowering drugs based on statin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typ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related factor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mong the 400 patients,65 had adverse reactions,including skeletal muscle system injury and liver function injury.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female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male patients(P < 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older than 70 year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younger than 70 years(P < 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three basic diseas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one or two basic diseases(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4 or more drug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1,2 or 3 drugs(P < 0.05).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women,age > 70 years old,combined with three basic diseases and 4 or more drugs were risk factors for adverse reactions to statins(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use of statins-based lipid-lowering drugs can lead to adverse reactions,which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women,the elderly,patients with multiple drugs and basic diseases.
[keywords] statins;lipid-lowering drugs;adverse reactions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在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线降脂药物,国内外指南均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但是即使是强化他汀类药物的规范使用,60%~70%的心血管事件仍未得到较好地控制,加上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大量使用,单用或者是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在不断增加,为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的降脂方案逐渐推广应用在临床中。本研究选取在本院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本院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0例,女190例;年龄55~82岁,平均(66.85±4.07)岁;年龄>70岁患者187例,年龄≤70岁患者213例;基础疾病1种201例,基础疾病2种112例,基础疾病3种87例;合并使用1种药物192例,合并使用2种药物88例,合并使用3种药物63例,合并使用4种及以上药物57例。
1.2方法
在患者出院3个月后进行复查时,检测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肌酸激酶等指标,对患者肝功能情况进行评估。检测患者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指标,以判断患者的骨骼肌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统计400例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及不同合并用药情况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據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使用单因素分析方法,随后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400例患者中,共出现65例不良反应,其中包括肝功能损伤31例(47.69%)、骨骼肌损伤共12例(18.46%)、精神抑郁8例(12.31%)、胃肠道一过性反应11例(16.92%)、皮肤过敏3例(4.62%)。其中以肝功能损伤最常见,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单因素分析
400例患者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0岁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年龄≤7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3种基础疾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合并1、2种基础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使用药物4种及以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合并1、2、3种药物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提示,女性、年龄>70岁、合并3种基础疾病及合并药物4种及以上为他汀类药物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
3讨论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是高效的降脂药物,可使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有效降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脂调脂效果显著[1]。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对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进行抑制[2],对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进行阻断,从而减少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增加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及活性[3],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临床相关报告显示,他汀类药物同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会因为药物排斥作用而引发不良反应[4-5]。另外患者自身因素、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等)、肝肾功能异常、药物联合使用、剂量依赖性反应等均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在临床用药时,需特别注意他汀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6-8],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性的提高。
本临床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提示,女性、年龄>70岁、合并3种基础疾病及合并药物4种及以上为他汀类药物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70岁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年龄≤7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在于高龄患者的合并疾病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加上机体功能减退和器官功能退化[9-10],对药物的清除能力随之降低,药物不断积蓄,会增加血药浓度,从而使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增加,另外高龄患者服药种类多,在使用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时,可能因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11-12]。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在于与女性自身条件、药物使用剂量相关,因此可以得知性别差异是服用他汀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之一。合并3种基础疾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合并1、2种基础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患者多体质较为虚弱,并多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等,影响药物代谢[13]。合并使用药物4种及以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合并1、2、3种药物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会相互作用,导致他汀类药物的血药浓度上升[14-15],如胺碘酮等,均会加剧机体的线粒体毒性反应,引起骨骼肌不良反应的出现,此外药物联合应用还可能导致患者的药物代谢受到影响,药物作用降低,部分患者盲目增加药物剂量[16],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
综上所述,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需对女性、高龄、联合多种药物及基础疾病较多患者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崔自慧.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160-161.
[2]周红霞.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9):19-20.
[3]阮洪波.医院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处方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5):147-148.
[4]赵晓玲.我院他汀类药物用于降脂治疗中的不良反应185例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2):204-206.
[5]杨森.探讨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应用及不良反应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26):5274-5274.
[6]杨绍鹏,张健,刘永莹.78例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致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4):404-406.
[7]赵铁娟.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短期降脂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J].甘肃科技,2017,33(14):116-117.
[8]宋桂芝,高俊瑞.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及安全性再探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6,33(1):14-16.
[9]夏侃英.某院降血脂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及合理用药分析[J].淮海医药,2016,34(5):602-604.
[10]杨珍,马晓芝,马祎,等.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内科,2018,13(2):181-184.
[11]于文彬.他汀类降脂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和重要影响因素分析[J].医药前沿,2018,8(18):154.
[12]朱旭东.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A2):1356.
[13]周沃联,梁景强,黄琪述,等.胆碱酯酶抑制剂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5):145-146.
[14]吴小利.某院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和处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9):80-81.
[15]孙伟,霍艳明,王辉奇.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腦血管病杂志,2017,15(11):1339-1341.
[16]孙惠,任乐,陈鸣,等.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21):79-80.
论文作者:李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药物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率论文; 基础论文; 统计学论文; 类药物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