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车务段 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铁路有着点多线长的特点,所以车站行车安全意义非常的大。我国铁路运输网非常庞大,铁路运输承载着巨大的使命,所以一直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中国铁路行车部门的人员为此付出很多,大量的努力和缜密的工作使铁路行车的技术安全方面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但是近年来车站行车事故时有伤亡事故无法杜绝,安全形势并不稳定。但铁路主宰者的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所以要一再调节改善,有针对性的发现问题,然后分析,进而解决问题。
关键词:铁路;行车安全;管理
一、铁路运输安全系统概述
铁路运输的发展为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起到了带头引领作用,不仅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货物的运输也更加便捷,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铁路运输安全主要是以路外安全、货运安全、行车安全、客运安全、劳动人身安全等几个方面组成的。行车安全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因为它在这几项安全中起着中心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对铁路运输的行车安全引起注意。
二、铁路车站行车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安全风险意识淡薄。安全风险意识淡薄是很多工作人员存在的问题,对于铁路车站工作人员而言,在正常的工作中,需要相关人员可以最大程度上采集各种信息,并对各种信息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情况作出识别,这样才能保证安全管理水平。例如工作人员的接发车作业地点不科学,会导致隔线发车的问题;或者因为设备故障问题而引发非正常情况等,这些都是安全风险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
2、安全预防缺乏源头整治。事故信息的价值不仅在于惩罚和教育,尤其可用于分析事故原因,预防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目前,事故原因分析大多停留于表面的直接原因,对事故的根本原因及原因间的内在联系缺乏深人分析,急于定性定责,体现不出事故吸取教训的真正价值。而且,事故分析存在人的干扰因素较多,铁路系统是一个独立管理体系,分析事故的人群也是体系的成员,在事故分析上很难做到自我查找在事故中承担的责任,事故信息分析达不到警示作用。这里仍可以借鉴“海因里希法则”,通过事故排查隐患做到预知、隐患整改做到预控,从而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
3、落后设备比例大,不满足安全行车要求质量保证、运行良好的设备作为铁路运输行业的物质基础,不但影响着日常生产效率,而且直接关系着列车行车安全。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全国支线铁路以及大量的中间站还存在比较严重的设备问题:(1)设备比较落后,很多还处于老式的半自动闭塞、电气集中连锁设备,无法满足当前铁路运输的要求。(2)设备建设不规范。如安全线没有和相邻线路保持适当间距,如果一旦发生脱线情形,车辆容易侵入邻线,给安全行车带来隐患;信号表示器、信号标识没有按规定安装,车站线路有效长度不足等等。
三、提升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管理的对策
1、提升员工思想意识。为了保障运输的安全,必须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加深员工的责任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铁路部门需要从以下五点进行着手:第一,对于新工作人员入职,要挑选出高素质、高水平、专业能力强的人员;第二,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安全意识,培养责任意识;第三,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没有后顾之忧,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工作之中;第四,对员工实行考核制度,定期进行能力考核;第五,对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减少安全隐患。
2、防范调车冲突,组织好调车工作。尽量设置调车组,有调车组的,调车长要将调车作业的注意事项和计划等向工作人员传达,作业人员需要了解并且掌握之后才可以实施,在作业进行的过程中调车长单一指挥。在没有设立调车组的车站,车站中的值班员或者是担任运转的车长应该承担工作,如有变更,需要重新编制计划。在调车组人员不足而且乘务组人数也不足是不可以进行作业,调车不可以业时随便更改方法,必须用推动法。
3、加强行车安全环境建设。找准影响行车安全环境的根源:物和环境的危险状态,主要包括安全防护装置、设备设施、安全环境不利的外部环境因素等。明确安全生产环境的思想认知:在如此复杂和危险的环境中,当放掉管理漏洞时,当因简化作业程序而得到一时清闲时,当因违章作业没被发现而感到庆幸时,安全风险与隐患便增强了。因此,实施安全管理,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从铁路行车和各种事故的规律着手,将着力点放在影响行车安全的关键因素上。通过对生产环境建设与管理现状的观察、思考与研究,分析出其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引发不安全后果的矛盾问题。由于生产与管理是动态的,人员与环境因素是变化的,因而安全环境中的不平衡因素必将长期存在,调整矛盾和环境上的协调平衡也将贯穿安全工作始终。为此,行车安全要树立求同存异、化解矛盾的统一思想为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现场检查、职场巡视、会议研究、制度编修等各项日常工作中,都要时时思考研究与现实生产环境抵触的问题,实现安全管理和生产环境的融合氛围。车站中的每个岗位日常要做到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瞄准缺陷、聚焦问题,尤其要做到不被现状、惯例、传统所麻痹,而要始终做到对照标准、尊重规则,面对生产和管理与环境的矛盾不能倒行逆施。
4、提高员工技术水平。提高员工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员工的培训应长期化,规范化,将这种培训形成一项长久坚持的制度;第二,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重点培训员工的理论知识以及业务能力;第三,对员工进行实践培训,培养员工的实践能力,当发现异常状况能够正确进行处理,并找出危险故障原因;第四,严格要求学历与证书,鼓励员工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一些需要证书的任务岗位,必须拥有相关证书,持证上岗。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支正规化、专业化的队伍,从而保障列车运输的安全。
5、大数据技术的应用。①从站场的布局情况来,铁路车站不仅有客运列车,也有很多的货运列车,这些车辆每日的运行数据资料很大,且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因此为了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车辆调度管理的要求,可以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先进性,在大数据技术所提供的APP中,增加车辆计划管理、行车作业流程管理与技术作业等几个具体的技术功能模块,,例如可以直接将记录行车信息、列车运行图等上传到大数据模块中,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大数据中所共享的信息,根据列车的不同车次形成不同的车辆的行车历史数据,而当发现某列车的当前运行数据明显区别于历史数据时,就应该考虑安全风险的可能。②大数据技术的出现还提供了很多个性化功能,例如在强化对风险要素的识别中,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按照预见性工作要求,对铁路行车安全问题进行识别,并形成自己的认知与计划,并将其中的关键数据上传到网站上,这样当工作人员对某种数据产生需求时,可以通过“检索关键词”的方法快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且数据可以被直接下载到手机中,避免了微信APP等数据查询难的问题,让工作人员可以更高效率的了解铁路车站安全管理规范,并借助他人的成功经验转变自己的工作思路,这对于整个安全管理而言的意义重大。
结论
铁路的运输联系着我国工农业的发展,也承载着民众的生命安全,那些发生过的事故在可控的前提下绝对不能允许再发生,当行车的安全隐患被提出之后,真正的原因在责任的驱使下一定能逐一分析出来,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列举出措施并且真正的实施,但是,克服了过去的缺陷并且及时纠正眼下的问题也还是不够的,铁路事业在蓬勃的发展,车务段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安全管理问题,铁路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新的问题,以史为鉴,然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并且解决接问题,以此来提高我国铁路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金金,赵勇,林园.大型铁路客运站大客流预警及应对方案设计 [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7(2):143-147.
论文作者:折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行车论文; 铁路论文; 事故论文; 作业论文; 员工论文; 环境论文; 车站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