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国际流通问题与我国对策_外汇论文

美元国际循环问题与中国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对策论文,美元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美元大量流向世界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1.美国贸易逆差、经常收支逆差迅速增加与美元大量流出

美国自1968年出现12.87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以来,就出现了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局面,其中1971年、1972年分别为42.55亿美元和90.08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来首次超过英国的24.41亿美元和17.60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逆差国。1976年,美国贸易逆差增加到157亿美元,再次超过英国的132亿美元以后,美国就一直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逆差国。1984年,美国贸易逆差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为1224亿美元,1997年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为2098亿美元。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贸易逆差进一步增大到了空前的规模(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美国贸易逆差增加的过程中,其经常收支逆差也同时扩大了。1970-2007年,美国经常收支逆差累计为67841亿美元,其中2000-2007年为47748亿美元,占70.4%。值得注意的是,从2001年开始,美国经常收支逆差已经连续7年超过了贸易逆差,这意味着美国贸易外收支在2001年以后也出现了逆差扩大的局面。

上述可见,美国从1968年开始就以支付贸易逆差的方式,越来越大规模地向世界流出了美元。2001年以后,对外支付贸易外逆差,也成了美国向世界流出美元的方式。如此长时期地大规模地向世界流出美元,这在世界上只有拥有国际基础货币的美国才能够做到,因为美国掌管着印刷美元的机器,需要向世界各国支付多少美元就可以印刷多少美元。正是因为美国掌管着美元印钞的特殊权利,美国才不需要增加外汇储备,也不担心发生对外支付的危机。换言之,无论支付大量的进口,还是支付巨额的外债,美国都不会遇到任何的困难。

2.美元大规模流出的作用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元作为国际基础货币,就一直是国际贸易结算的重要工具,而为进而推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美国就必须增加全球的美元流通量。为此,美国作为美元发行国,就必须有意识地扩大进口或增加对外援助,长期保持国际贸易收支和经常收支的逆差状态,使美元流向世界各国。

从实际情况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在西欧各国和日本都没有能力向美国出口的情况下,美国主要是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等提供经济援助的方式,向西欧和日本流出了美元。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日本和西欧的崛起,美国才开始通过向日本和西欧支付贸易逆差的方式,向世界流出了美元。其后,随着70年代亚洲“四小龙”崛起、80年代东盟各国崛起、90年代中国崛起,美国又以向东亚各国支付巨额贸易逆差的方式,大规模地向世界流出了美元。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是其大量进口的结果,标志着美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样,美国就在需求方面发挥了牵引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作用,带动了全球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元大规模地流出对于世界各国扩大出口来说乃是一件好事。

3.美元大规模流出的后果

早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利芬就指出拥有基础货币的国家要促进世界的货币流通,就不得不保持经常收支的逆差,而基础货币国经常收支逆差增大,却不可避免地会动摇基础货币的信用,使其行市下跌,进而引起通货膨胀。这就是所谓的“特利芬难题”。从实际情况看,美元大规模流出虽然是美国承担国际基础货币国义务的一种体现,但由于美国自身利益的需要,也存在着美元发行过度即印钞过度的问题。结果,美元流出无节制地大量增加,就不可避免地降低了美元的价值,酝酿了美元的危机,美元国际基础货币的地位也因此而动摇了。

现在回顾起来,1971年的“尼克松冲击”虽然来得很突然,使西欧各国和日本猝不及防,但却是美元这台印钞机开动过度的必然结果。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主要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承诺按1盎司黄金=35美元的价格,在其黄金保有量的限度内发行美元,保证各国持有的美元能够随时地兑换黄金,以确保美元价值的稳定。然而,由于美元发行量在实际上不受任何限制,美国连年以超过其黄金保有量限定的金额大量地印刷美元,导致了黄金价格暴涨,1960年以后1盎司黄金的价格已经超过了40美元,致使各国纷纷用美元兑换黄金,黄金不断地流出了美国。结果,到1971年美国只保有相当于美元发行量22%的黄金,即美元印钞量几乎超过了发行限额的5倍!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其发行量完全是根据美国的实际需要而确定了。结果,就继续出现了美元印钞过度的局面。因为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现在很难说美元印钞究竟过度到了什么程度。尽管如此,从1972年以来美元贬值的情况看,美元印钞过度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在“尼克松冲击”发生后的1971年12月,美元对主要发达国家货币贬值的幅度平均超过15%,其中对日元贬值了16.9%。1972-1995年,1美元对日元的兑换率由303.2日元变为94.1日元,贬值了222.2%,1美元对德国马克的兑换率由3.1855马克变为1.4325马克,贬值了122.4%。1996年特别是2001年以后,美元对日元虽然一度升值,但对欧元却大幅度贬值了,1美元对欧元的兑换率由2001年的1.11751欧元变为2008年8月19日的0.68138欧元,贬值了64.0%。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在2007年升值为1美元=123.5日元以后,2008年8月又贬值为1美元=110.0日元,贬值了12.3%。值得关注的是,1971年以来一直贬值的英镑,2001-2007年也对美元升值了37.2%。

二、美元大量向美国还流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1.美元大量向美国还流

众所周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经济不景气,经济危机连绵不断,美国政府就开始采取了扩大财政支出的赤字财政政策,1980年财政赤字增加到758亿美元,1985年又增加到2123亿美元,1990年仍为2210亿美元(见表2)。1995年以后,因长期持续的景气繁荣,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才转为减少,1998-2001年还一时消除了财政赤字,其中2000年财政盈余2362亿美元,是美国经济史上少有的财政盈余。然而,自2001年出现经济危机后增长减速以来,再加上伊拉克战争军费膨胀,美国财政赤字从2002年开始又出现了大幅增加的局面。其中,2002年为1578亿美元,2003年和2004年又连创历史最高的3776亿美元和4127亿美元,2005年减少到3183亿美元以后,2006-2008年仍保持在240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美国巨额的财政赤字是通过发行国债来填补的。然而,由于美国国内储蓄不足,国民储蓄率1980年为19.7%,1995年下降为16.2%,2005年又下降为13.9%,在主要发达国家中一直是最低的,因此,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债就越来越依靠国外资金购买,这在21世纪以来表现得更为明显。2000-2007年末,世界各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由10214亿美元增加到23535亿美元,增加了130.4%。世界各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占美国市场公开发行国债余额的比重2000年末为34.1%,2005年末提高到了48.8%,现又达到了50%以上。

在美元大量向美国还流的过程中,全球特别是东亚各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以东亚各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为中心,全球外汇储备空前增大了。1995年末,全球外汇储备总额为15208亿美元,2000年末增加到20658亿美元以后,2007年末又增加到63500亿美元,11年间翻了两番多。目前,全球外汇储备的65%左右为美元储备,由此推算,世界各国政府大约储备了41000亿美元左右,约占前述1970-2007年美国经常收支逆差累计额的60%以上。如此大量的美元游离于各国国民经济之外,有力推进了各国政府对美国国债的投资,确保了美元向美国的大量还流。1995-2005年,世界各国政府持有的美国国债由4900亿美元增加到12899亿美元,占世界各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的比例也由60.0%提高到了64.6%。

另外,美国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的金融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商品和金融创新商品多,国债以及股票、公司债和其他有价证券的发行量都很大,再加上美国金融和资本自由化、国际化的程度高,市场规则健全,规则公平,透明度高,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理想的投资场所和投资对象,世界各国对美国的投资日趋活跃。结果,尽管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开始就积极开展国际投资,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间接投资向世界各国输出资本即流出美元,但自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资本收支顺差以来,美国就一直是世界最大的资本纯输入国。由此,接受外国投资特别是接受外国间接投资,就成为美国从世界各国还流美元的重要途径。1985年,美国资本收支顺差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1033亿美元以后,1997年和1999年又先后突破2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分别达2729亿美元和3644亿美元。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资本收支顺差又连创历史新高,达到了空前的规模。2000-2006年,美国资本收支顺差由4442亿美元增加到7129亿美元,其中2005年高达7670亿美元,每年平均为5658亿美元,约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年均的3.6倍。

2.美元大量向美国还流的意义

尽管美元大量流向世界使美元印钞过度,进而导致了美元贬值,但美元基础货币地位却仍然维持到了现在,今后也可能继续维持一段时间。这除了美国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实力和世界尚未出现能够替代美元的新的国际基础货币以外,与世界各国的美元大量向美国还流、形成了美元从美国流出再向美国还流的循环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从实际情况看,由于美元大量地还流到了美国,美国既可以借此支付对外贸易逆差或经常收支逆差,又能够在减税的情况下扩大财政支出,从而既确保了对外支付,实现了20世纪90年代的长期繁荣,又减少了美元印钞的数量。从理论上推测,如果不考虑汇率变动的因素,则美国减少美元印钞的数量等于其对外纯负债的规模,截至2006年末为如后所述的2.5万亿美元,与前述表1统计的1970-2006年美国经常收支逆差累计额的60455亿美元相比,约相当于其41%左右。美元印钞数量如此大规模地减少,意味着美元还流对维护美元基础货币的地位至关重要,即美国巨额的对外纯负债减小了美元印钞过度的程度,缓解了印钞过度对美元下跌的压力,对维护美元地位的稳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另外,就全球特别是东亚各国迅速增大的外汇储备而言,它不仅保证了美元向美国的大量还流,而且由于各国政府增加外汇储备的过程大都是买入和囤积美元的过程,造成了外汇市场上美元需求旺盛的局面,从而大大减轻了市场对美元下跌的压力。这样一来,全球特别是东亚各国迅速增大的外汇储备,就在促进美元还流和外汇市场造势的双重意义上维护了美元基础货币地位的稳定。

3.美元大规模向美国还流存在的问题

由于美元大量地向美国还流,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和纯负债国。2006年末,美国对外债务总额为16.3万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8.0%,是1985年的13.2倍,相当于当年GDP的123.5%,大大高于1985年末的34.2%;对外纯负债高达2.5万亿美元,约为1985年末的22倍,相当于当年GDP的19%,大大高于1985年末的2.7%。

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成了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和纯负债国,这不啻是美国经济外强中干的表现,象征了美国经济的虚弱和衰落,这与美元地位的下降与危机也是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多年来虽然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和纯负债国,但由于其对外债权中直接投资资产的比重高,对外负债中证券资产的比重高,而美国对外直接投资资产的收益一直高于外国对美证券资产投资的收益,因此美国经常收支中的资产所得收支一直得以维持了顺差持续的局面,2003年为366亿美元,略高于1983年的364亿美元。然而,伴随美国对外纯负债规模的空前增大,2005年所得收支顺差迅速缩小到113亿美元后,2006年终于出现了72.8亿美元的逆差,2007年的逆差规模又进一步扩大了。由此,美国就开始支付对外纯负债的代价了。

三、美元危机的必然性

尽管美元从美国流出再向美国还流的国际循环减轻了美元印钞过度的程度,全球特别是东亚各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大又造成了美元需求旺盛的局面,但自21世纪初美元印钞机越来越快地开动以来,美元就一直坐在危机四伏的火山口上,近年来出现的美元贬值,就是美元危机的一次预演。从发展趋势看,由于下述因素对美元国际循环的障碍,更为严重的美元危机已经在所难免,其越是推迟爆发就越为严重。

1.西欧各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继续“脱离美元”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西欧各国就开始减少外汇储备,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外汇储备也增加无几,这种现象在当时就被称为“脱离美元”。进入21世纪以来,西欧各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脱离美元”的趋势继续发展。2000-2006年,在全球外汇储备空前增大的情况下,欧元区国家的外汇储备由2065亿美元增加到2162亿美元,只增加了4.7%,比1996年末的3718亿美元减少了41.9%,其中德国由620亿美元减少到475美元,减少了23.4%,只相当于1995年900亿美元的52.8%;英国外汇储备虽然由395亿美元略为增加到412亿美元,也低于1995年的430亿美元(见表3)。西欧各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所以不增加甚至减少了外汇储备,主要是因为其货币国际化的水平提高,本国货币已经在进出口贸易结算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其中,德国1997年出口和进口按马克结算的比例分别为72.5%和50.7%,法国1998年出口和进口按法郎结算的比例分别为49.6%和47.7%,英国1999年出口和进口按英镑结算的比例分别为51.9%和39.9%。1999年欧元诞生后,欧盟各国间的贸易统一用欧元结算,其中德国2002年出口和进口按欧元结算的比例分别为70.5%和73.0%。其次,西欧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与美国的差距不大,有时甚至超过美国(见表4),对美国国债投资的收益不高,这也是西欧和其他发达国家不增加外汇储备或“脱离美元”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以次贷危机为转机,在美国金融资本市场不稳定性加大的情况下,西欧各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国际投资方面也将出现“脱离美元”的趋势。

2.日本仿效西欧各国,不再增加外汇储备

在发达国家中,日本是唯一大量增加外汇储备的国家。1993年末,日本外汇储备达956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2004年末,日本外汇储备增加到8445亿美元,约相当于1993年末的8.8倍,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21.9%,仍然是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日本增加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遏制日元升值,而其增加外汇储备的基本途径则是在外汇市场上大量收购过剩的美元,造成美元需求旺盛的局面。另外,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利率水平最低的国家,1999-2005年甚至实行过零利率政策,各种金融商品的利率一般比美国低3~5个百分点。因此,与西欧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政府大量增加外汇储备并把它运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就一直是一种比较有利的投资,能够平衡美元贬值所带来的美元资产损失。然而,日本政府自2004年第一季度进行空前规模的美元买入干预以来,从当年4月开始到2008年8月,已经连续4年多没有买入美元了。面临2007年6月以来日元再次大幅度升值的局面,日本政府的基本判断是美元处于贬值的趋势,没有必要进行市场干预。结果,2008年7月末日本外汇储备为10047亿美元,只是因为汇率变动和外汇储备运用收益增加而比2004年3月末增加了1773亿美元。更为重要的是,日本政府根据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脱离美元”的经验,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认识到防止汇率变动损失的最佳途径是推进日元国际化,一直在努力提高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中按日元结算或按日元计价的比例。21世纪以来,日本又积极推行“日元亚洲化”战略,力图在东亚建立“日元圈”或“亚元圈”,其长期目标也是要“脱离美元”,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3.发展中国家增加外汇储备的风险增大

以中国为首的东亚发展中国家以及俄罗斯、印度和巴西是全球外汇储备增加最快的国家,全球也因此而形成了以发展中国家为中心的外汇储备增加的基本格局。2000-2006年末,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由11927亿美元增加到36732亿美元,增加208.0%,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增加的67.7%,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比重由57.7%提高到了71.5%。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在2001年特别是2006年以来的美元贬值中已经蒙受了沉痛的损失,在今后的美元贬值中还必将蒙受更多的损失。另外,各发展中国家在增加外汇储备的过程中,大都增加了本国货币的发行量,从而大都在经济过热的状态下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各自国家的通货膨胀。由此,美元资产损失和通货膨胀加剧的双重压力,就使发展中国家继续增大外汇储备和购买美国国债面临了越来越大的风险。为此,各发展中国家都不得不考虑如何减持外汇储备以及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与运用方向等问题。2006年6月,俄罗斯政府决定把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比重由70%降低到50%,欧元比重由20%提高到40%;阿联酋也决定美元储备的10%改为欧元储备,10%改为黄金储备。从整个情况看,2000-2006年末,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中美元的平均比重由69.9%下降到了61.2%,而欧元的平均比重则由19.3%提高到了28.1%。

4.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元和德国马克挑战美元国际基础货币的地位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就出现了多极化发展的趋势。1999年欧元诞生以及2001年以来欧元的坚挺走势,又进一步动摇了美元国际基础货币的地位。与此同时,伴随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东亚各国、海湾合作组织(GCC)以及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中南美国家,也一直在酝酿区域共同货币的问题。2006年6月10日,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发表演说时,也强调世界基础货币体制应该从美元单极体制转向多极体制,卢布也应该成为基础货币之一。就东亚而言,如果各国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推进货币合作,最终建立起“亚元区”,实现区域内贸易的亚元结算,就会使东亚各国逐步地“脱离美元”。海湾产油国如果在经济合作和货币合作的基础上最终建立起“海湾元区”,使其石油出口按海湾元结算,就会打破全球石油贸易按美元结算的局面,进而推动全世界“脱离美元”的趋势进一步发展。当然,东亚和海湾等地区的共同货币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有很曲折的路程要走。尽管如此,亚元和海湾元等的前景及其走向诞生的每一个实质性的步骤,都会对美元危机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5.美国放弃美元基础货币地位的可能性

在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竞相为美国生产的情况下,美国开动美元印钞机轻而易举地支付了巨额的贸易赤字,使富得流油的美国更为富裕。然而,美国却为此而付出了相应的代价,这就是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削弱乃至彻底丧失。结果,美国虽然依靠世界最先进的IT技术率先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再次主宰和牵引了世界经济,也依然改变不了出口增长远远落后于进口快速增长的局面,更避免不了美元贬值和美元地位动摇的趋势。这意味着美国加快开动美元印钞机实际上是自掘了美元的坟墓,美国不履行基础货币国义务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从实际情况看,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要求日本和德国扩大内需、分担牵引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作用以来,就一直未反对德国马克和日元国际化的发展,对欧元诞生也表示了欢迎。2006年4月,IMF和西方七国央行行长会议敦促东亚和中东产油国建立区域性的共同货币,也体现了美国对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的一种姿态。IMF和西方七国之所以敦促东亚和海湾地区建立共同货币,乃是为了使国际货币体系实现从美元单极化向多极化的软着陆。这样,即使美元出现暴跌的局面,也不至于对世界经济造成更大的冲击。在美国看来,只要国际基础货币实现了多极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消费大国”的作用也就多极化,美国就能够减轻负担,重新发展制造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对此,当时就有媒体评论说使美元毁灭性下跌这其实是美国的企图,而阻止美元暴跌的则是拥有大量美元资产的日本、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这是一种与常识相悖的事态。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墨西哥前总统福克斯2007年11月在会见CNN记者时说,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构想的一环,布什总统曾建议加拿大和墨西哥与美国共同建立“美洲元”(Amero),令舆论一片哗然。这意味着美国已经在为美元非基础货币后的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未雨绸缪了。

在美国贸易赤字继续增大进而美元印钞过度继续加剧情况下,一旦上述原因使美元从美国大量流出再大量向美国还流的国际循环难以为继,更为深刻的美元危机就随时都可能发生。尼克松总统当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实际上乃是宣布美元不再是国际基础货币了。尽管如此,由于世界上没有新的基础货币出现,美元仍然是实际上的国际基础货币。今后,只要美国不能再靠大量印钞来支付对外经常收支的巨额赤字,美元就将彻底丧失国际基础货币的地位,成为与欧元、日元、英镑乃至亚元、海湾元等一样的普通的或地区性的国际货币。届时,美元暴跌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四、中国的对策

200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高达15283亿美元,2008年6月末又进一步增加到18088亿美元,超过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1/4,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的基本功能,一是确保进口支付能力,在贸易入超时应付进口支付的紧急需要;二是确保对外还债能力,在对外债务增大时用于偿还到期的外债。我国贸易顺差在1990年以后一直顺利地增加,2007年已高达2622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1989年以后也一直超过当年到期的短期外债,2005年末相当于当年到期的短期外债的5.24倍。因此,无论从支付进口方面看,还是从偿还外债方面看,我国都已经不再需要外汇储备的基本功能了,多年来也一直没有动用过迅速增大的外汇储备。其次,自1971年“尼克松冲击”后美元不能兑换黄金以来,随着作为价值符号的美元等外币的储备迅速增加从而国际储备变为外汇储备以来,一些国家就开始产生了外汇储备过剩的问题。从国际比较看,我国不仅外汇储备的绝对规模世界最大,而且按外汇储备对GDP的比重、相当于当年月均进口额的倍率和对当年到期短期外债的倍率这三个指标来衡量,我国外汇储备过剩的程度也明显超过了日本。由于我国在今后的美元贬值中将会蒙受最大的损失,控制外汇储备过快增加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应该尽快采取下述措施:

1.在扩大出口的基础上扩大进口,力争实现贸易收支平衡

尽管贸易顺差迅速增大是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大的基础,但由于出口在扩大国际市场、带动国内产业发展和增加国内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能因为要控制外汇储备增大而限制出口,而是应该在继续扩大出口的基础上,以增加机械设备、高新技术产品以及粮食、石油等战略物资的进口为中心,采取鼓励进口的政策措施,并大力增加服务贸易中的技术进口,减少贸易顺差,实现贸易收支平衡。

2.彻底转变出口创汇的过时观念

我国外汇储备已经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严重不足转为了严重过剩,出口创汇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为了防范汇率风险,应该在制定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基础上,首先从与周边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入手,尝试开展进出口贸易按人民币结算的业务,不断提高按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对于进出口企业扩大人民币结算的措施和行动,应该像以往鼓励出口创汇一样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

3.改善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

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自香港地区、美国和欧盟,分别为1716亿美元、1633亿美元和1342亿美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18.8%、13.3%和35.4%,其中对欧盟顺差增长最快。根据这种情况,今后与香港地区的贸易应该逐步用人民币或港元结算,与欧盟的贸易应该更多地用欧元结算,对美贸易结算的顺差要尽量用于对主要贸易逆差对象的进口支付。总之,要从减少美元顺差的比重入手,改变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

4.取消外汇集中的政策,藏汇于民

贸易顺差和境外资本流入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重要基础。然而,贸易顺差是企业的盈余,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外资企业的盈余,境外资本流入中除外国政府的开发援助外,外商直接投资等也大都成为银行持有的外汇。可见,只有企业和银行持有的外汇转到政府手里,才能成为国家的外汇储备。在我国,这是通过企业持有的外汇按政策规定卖给银行再由银行卖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实现的。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外汇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再加上当时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企业没有自主利用外汇的能力,把国内有限的外汇集中到国家手里统一运用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然而,现在我国外汇储备严重过剩,外汇不足的矛盾已不复存在了。同时,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企业自主利用外汇的能力也显著提高了。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外汇继续集中到国家手里就未必有利了,由民间持有和运用会比国家持有和运用更为有益。就日本而言,其1991-2007年的经常收支顺差累计为243兆日元,日本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外汇买入额共为67.9兆日元,经常收支顺差转化为国家外汇储备的比率为27.9%。至于德国,其2001-2007年虽然共有7045亿美元的经常收支顺差,但外汇储备却由510亿美元减少到了417亿美元,外汇全部保持在企业和银行手里。有鉴于此,我国应该及时取消外汇集中的政策,藏汇于民,把更多的外汇留在企业和银行的手里。

5.对国外投机资金采取恰当对策

自人民币升值以来,国外投机资金流入就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国外投机资金大量地流入和流出会对我国金融资本市场造成严重的冲击,泰国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深刻教训,必须高度重视,严加防范。不过,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币升值预期长期存在的形势下,以4%左右的定期存款利息加3%~5%的升值空间为基础,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将继续成为世界上最为安全而高收益的投资对象,国外投机资金大量流入是很难阻挡的。国外投机资金虽然有冲击我国金融资本市场的负面作用,却使我国获得了外汇收入的新来源。而且,与大量出口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千方百计改善招商引资环境所获得的外汇相比,这种外汇还来得非常容易,想阻挡都阻挡不住。从世界各国增加外汇储备的基本途径看,这种自动送上门来的外汇给不拥有国际基础货币的国家提供了本币流向世界的机会。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在取消外汇集中的政策以后,国家应该继续收购的就是这种国外投机资金,在采取限制其流入的措施后,只能是来多少收多少。尽管由此增加的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有造成美元资产损失和加剧通货膨胀的风险,只要采取恰当的对策,也能够收到变不利为有利即把坏事变成好事的效果。其主要措施,一是在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亚太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前慎重实施资本自由化的措施,使国外投机资金只能在严密监管下有限地流入,且不能随意地大量流出,即不能让国外投机资金说进就进,说逃就逃;二是不断健全和完善金融资本市场,努力开发新的金融商品,为境外投资者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使投机性流入的境外资金自动转变为对我国的长期投资。其中,第一项措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应急之策和短期之计,第二项措施才是根本之策和长远大计。

与收购贸易顺差和招商引资所带来的外汇是增加国内的货币供给相比,收购国外投机者带入境内的外汇则是向境外流出人民币。迄今为止,中国人从国外回来大都带回了美元、日元等发达国家的货币,而外国人离开中国时则很少带走人民币。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也很少或根本不储存人民币。今后,在中国经济继续稳定而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以4%左右的定期存款利息加3%~5%的升值空间为基本收益,将会使外国人离开中国时高兴地带走人民币,投机性流入的资金想叫它撤退它都会不愿意撤退。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借鉴美国的经验,形成人民币从中国流出再向中国还流的机制,并相应地调整贸易政策和外资政策,那么随着外国人手中持有的人民币与境外投机资金流入的等比例增加,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就会有相应的人民币储备,世界各国对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的运用也就会相应地增加。毫无疑问,这一过程将是一个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对于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来说,这是一个意想不到而又顺理成章的过程。

6.扩大外汇储备运用的途径,提高运用效率和运用收益

以2007年9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为契机,我国正在积极开辟外汇储备运用的新途径,把外汇储备用于支持战略产业发展、支持企业“走出去”和增加石油等战略物资的国家储备等方面。外汇储备是国家掌管的公共资金,也是从企业、银行和外汇市场等价收购的有偿资金,其运用既要有收益性,又要有安全性,一定确保按期还本付息。而要做到这一点,外汇储备的运用就必须有竞争,只建立一个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不够的。为此,可借鉴日本财政投融资的经验,建立由国家控股的技术进出口公司、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公司、企业国际化投资公司、国际合作公司、石油储备公司和粮食储备公司等,统一分配和监督外汇储备资金的运用,努力提高其运用效率和运用效益。

7.与东亚各国共同努力,推动亚元区的建设

以清迈倡议的实施为基础,东亚金融合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东亚金融合作的根本目标,是以高度的经济一体化、紧密的政策协调和一致的政治承诺为基础,建立东亚货币联盟,形成以亚元为共同货币的亚元区。亚元区的建立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亚元符合东亚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共同需要,有助于防范美元大幅度贬值的冲击。因此,我国应该与东亚各国共同努力,尽快推进亚元区的建设。

标签:;  ;  ;  ;  ;  ;  

美元国际流通问题与我国对策_外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