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真理过程中错误产生的原因_感性认识论文

探索真理过程中错误产生的原因_感性认识论文

真理探索过程中失误的原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过程中论文,真理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探索真理的过程,实质上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统一,是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也就是主观、客观和实践三者的辩证统一。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这三者的统一不是绝对的,有时会出现脱节、分离,因此探索真理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失误。导致这种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没有处理好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的正确性和真理性的关系,是失误的至关重要的原因

什么是真理?我国目前流行的真理定义是: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个定义强调正确反映的内容是客观事物,其基本点是正确的。但客观事物是既包括本质,也包括现象的。二者就其客观存在形态来说,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就人们认识角度而言,则是可以分解和分别获得的。这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对于现象的正确反映是不是真理,或者说,正确的感性认识是否也可以称之为真理?

主张正确反映事物现象的知识就是真理的观点是存在的,这虽属唯物主义的真理观,但还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这种观点的主要缺陷在于不懂得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来规定真理。辩证唯物主义把社会实践引入认识论,不但主张以实践为基础,而且认为认识的目的不在认识本身,而在于把通过实践获得的认识又用来指导实践,把客观世界改造得适合和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认识要能在改造世界中发挥正确的指导作用,首先,必须是正确的而不是错误的认识;其次,仅仅是正确反映现象的感性认识也是不行的,只有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才能起到正确指导实践的作用。我们所说的真理,就其科学意义而言,正产生于此。由此可以认为,感性认识只具有正确性,而不具有真理性,它还没有达到真理。

但是应看到,感性和理性是既有质的差别的两个认识阶段,又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的认识过程。应辩证把握,不能把二者截然分开对立起来。因为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统一的,本质表现在现象之中,现象是对本质的表现,认识在感性直观和表象中获得现象,在理性思维和概念中才获得自在的东西即本质。所以在对真理性的认识中应该“从对客观实在的直观到认识”,①]即是说,认识应该从对现象的感性直观和表象到对本质的理性思维即对自为自在的客观对象的认识。

黑格尔认为,感性的、个别东西的倏忽无常的表面现象不是真理,真理是概念的对象,全部真理应当在理性本质中展现出来。但概念的抽象思维并不是简单地抛弃丰富具体的感性材料,而是扬弃它,通过现象来把握本质。列宁充分肯定了这一思维的正确性,指出:“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不是离开——如果它是正确的——真理,而是接近真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过程。”②]“人们从这点开始这是正确的,可是真理不是开端,而是在终点,更确切些说,是在继续中,真理不是最初的印象。”③]这就是说,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是从感性开始的,真理首先是经过感性认识获得的,但仅仅是感性认识并不是真理,真理在理性认识之中。认识的正确性与真理性既一致又有区别,真理性中必然包含正确性,并以它为前提和基础,但真理性不等于正确性,它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性,它“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善地反映着自然。”④]因此,可以说真理即“真理性”认识,也就是真“理性认识”,而不是真“感性认识”。正确反映事物现象的真实的感性认识,是达到真理的必要条件和必经途径,但不是真理本身。

当然,人们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存在的。因此,人们在认识真理过程中,一方面,当还没有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时,尽管已具有许多正确反映现象的真“感性认识”,也只具有正确性而无真理性;另一方面,当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达到了真理时,人们的实际认识也是既有理性又有感性的,这种在真理统率下的真“感性认识”,也可以说有了真理性。这种真实的感性认识也是真理,是从整个认识达到的水平和真“感性认识”处于对真理的附属性质来说的,也是符合人们认识的实际的。毛泽东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⑤]可见,对真理的探索的关键在于达到正确反映本质和规律。而正确反映现象的感性,则要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讲它是真理或不是真理。因此,在认识和探索真理时,必须强调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这个关键,防止把单纯地正确反映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也当作真理,从而混浠真理与真“感性认识”的界限。

人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所以出现失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没有分清认识的正确性与真理性的界限。在探索实践中,往往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现象的正确认识。如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所以多次出现失误,走了曲折的道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清,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停留在诸如计划经济等表面特征上,把一些抽象的原则当作现实制度来坚持,把本来不属于社会主义或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来坚持(如一大二公,平均主义等),而把社会主义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来反对。因此,尽管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规律进行了近四十年的探索,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⑥]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⑦]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真理性的程度,从理论上克服了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的状况。可见,要减少探索真理的失误,关键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二、对真理的具体性、过程性认识的偏差是探索真理失误的又一原因

唯物辩证的真理观认为真理是一个过程,即真理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过程。列宁说,思维正确地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不是“离开真理”,而是“接近真理”。这里讲的“离开”和“接近”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说明正确的理性思维在认识事物的本质时,有一个“接近”并“达到”真理的过程。在“达到”之前的正确的思维抽象,还不能称作真理。它具有认识的正确性,尚无真理性,它表明理性认识也是包括有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要“达到”真理,在这总的正确和科学的思维抽象过程,还要有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发展阶段,即实现抽象飞跃到具体。

主张真理的具体性,是辩证的真理观的根本特征之一。列宁非常赞赏黑格尔的观点:“如果真理是抽象的,那它就不是真理。健全的人类理性力求具体的东西……哲学最敌视抽象的东西,它引导我们回到具体的东西去。”⑧]列宁自己也说:“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⑨]当然,这里讲的“抽象”,笔者认为主要是指片面、孤立的意思,同科学抽象的含义是有差别的。这就是说,局部和部分的东西,如果把它们孤立起来,变成一种片面性的东西,即使原来是正确的,也就变成了错误的东西。这里讲的“具体”,主要是指全面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是“思维具体”,而不是感性具体。因此,真理是多样性的统一,真理不在一般的理性思维中,它只在理性思维的具体中,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真理。

真理的过程性,具体性,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必须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去认识真理,反对用孤立、片面、僵化的观点。如果用孤立、片面、僵化的观点,即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和抽象的原则去认识真理,必然会导致探索的失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真理,是指导我们进行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思想理论武器和运动指南,但如果用教条主义的态度,用抽象的原则去照搬,就不能发挥这一作用。邓小平同志指出:“教条主义就是只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不从具体情况出发来运用,它使我国的革命遭受过失败和挫折。”⑩]“什么叫教条主义呢?教条主义就是脱离自己的现实经验,本来是好东西,如果不善于学习,就会变成坏东西。苏联的许多经验是好的,但是如果采取教条主义的方法去学习就坏了。”①①]

过去我们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即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探索和运用过程中,之所以多次出现失误,其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真理的过程性、具体性,采取了教条主义的态度来认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真理。王明的教条主义导致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挫折,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就是脱离中国实际,在指导思想上犯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社会主义原则抽象化的错误,在具体作法上,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绝对化。

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在于他克服了上述弊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体现了这一真理的正确性、科学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这一真理的过程性、具体性。这正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依据所在。这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富有生命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原因。

三、对真理价值的具体性、过程性认识的偏差,也是探索真理失误的原因

真理的价值是真理的重要特点。什么是价值?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价值既不是主观产生的,也不是纯客观的东西。它不是实体范畴,而是一个关系范畴。即它是标志主体与客体之间特定关系的范畴。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①②]这种“关系”,就是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也就是对人们的有用性。用这个定义来界定真理的价值,就不难看出,真理的价值就是真理的有用性,主要表现为人们运用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真理来进一步深化对世界的认识,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如果真理没有这种认识世界和指导、改造世界的作用,真理也就失去了价值,人们也就没有去认识和探求真理的必要。

真理的过程性、具体性,决定了真理的价值也是发展变化的,具有动态的性质。任何真理都具有价值,这表明了真理价值的普遍性,绝对性。但由于真理的具体性、相对性,又决定了真理价值的具体性、相对性。主要表现为:1.任何具体真理价值的实现都受一定的范围所限制,超出一定的范围,其价值虽存在,但却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没有地心引力的月球上就不存在。任何具体真理价值的实现、都要受一定时间、条件的限制。即具体真理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具有指导作用,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条件的变化,这种指导作用也随之消失。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在阶级社会里有普遍的指导作用,而在无阶级社会里则失去其作用。可见,真理价值并非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事物的变化,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因而又是相对的,具有动态性。真理这种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反映了真理是否有价值与真理价值是否实现这两方面的问题。真理价值的绝对性,说明任何真理都有价值;真理价值的相对性,说明真理价值能否实现,即真理价值实现的时间、地点、条件问题。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有的真理能发挥作用,有的真理因过时而不能发挥作用,有的真理则因条件不具备而不能发挥作用。这样,可以将真理价值实现条件的不同,将真理价值分为过时价值、现实价值、潜在(未来)价值。这三种价值正是真理价值的动态性、相对性的表现。

真理价值的动态性、过程性,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是经实践证明了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它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于改革开放都有着科学的指导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价值所在。我们学习它,就是要用这一理论来指导实践,发挥其价值。这是学习的根本目的。毛泽东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①③]这里讲的“应用”,就是强调发挥真理的价值。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又强调:“学习马列要精,要管用的。”①④]这里不但强调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价值,而且还着重强调了发挥其现实价值。所谓“要管用的”,笔者认为就是指具有现实价值的那部分。因为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也同其他真理一样,有过时价值,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之分,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看,更需要发挥其现实价值的作用,才能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即坚持又发展。在探索真理的实践中,如忽视了真理价值的具体性、过程性,把真理的过时价值用来指导现实,必然导致失误。

对真理探索的成功与失误,虽然都是人类在探索真理的实践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失误总会影响甚至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探索的成功与失误并存的状况,本来是早就存在的客观事实。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只注重成功,忽视或轻视失误,更没有积极主动地防止失误,以至失误日益明显、突出,严重影响了探索真理的成功率。因此,加强对探索真理失误的原因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注释:

① ② ③ ④ ⑧(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31版第178、181、182、181、271页)

⑤ ①③《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63页、773页

⑥ ⑦ ①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3、373、382页

⑨《列宁选集》第一卷第517页

⑩ ①①《邓小平文选》第一卷259—260页,267—268页

①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6页

标签:;  ;  ;  

探索真理过程中错误产生的原因_感性认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