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 天津 300221
摘要: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的典型范例,并融南北造园文化于一身。本文试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与造园手法上分析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规划设计艺术,并结合成景类型,探讨避暑山庄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离宫御苑的园林特征。
关键词:避暑山庄;造园手;成景类型
1、避暑山庄基本特征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武烈河西岸一带的狭长谷地上,钟灵毓秀、锦屏入画,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诗的情境、画的意趣。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其舒爽宜人、景随时变的情境;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组织景观序列,正如《园冶》中主张的“得景随形”,艺术化地再现自然,景点命以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观命名,提炼出诗样的押韵与节律,用楹联、诗句的形式歌咏美景,凭添文化气息;在景物组织上学习中国画构图、选景讲求角度,诗意地再现画境。[1]
避暑山庄微缩景园造仿南北,园林区包括湖区、平原区和山区。山区雄伟且山岳连绵不绝;水域开合聚散好似江南;平原区犹如塞外,草长莺飞,芳草连天;园外八庙描摹蒙藏民族的建筑围抱山庄,众星拱月,移天缩地。
2、避暑山庄的造园手法
2.1卜筑相地、经营位置
“相地”包括园址本身的适宜性和周边借景的视野范围。山庄依山得形而湖沼、平原又为理水和造景提供了地理条件。以武烈河与狮子沟的水为主要水源,另有热河泉水及园山泉,“梨树峪”是山区入口,与“松云峡”组织进游线。依山而筑的“涌翠岩”自然山石与缓冲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冲刷力结合。“远近泉声”将雨水与山中谷水引入,风致盎然。泉水汇入湖中,通过湖南端的“五孔闸”流出再汇入武烈河,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2]
“经营位置”注重“构图原理”,“动观与静观”是其特质,例如“如意洲”是湖区上最大的一个岛,进入如意洲的入口“如意桥”,由透景线可见“广元宫”、“南山积雪”、“北枕双峰”,在一个定点上勾勒几幅画面,构图富有层次。而当进入到建筑群中时,洲上出现地形,起分隔的作用,“云帆月舫”与“芳渚临流”形成了“对景”,“静观”结合引导了整个湖区的“走马观花”,留下主要景点的深刻印象,“动中有静”,不至于因赏景留连而劳顿。
“仰视与俯视”之间,例如“小金山”是整个湖区的一个控制点,也是东线的停留点,地形变化丰富,依山就势用不同建筑形式构成“寺包山”的格局。在小金山上可见“环碧岛”、“月色江声”、“锤峰落照”、“四面云山”等景致,湖面景色一览无余;利用高地形将人们的视线转为“俯视”,近处的爬山廊与远处的湖光山色将俯视的视线渐次拉开,引向远方。全园通过建筑定位为主景,气势上总辖全局,把地形时而巍峨、时而险峻;构成了层次丰富的空间布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控制点”与“过渡点”在园中尤为重要,“避暑山庄四亭”是园内重要的视线“控制点”,分别是“南山积雪”、“北枕双峰”、“四面云山”、和“锤峰落照”四亭。过渡点有“旷观”、“临芳墅”、“万壑松风”,后者运用豁然开朗的“欲放先收”的组景手法,举目可东望小金山并可远观至“南山积雪”,是山庄内最远的一条视线。通过山石堆叠的护坡,有蹬道衔接6米的陡坡地势,转而进入视线开阔的湖区。在湖区向平原区的过渡地带,沿岸设置“豪濮涧想”、“八韵碑”、“莺啭乔木”、“甫田丛樾”四亭,将景色渐渐隐入平原之中,同时也与烟雨楼相呼应。
2.2曲折幽深步移景异
“曲折幽深”指山庄园林中游览路线曲回萦绕与多变。“幽”是幽闭与宁静,“深”是空间序列的深度与藏景效应,例如山区的“清风绿屿”,藏于南山积雪与北枕双峰之间,又是小巧园中园,“幽深”二字淋漓自得。“曲”与“直”是相对的,桥、廊、路径“曲中寓直”,曲而不失前进的方向,直中求曲而不矢自然风致。[3]“步移景异”指规划布局借鉴中国画散点透视原理,引入运动和时间要素形成多维空间效果。妙处在于使有限的景物最大限度体现审美价值,不同角度客观,与环境多方契合。
“大中见小”指避暑山庄过于空旷、粗疏之处,加以充实。“文津阁”山区中的“碧静堂”、“玉岑精舍”等都是避暑山庄的“园中园”,补充空旷景致,“小金山”更是丰富了湖区的平淡。“小中见大”表现为有限空间中的“步移景异”,象征“咫尺之间有千万里之势”。
2.4虚实相生互补平衡
以山为实,以水为虚;以景为实,以空为虚,如“月色江声”上的建筑,以封闭的建筑为实,以草地及周围双面敞廊为虚;以近景为实,以远景为虚,例如以烟雨楼近景为实,而以远山作背景而为虚;以物为实,以影为虚。大面积水域虚旷,构筑岛屿以实救虚,洲岛如“如意洲”、“环碧”等;通过池塘倒影和镜中映像以虚扩实,如“苍浪屿”就开凿水池丰富空间的层次,与山石的顽愚之态对比,互补之中达到辩证的平衡关系。
3、避暑山庄中的成景类型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成景类型主要有借景、主景、点景、引景、对景与夹景、分景、漏景、障景、框景、天景、影景几种类型。这些成景类型在避暑山庄中被大量运用,不胜枚举。
“千尺雪”坐落于与湖区宽阔的水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北望可见“南山积雪”,树林间隐约可见舍利塔和远景“棒槌峰”,借景“芳渚临流”是有很多自然山石与驳岸过渡,衔接水面,“罗汉山”,也是借景的佳例,“水流云在”以十字厅门形成框景,清枫绿屿用墙上的门作为框景;“芳渚临流”与“云帆月舫”隔水相望,形成对景;园中的林冠线与建筑的轮廓线共同构成了凹凸有致的天际线,形成“天景”,配合流云淡淡或是皓月当空,都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不论是树影斑驳的“影景”,还是花窗外、花木掩映间的“漏景”,都让人感受到自然之趣的呼唤。避暑山庄是一幅常读常新的卷轴,不同时节,不同气候,都向人们展示着她巨大的自然魅力与艺术魅力。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与哲学理念,至今仍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蓝先琳.中国古典园林大观.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孟兆祯.园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胡爱琳1987;单位: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工程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及风景园林设计。
论文作者:胡爱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避暑山庄论文; 湖区论文; 园林论文; 自然论文; 积雪论文; 双峰论文; 如意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