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关节炎应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婧姝

退行性关节炎应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婧姝

李婧姝

兰西县中医院 黑龙江省绥化市 151500

【摘 要】目的:本研究从临床观察的角度,客观评价针灸治疗退行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更好地推广应用于临床。方法:回顾分析 7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应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关节炎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针刺主穴结合配穴,观察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明确应用针灸干预治疗的效果。结果:本组 75 例患者经 2 个疗程治疗后,痊愈 32 例,显效 30 例,好转 10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为 95. 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 0.05)。结论:针灸作用机制在于药物借助灸火的势力,加强经络的传导,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扶正祛邪的作用,针灸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退行性关节炎;针灸治疗;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S853.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051-01

前言:退行性膝关节炎又称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称之为“骨痹”。退行性膝关节炎是指关节软骨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改变,并伴有软骨下骨质增生的一种退行性疾病。疾病的整个过程涉及整个关节,包括韧带、关节囊、滑膜及关节周围肌肉。逐渐造成关节破坏、畸形,影响膝关节功能。对退行性膝关节炎进行针灸治疗,以探讨针一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客观依据,从而有利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 75 例均为我院骨科门诊确诊病人,其中男 22 例,女 53 例;年龄 41~72 岁;病程 3~24年;单侧膝关节疼痛 42 例,双侧 33 例;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不适,活动受限,伴有不同程度的跛行,X 线摄片提示膝关节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及退行性改变。退行性膝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按照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初起多见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局部关节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喇声或摩擦音。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细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心、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结核病、急性化脓性、传染性病变及慢性皮肤病,动脉压降低者。孕妇、妇女经期、病情危笃、手术治疗失败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收集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正在服用其它药物治疗者。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和病程以及其他影响研究结果因素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取仰卧姿势,主要在膝关节部位取穴,对穴位消毒后,采用捻转法行血海双透膝阳关双、阳陵泉双透膝关双,金针深度一般在3.3-4.8寸,在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治疗。针刺取穴:内膝眼、外膝眼、血海、梁丘、阳陵泉、鹤顶。患者取仰卧位,双腿稍屈曲,膝关节下面可垫一棉垫,自然放松,充分暴露膝关节,局部皮肤用碘伏常规消毒后,选 1. 5~2. 0 寸毫针,直刺上述穴位 25~35mm,内、外膝眼穴需向膝中斜刺 40mm,用提插捻转法,得气后留针。在留针过程中,取约 2cm长的艾条 6 段,分别套在上述穴位的针柄之上,距离皮肤 2~3cm,再从其下端点燃施灸。在燃烧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灼烫难忍,可在该穴区置一硬纸片,以减弱火力,待艾条燃尽,除去灰烬,再将针取出即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艾熏等辅助治疗。每天治疗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休息 2~3 天后继续下一个疗程,2 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疼痛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疼痛明显减轻,膝关节在大负荷后疼痛,休息后减轻。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疼痛有所减轻,关节局部有压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2组疗效等级资料较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 75 例患者经 2 个疗程治疗后,痊愈 32 例,显效 30 例,好转 10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为 95. 5%。P> 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结论

3.1退行性关节炎患者症状

退行性关节炎疾病的整个过程不仅影响到膝关节软骨,还涉及整个关节。包括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及关节周围肌肉。开始表现为膝关节软骨生化代谢的异常,进而出现结构上的损害,产生纤维化,缝隙,溃疡及整个关节面的缺损,导致关节疼痛和功能丧失。多数认为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疾病。现代生物医学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免疫因素方面来进一步揭示本病的发病机制。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肥胖女性,往往有劳损史。特点是初起疼痛为发作性,后为持续性,劳累后加重。膝关节活动时可有弹响摩擦音,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股四头肌萎缩,上下楼梯及跑跳跪蹲时疼痛尤为明显,甚则跛行。关节内有游离体时可在行走时突然出现交锁现象,稍活动后又可消失。个别患者可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即“X”形腿或“O”形腿。炎症过程,如在关节周围和滑膜组织的炎症侵蚀破坏关节软骨。骨畸形即可增大软骨所承受的这种反复作用的应力。由于关节骨折、脱位、发育异常、骨髓滑脱引起结构异常,都将因支持负荷的面积减少而导致接触压力增大。骨坏死造成骨质塌陷,导致出现致病性高负荷压力。通过关节表面的任何一点与一瞬间关节作用力传导中心的连线,垂直于作用面,即可发现关节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不同。

3.2针灸治疗退行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临床可采用保守和手术治疗的方法,常用的保守治疗包括理疗、药物、注射疗法和中医中药治疗等方法。在针灸治疗中,诊治患者的膝筋骨病变尤为重要。针灸主要通过疏导经络和穴位来达到治疗目的,所以,通过加强对经络分布的认识和对患者病灶点的诊断,联系相关治疗方法,能够帮助针灸更好地治疗退行性关节炎。在取穴位时,要做到灵活变通,不局限于一般的取穴部位,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治疗过程中,要合理联合应用其他治疗方法,如针刺、艾熏、火罐等,相互配合一伙的较好的疗效。医学研究表明,针灸治疗退行性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具有疗效显着、副作用小、不易复发等特点,常为退行性膝关节炎首选治疗方法,常以脏腑辨证结合经络辨证取穴。主要采用单纯针刺、灸法及针灸合用、电针为主、穴位注射、刺络拔罐、火针等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笔者发现患者的自我判断常常出现误区,自我判断能力的高低对诊治退行性关节炎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患者及时发现疾病,及时就诊参与有效治疗,能在最佳治疗期内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及时康复。

结束语:综上所述,针灸作用机制在于药物借助灸火的势力,加强经络的传导,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扶正祛邪的作用。本组 75 例患者通过温针灸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方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竹娟. 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5:137-138.

[2]周景辉,吴耀持,谢艳艳,张峻峰,黄承飞,孙懿君.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效果及机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28:5255-5260.

[3]叶宝林. 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论文作者:李婧姝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退行性关节炎应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婧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