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建筑工程项目对于质量的需求提升了不少,在各类后续应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明显的质量问题,比如本文所研究的渗透问题,不论是在哪个部位表现出来,都会对整体的应用效果及施工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业务建筑过程中必须对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进行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之上,重点围绕着相应工程项目的基本施工工序,做好相关的设计控制工作,提升整体的质量水平,将防水防透各类新技术努力地应用到实物中去,提升整体的可行性价值,将施工建设的质量保障提升到新的安全高度。
关键词:建筑施工;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
1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作用
防水防渗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技术方式,如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了低质量的建筑材料,那么在工程投入使用后,就会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与此同时,建筑材料与整体建筑工程的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材料质量较低,那么就会导致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进而引发工程项目渗水问题,严重降低建筑工程的使用周期。为了解决建筑工程渗水问题,应用必要的防渗防水技术至关重要。在建筑工程施工应用防水防渗技术过程中,首先应该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先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做出详细的设计,促使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具备较高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从而才能促使整体工程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为整体建筑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筑工程容易发生渗水漏水的主要部位
2.1屋面发生渗漏
屋面发生渗水主要是因为工程施工中采用材料和施工该工艺存在问题的造成的。屋面施工期间会存在大量的节点,例如雨落口、通风口等,这些部位存在问题,这都是导致屋面在应用期间发生渗漏的原因。此外,屋面施工中采用的钢筋的质量存在问题,或者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因为施工人员在作业中的失误,也会引起屋面出现裂缝,这也会造成屋面发生水渗漏,这会对建筑的应用产生不良影响。
2.2浴厕漏水渗水问题分析
在整个建筑体内中,浴厕环境内水量是最大的,相关洗漱、洗澡、卫生都将从浴室内部排出水来,所以如果浴厕防水工作做的不够到位,也将直接造成建筑出现的质量问题。浴厕位置是建筑管道最集中的部位,其中穿插着各种管道,包括了厕所排水管、浴室洗漱排水管以及相关交错的排水管,这些排水管在建筑施工中都会追求建筑美观选择做相关处理,比如墙体内穿管、地面穿管等,如果是建筑施工环节没有做好相关墙体质量监管就会很容易造成管道裸露外在,造成人为破坏;此外,这些浴厕区域管道众多,如果设计过程没有按照科学标准进行合理布控,也会造成水量堵塞从而出现管道受损或者渗水问题;此外施工人员不按照施工标准,对接管任务不够重视,导致管道内部出现缝隙,也将会对排水造成影响。所以浴厕漏水问题已经成为现在建筑体漏水渗水问题重要因素之一。
2.3外墙面发生渗水
外墙面渗水是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渗水现象。导致外墙面发生渗水的原因如下:(1)施工中采用的钢筋和质量存在问题,具体施工中没有将原材料搅拌均匀,施工中涉及到的每道工序的衔接都存在一定问题。(2)挖墙面与窗户的衔接处出现渗水现象,导致该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外墙面与窗户衔接处的连接差,一旦遇到降雨天气,衔接处将会发生渗水,这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3建筑施工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
3.1按照工程标准购买防渗漏材料
我国建筑行业有很多防渗漏材料,所以在选择相关防渗漏材料时就需要按照建筑体本身要求来科学选材。并且相关材料的选取要结合成本跟性能要求做考虑。此外如果相关条件允许,就需要对材料进行防渗漏实验,从而选择最佳的材料。
3.2建筑物外墙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做好外墙防水防渗工作,对于提升建筑物的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建筑物施工作业中,外墙的渗漏主要是因为施工不当造成的,也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并没有完全的按照相应的施工规范和施工程序进行作业,例如砌筑没有达到标准,或者是在对外墙砌砖的时候,留有较大的间隙,后期的修复并不完善等,这些都会导致外墙渗漏情况的出现,基于此,需要采取恰当的防水防渗技术。
具体来讲,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人员必须要严格的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并对施工程序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每项施工都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如果在施工中存在有问题,就需要在后期的时候进行修复,确保外墙的平整。施工中,需要注重外墙连接位置的施工工艺,防止出现较大且不合理的间隙,影响到外墙的防水防渗性能。对于预留的动口,则需要进行全面的修复,根除洞口出现渗水的情况。
3.3卫生间防水技术的应用
针对卫生间的防水处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最好将全地面,以及低于1.8m的墙面涂抹防水材料,完成涂抹后,要做好相应的试验测试作业,保证卫生间不会发生渗水。同时,应依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具体需求,在卫生间内进行管道布置,保证管道与墙中混凝土接触合理,不会发生渗漏。此外,楼道中的管道的具体布置情况必要符合国家的具体标准,楼层间与管道衔接处应当进行混凝土浇筑,同时,要做好预留口布置,如果预留口过大,则应当利用材料进行适当填充。卫生间的地面做好要略低于室内点,通常应当低约2cm,从而确室内地面不会受卫生间内水电影响。
3.4建筑屋面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
建筑屋面的防水防渗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防水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为了提升建筑屋面的防水性能,就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的进行屋面防水设计。一般情况下,我国建筑物出现屋面渗水现象的主要原因及时屋面的坡度设计不合理。建筑工程施工规范当中,对于不同屋面材料规定了不同的最小排水坡度,如刚性防水屋面,其坡度应该在2%到3%之间,而瓦屋面中的烧结瓦排水坡度则需要大于30%,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屋面材料,合理设计,确保屋面的坡度满足防水防渗要求。
在建筑屋面施工之前,同样需要做好各项工作。首先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使其满足基层防水施工的要求,即要确保基层的平整性,没有裂缝和起壳的现象,表面必须要整洁,无任何的垃圾、尘土和积水。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则需要在基层上面铺设防水材料,为了提升防水材料和基层的粘贴效果,需要在铺设之前再对基层进行检查,确保干净平整。同时还需要对基层的干燥程度进行检测,如果基层过于潮湿,将会影响到卷材铺贴的效果,防水防渗的性能就会大大降低。在卷材铺设的时候,还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防止任何破坏防水层结构的情况出现。
在进行屋面防水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要严格的按照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的配置,保证其硬度以及强度。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要保证其密实性和均匀性,防止建筑屋面因为混凝土质量缺陷而出现裂缝,影响防水性能。
3.5防止地下室发生渗漏的施工技术
引发地下室部分渗水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墙体连接部分渗漏问题所导致的。对于地下室部分来说,其四周有的较多的承重墙,如果施工人员没有对承重墙部分进行维护,那么当墙体无法承受到外界的重大压力时,墙体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最终引发渗水现象。基于此,在地下室渗漏施工过程中,首先,施工人员应该先对墙体连接部分进行必要的填充,利用具有较好防湿效果的材料,同时也应该选择渗透性比较好的混凝土材料,控制好其搅拌的时间,促使搅拌效果具备较高的均匀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一旦发现渗漏现象,那么应该立即停止施工,借助止水带,对渗漏部分进行加固操作,促使地下室的承重墙更具安全性。
结论
建筑工程施工中会应用到大量的施工技术,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可以满足应用需求,要确保每一项采用的施工技术都可以达到要求标准,同时,要将防水防渗技术应用到实际,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在防水防渗期间,各项施工在工作都要严格的依据相应的标准进行,保证建筑工程在应用期间的防水防渗都可以满足要求。
参考文献
[1]刘运鹏.分析房屋建筑渗水漏水原因及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技术[J].居舍,2018(21):64+66.
[2]黄贵生.分析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技术[J].低碳世界,2018(07):241-242.
论文作者:杜荣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6
标签:屋面论文; 防渗论文; 建筑论文; 外墙论文; 质量论文; 材料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