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保:中国应汲取工业化国家教训——访日本农业施设学会会长前川孝昭教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论文,中国论文,会长论文,教训论文,教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7月15~17日,以“粮食生产、资源及生态保护技术开发”为总题的中—日据点(核心)大学研究交流第七次会议在青岛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日本筑波大学等中、日著名高校的80多位专家教授就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成果总结,提出了许多现实针对性极强、极具开发应用前景的科研结论及实用技术。农民日报副总编辑李文学应邀在会上作了题为《21世纪中国农业的形势及发展》的学术报告。会议期间,日本农业施设学会会长、中—日据点(核心)大学研究交流日方首席科学家、日本筑波大学教授前川孝昭博士接受了农民日报记者采访;筑波大学张振亚博士对前川孝昭教授的观点作了精彩补充与发挥,并对中国农业、科技交流前景作了展望。
记者:我们是第一次接触这一交流活动,通过这两天的了解,发现中日专家研究交流的课题都是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些紧要问题。您能不能先向我们的读者简要介绍一下交流项目的情况?
前川孝昭(以下简称“前川”):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筑波开了一个会议,会上,大家对中国的粮食前景非常关心。因为在我们看来,如果中国粮食出问题,首先波及亚洲临国。所以,学者们提议要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以生物工程学为主体,重点探索食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促进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会后,我们向日本文部省、日本学术振兴会提出申请,获得了批准及资金援助,然后我们与中国同行展开合作,中国国家教育部(当时为“教委”)也批准了这一项目。项目从1997年起正式启动,项目初期主要是交流、了解,而后发展到科研合作,未来的方向是拓宽两国培养环保型农业科技人才的渠道。
记者:通过听取学者报告及讨论,我们发现学者们的研究课题领域表面看非常广泛,甚至互不搭界,但仔细一想又觉得互相颇有关联,您能不能讲一讲交流项目的主要目标、宗旨是什么?4年的研究交流取得了哪些成果?
前川:我们的项目有一个10年规划,规划设想的最终目标是想要在粮食及食物生产方面开发建立一套新技术系统,运用它能够达到食物生产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能得到保全保护的目的,同时为了使这一系统新技术付诸实施,向中日双方政府提出战略方案。现在我们进行的有7个大的课题,内容涉及:利用遗传基因技术提高产量、沙化土壤的修复、海水污染与提高养殖效率、都市废水循环利用、淮河流域水质改善、中国农产品产后收储及流通加工技术、水源地区以生物技术改良水质及河川水面污染防治、大气污染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等。它们汇成一个总题,就是探索实现环境保护与食物生产平衡融洽的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
记者:按您的介绍,交流项目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您作为日本知名学者在促进日中科技交流上做出了很大贡献,具有很强的学术号召力,您作为日方首席科学家多次来中国作实地科考,对中国农业及生态环境问题可以说非常了解,经常提出许多超前性见解,那您认为中国要实现农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当前要注意的紧要问题都有哪些?
前川:我认为有三个问题特别值得注意:一是农药使用方式、使用数量问题,使用不当会对环境生态产生很大的危害,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中国农民足够的重视,一定要生产好的农药;二是农业生产以外的排水、排气对农业的影响,汽车尾气、烟尘、污水对农业有很大影响,日本以前就是这样;三是地下水污染、硝酸肽的氮浓度上升,日本、美国都出现了这种情况,牛倒了,人的脸绿了,中国的环保部门还没有对环境对农业的影响给予足够的关注。日本以前没有在意,现在问题都来了,中国的老百姓还没有注意这些问题。政府、研究部门及农户要联合起来反对这些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记者:您说得很对,我国不仅是农户,而且是大多数国民的环境意识都有待加强。您所推动的研究项目都是一些很实际的项目,那您打算怎样把项目研究成果推向实际应用领域?
前川:我一直主张我们这个交流项目要官(政府)、产(生产者)、学(学者)结合,光靠学者不行,不把技术介绍给农户,再好的生物技术都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进行的课题,如:滇池污染、淮河水质改良、沙化土壤修复等研究都与农户行为相结合,把我们研究出的新技术传授给他们,并根据他们的行为特点和经济承受能力,探索最佳的技术。把技术导入实践是我们第二阶段工作的重点,我们还将进一步推动两国学者与两国农户的交流。
记者:您认为在新世纪里,全球的人们都应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环保科学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那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环保技术,难点在哪里?
前川:到21世纪中叶,人类将发展到150亿人口。有限的土地和其它资源要支撑人类的生存,出路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现在开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就要懂环保、懂技术,从现在开始就要着力人才的培养,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参加进来,建立食品生产与环境建设新的学科。目前,农业环保的先进技术有一些,难点是推广和应用,推广的主要问题是成本;其次是要有让农户都能接受的最佳技术。解决了技术的适用与推广成本问题,就会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