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植物、水体的应用论文_沈振1, 李峰2

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00;2.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在物质条件得到改善之后,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精神生活上去,对于建筑的要求已经不局限于质量和性能,而是更多的关注起审美效果。风景园林作为现代人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休憩和游玩场所,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园林的观赏价值之外,还要兼顾生态功能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地形、植物、水体都是现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可用要素,若能够合理应用,对于改善设计效果将是非常有益的。本文尝试对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植物、水体等要素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例作了说明。

关键词: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地形;植物;水体

前言

在温饱问题已经初步解决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关注度在不断升高。除了物质满足之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上和心理上的享受。在这样的情况下,风景园林作为影响现代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也自然而然的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园林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项需要对各种元素进行整合与创造的复杂工作,再加上现在的设计要求越来越多,此项工作的复杂性进一步提升。地形、植物、水体是现代园林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三要素,对设计成果影响极大,设计者必须予以重视。

1地形在现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概括来讲,地形在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就是“因地制宜”。若设计中能够将建筑与周围地形有效的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建筑本身更具艺术感,还可以使得园林风格更加鲜明,整体效果更好。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设计者必须能够在充分考虑地形特点和建筑设计要求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项要素,方有可能实现建筑与地形的完美契合。地形是园林设计的基础和现实条件,对设计工作的开展起着不容忽视的限制作用。所以,如何合理利用地形,是园林设计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1重视地形的制约作用

就我国来讲,园林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古典园林更是享誉国内外。长期以来,我国的园林设计都始终坚持“和谐”、“建筑与环境互融”等原则。实际上这些原则也反映了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打造园林精品的标准。此种设计理念下的园林,建筑往往能够很好的融于自然,但同时又不失其自身特点,具有一种自然的美感。地形对设计工作的进行有着制约作用,是园林设计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里所说的地形并不单指地势,还涉及该地的地理条件、文化底蕴等方面。如果设计时未将上述因素纳入考虑,或者没有充分重视,那么设计者的构想将脱离实际,成为“空中楼阁”。失去现实依托的设计方案,并不具有太高的实用性,就算建筑能够顺利建成,也必然会因为不融于周围环境而给人一种突兀感。“不协调”是此种设计最大的败笔。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园林设计之前,设计工作者必须深入考察当地环境,将其地形状况、文化特点调查清楚,并将调查结果作为设计的参照。在具体设计中,应始终将实际地形作为依据,围绕设计要求,结合现有条件,充分利用地形,使建筑能够与地形实现自然融合,兼顾实用性与美观效果。举个例子来讲,在地形为明显长型的情况下,设计者就要结合长型地形的特点,设计与其一致的建筑。要想保证整体风格和谐,就最好不要设计圆形建筑。也就是说,设计者应立足实际,秉持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保证建筑与地形的和谐。

1.2尽量使建筑与地形保持视觉上的协调

风景园林之所以能够给人以视觉享受,就是因为其与自然保持了协调一致。自然的美是谁都无法否认的,在建筑设计中若能够合理利用这一点,就可以将自然美延伸到建筑上,二者相得益彰才能保证视觉效果。反之,若做不到这一点,建筑就会在周围环境中显得“孤立”,在整体氛围中显得不和谐、不相融。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建筑本身有多美,都无法掩饰其格格不入的“尴尬”。所以,园林设计者必须对建筑与地形的协调性进行全面考虑,争取实现人工雕琢与自然之美的和谐共融。这不仅是设计师的工作要求,更是提升园林观赏价值、改善视觉效果的有效方法。

2植物在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植物是园林的重要点缀,也是设计的关键点。设计师善用植物,不仅有助于改善园林景观,还能够促进园林生态功能的发挥。简单来讲,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需注意下述三点。

2.1尊重植物配置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一般来讲,园林建筑设计是必须要考虑植物配置的。对于园林设计来讲,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生态是基本要求,也是设计工作的重要准则。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园林的自然美,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尽量减小人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建筑用地在风景园林中一般面积都不会太大。这样做有助于保证绿化面积,为园林生态功能的发挥奠定基础。建筑设计时,设计者要对植物是否能够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进行考虑,以改善建筑效果。植物配置合理,不仅能够实现空间界限的有效分割,还能够对范围进行限定,有助于连续感的提升以及整体感的增强。以素材的角度来讲,树木、草地均属于软性素材,而建筑则属于硬质界面,软性素材不仅能够对硬质界面起到烘托作用,还可以使其质感更加丰富。

2.2善于利用植物特征

所谓园林建筑,顾名思义就是处于园林中的建筑。此类建筑往往与众多植物共存,所以,为了保证园林整体风格的统一,设计时就必须善于利用植物特征。以美学视角来讲,由于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植物在四季会呈现不同的形态,为建筑增加了动态感,使其审美效果更佳。另外,建筑设计时,也可以适当布局一些乔木,使建筑显得更加神秘;或者在建筑周围布局一些攀爬植物,使建筑看起来更具活力和生机。

2.3重视植物群落的“缓冲作用”

园林建筑毕竟还是属于人工建筑,对环境或多或少总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在建筑设计中,应对存在于建筑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进行考虑。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减轻建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植物能够在二者之间起到调和矛盾、修缮关系的作用,有助于减轻建筑带来的污染。举例来讲,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中的一种生化现象,能够在净化空气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所以,在园林建筑设计中,应重视植物的这种积极作用。但同时,设计者也要明确,并不是所有植物均可用于园林设计中,尤其是外来物种,应用前必须对其特性进行调查,避免其危害到原有的生态系统。

3水体在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在园林建筑设计中应用水体,需注意其可塑性和文化特性两个方面。如果设计中能够合理利用水体,不仅能够为建筑增添生机,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园林气候。

3.1善用水体的可塑性

对于园林来讲,用水造景的方式由来已久。此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得景色更加宜人,还能够借助水的特性,为建筑的观赏性加分。并且,水作为一种可调节气候的物质,在园林中的科学应用,有助于改善园林气候,使环境更舒适。可塑性是水的基本特点,该特点使得其能够随意变化。设计者应重视水的此项特点,将其合理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实现人工与自然的融合。水体在园林中往往以人工湖的形式存在,不仅能够使得园林景色更富生机,还能够起到改善气候、使建筑更具人文特色等作用。

3.2结合水的文化意蕴

文化特性也是水体的重要特征。我国的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水都被人们视为文化的象征,并且,此种观念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水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文化意蕴,所以,在园林设计中,设计者如果能够将其合理应用于建筑方面,就可以赋予建筑一定的文化内涵,使得景观更具文化气息。

以苏州博物馆(见图一)为例,设计者将大小合适的水体充分的利用了起来,并将其与建筑要素完美融合在一起。水体使得建筑材料不再生硬,而建筑则使水体的美感更加突出。并且,此种布局方式也很好的体现了博物馆的文化概念,人文气息较为浓厚。

4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与人们生活关联密切,建筑设计应尽量兼顾功能与审美。地形、植物、水体都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可用元素,并且,若设计者能够将这些元素与建筑本身的特点完美融合,对于改善园林的整体效果将是非常有益的。为保证应用效果,在设计中应坚持灵活应用、因地制宜等原则。

参考文献:

[1]王永庆.浅析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5(7)

[2]罗有雄.浅析风景园林建筑设计[J].城市建筑,2014(08)

[3]王金岳,孙建林,陈友弟.解析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自然因素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2014(6)

[4]艾生帅.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山石植物的应用体会[J].城市建筑,2014(6)

论文作者:沈振1, 李峰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  ;  ;  ;  ;  ;  ;  ;  

小议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植物、水体的应用论文_沈振1, 李峰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