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610011)
【摘 要】桥梁工程在施工与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质量通病,这不仅会影响到桥梁的实际使用功能,而且还可能会引发相关安全事故,进而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所以,我们在对桥梁工程进行施工建设时,需要全面考虑到具体的施工安全性以及保障施工质量,同时还需要对可能会产生的一些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而有效提升我国桥梁工程的实际质量,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
【关键词】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引言
桥梁工程作为现代公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交通运行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交通的安全性及舒适度的需求正在逐渐上升,人们对桥梁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随着桥梁工程使用年限的增加,在车辆特别是相关重荷载的反复倾轧下,桥梁就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损害,进而影响到了桥梁的实际使用寿命[1]。如果维护人员没有及时进行维修与处理的话,就会影响到人们的行车舒适度与行车安全性。因此,相关人员有必要高度重视桥梁工程的质量通病。
1、桥梁工程的质量通病
对桥梁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及施工现场实际条件的限制,进而产生相应的桥梁工程质量通病。这不仅影响到了桥梁的美观性与实际使用寿命,还会对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下面就是桥梁工程的一些常见质量通病:
1.1混凝土断桩
桥梁工程在实际施工与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混凝土断桩。我们通过分析了产生混凝土断桩的原因可知,当施工者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孔壁的渗水速度以及孔底的渗水速度超过了六毫米每分钟时,就需要施工人员能够有效地采取水下混凝土浇筑措施,同时还需要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混凝土材料,防止因为渗水速度的不断上升而导致在具体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使得有混凝土混合材料的渗水入侵,进而产生了较多的自由水冲蚀砂浆的现象[2]。这不仅会导致沙粒的离散与水泥浆的漂浮,还会使得粗颗粒发生嵌结而产生相应的缺陷。
1.2桥梁裂缝
在桥梁工程的施工建设与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的一个质量通病就是桥梁裂缝,这不仅影响到了桥梁的实际美观性,而且还会影响到车辆在桥梁上面具体运行时的速度。产生桥梁裂缝的原因是,施工人员在浇筑了混凝土之后,桥梁工程的内部便聚集了大量的水泥水。水泥水化热就会使得桥梁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在拆除了相关模板之后,桥梁表面的温度就会迅速降低,从而使得所构成的温度梯度会产生相应的膨胀应力,同时再加上混凝土在浇筑初期只具备相对较低的抗拉强度,所以当产生较大温差而导致的拉应力出现时,就会超过桥梁工程混凝土中的最大抗拉强度,进而产生了桥梁裂缝[3]。桥梁腹板中拥有密集的管道,在具体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过振、漏振或者是振捣不密实等现象,这就会使得桥梁工程的内部结构产生不密实或者是空洞、蜂窝等情况,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腹板的整体强度。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在对桥梁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中的管道圆润不适或者是预应力的施工放线有误等等,都会使得桥梁工程出现局部弯折的情况,甚至还会使得设计位置跟实际位置之间存在较大的现实差距。从而导致该位置上产生径向力突变的现象,进而产生了桥梁工程质量通病中的桥梁裂缝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浅基础质量通病
一般来讲,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往往会因为埋置的深度跟要求与实际标准不相符合而产生冲刷及冻胀的现象,同时还可能会因为浅基础的地基跟现实要求不相符合而产生基础断裂、倾斜或者是沉降的现象[4]。同时,浅基础质量通病中还包括了基础顶面高程失控的现象。这是由于全部的基础顶面点或者是部分基础顶面点的标高超过了实际设计值,而且明显大于十毫米。基础顶面高程失控现象的产生就会导致所埋置浅基础的具体深度比实际设计深度要小的情况出现,进而影响到了浅基的稳定性,从而对桥梁工程的桥台及桥墩的稳固性产生重大的威胁。
2、防治桥梁工程质量通病的措施
2.1防治混凝土断桩的方法
我们防治桥梁工程质量通病中混凝土断桩的方法是:对于那些无法运用常规浇筑混凝土方法而且渗水量较小的桩基础,也就是孔壁渗水以及孔底渗水的速度之间上升至六毫米每分钟以上时,施工建设人员就需要根据水下混凝土的实际要求来加以灌注。也就是在孔内预先将高度不大于三米的水注入,之后再开展水下灌注[5]。简单来讲,就是借助灌注混凝土时所形成的超压力翻浆流动的混凝土,从而使得桥梁工程中的混凝土能够变得自然而且密实。同时还将砂浆、水与新浇筑的混凝土隔离开来,进而保证了桩体混凝土体积的均匀性。施工人员在具体灌注的过程中,还需要尽可能地维持导管漏斗的高度,进而保证混凝土混合料与超压力自由落体的实际高度,从而产生较强的混凝土混合料翻浆能力。
2.2防治桥梁裂缝的措施
防治桥梁工程质量通病中桥梁裂缝的措施是:施工人员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这就可以采取分块浇筑等一些有效措施。在完成了浇筑步骤以后,施工人员还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湿养护措施及保温养护措施来降低温度应力,进而防止桥梁裂缝的现象产生。在设计具体的配合比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采取低于钢筋最小静距离0.75间距粒径的骨料,在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中,保证不过振、不漏振,同时还要保证张拉时混凝土的实际强度与具体设计要求相符合。与此同时,还需要根据所敷设的设计来布置预应力管道,避免振捣过程中位移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还需要采取检测全部磨阻与还勒实测措施来保证桥梁工程能够具备有效的预应力。
2.3防治浅基础质量通病的策略
有效防治桥梁工程浅基础质量通病的策略为:施工人员在浅基础施工前期,首先需要考虑到桥梁位置的地质与水文状况,明确这些现场施工条件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合。同时还需要将基层的隐验与地基勘探工作做好,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基础下面是均匀稳定而且承载力负荷与实际要求是相符合的地基。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需要将复核测量工作做好,不但需要保证基础轴线的位置准确,还需要保证底面基础标高跟实际设计标高相符合,进而确保基础埋置位置跟设计要求相适应。要防治桥梁工程浅基础质量通病中基础顶面高程失控现象的发生,就需要从以下四点出发:首先是要严格控制基础厚度,保证能够符合质量验收标准,尽量避免超差过大的现象发生;其次是水准点需要进行定期闭合检查与复核检验;再次是施工人员需要全面检测基底的高程,各个基础最少需要对中央五点与四角的高程进行检测,特别是对那些面积较大的基础,还需要采取适当的加点控制措施;最后是施工建设人员在进行桥梁工程施工时,需要将水准点的引出交底工作做好,进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因为施工人员自己使用错误的现象发生。
3、结语
总而言之,桥梁工程的质量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桥梁的实际使用功能,以及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还会直接影响到桥梁的具体使用寿命。因此,桥梁工程的施工建设人员需要具备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能够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原则,进而有创造性地防治桥梁工程质量通病,从而提高桥梁工程的实际使用质量。除此之外,在桥梁工程出现质量通病或者是损害时,相关维护人员需要及时对相应部位进行维修处理,同时形成高效的管理维护模式,进而方便人们的出行。
参考文献:
[1]陈建荣,陈源君.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治理措施[J].山西建筑,2012,16:195-196.
[2]赵淼.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5:220.
[3]刘君.桥梁工程施工中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14:14.
[4]印莹,苏云会.桥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1:238.
[5]陈红杰.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J].价值工程,2011,15:77-78.
作者简介:
卢麒(1982-),男,四川省成都市人,民 族:汉 ,学历:硕士。研究方向:保险理赔技术及企业风险管理。 单位: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论文作者:卢麒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桥梁论文; 混凝土论文; 通病论文; 桥梁工程论文; 基础论文; 质量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1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