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术后切口恢复的影响研究论文_谭钰苗

罗定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云浮527200

【摘要】目的:对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164例剖腹产产妇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产前产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疼痛护理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治疗,观察两组产妇排气、排便、腹胀等临床症状的发生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排气时间为(3.17±0.83)d、排尿排便时间为(8.14±1.20)h、切口恢复时间为(5.23±1.12)d;并发症发生率为10.79%;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排气时间为(5.21±1.02)d、排便时间为(14.28±1.64)h、切口恢复时间为(8.67±0.98)d;并发症发生率为26.83%;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1.4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剖腹产产妇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治疗,具有优良的效果,在临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剖宫产;切口恢复

剖宫产是为了产妇在生产时避免婴儿出现难产以及对母体造成伤害的情况下进行的助产手术,目前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高龄产妇也逐渐增多,这就出现了诸多产妇难产胎儿胎位不正的现象发生,更有一些初次生产的孕妇由于对分娩的恐惧心理优先选择了进行剖宫产分娩,其有效数据可得知,选择剖宫产的孕妇可达至20%-40%。而随之面临的难题就是产妇在进行剖宫产后,术后的切口如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发生术后切口感染以及并发症的发生,严重的影响了产妇的身体健康,因此针对该状况我院进行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干预式护理,旨在减少产妇痛苦,以下为详细研究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经刨宫生产的164例产妇作为本次病例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1.5±1.4)岁,孕期37~41周,平均孕周(38.2±0.7)周,其中胎儿窘迫8例、产程迟滞21例、骨盆狭窄9例、胎位不正14例、多胞胎2例、前胎刨宫产16例、胎盘因素4例、母体不适合阴道生产7例、自主要求剖宫产3例。对照组中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30.5±1.1)岁,孕期37~41周,平均孕周(38.6±0.6)周,其中胎儿窘迫8例、产程迟滞23例、骨盆狭窄7例、胎位不正15例、多胞胎1例、前胎刨宫产15例、胎盘因素4例、母体不适合阴道生产7例、自主要求剖宫产2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治疗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镇痛泵止痛,加服抗生素以预防或控制术后感染。产妇待排气后可合理进食;产后密切监测其血压、血糖、体温、出血、腹痛。术后切口状态等情况;保证病房内环境安静、产妇睡眠充足;恢复一段时间后可适度进行辅助活动。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

1.2.2心理护理

生产前,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态度亲和与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术前一日晚保证充足的睡眠,进食易消化的食物,术前至少四小时不要再饮水、进食。向产妇介绍剖腹产手术的专业知识,传达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树立分娩的自信心,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要坚强忍耐宫缩现象,不要过度紧张和呻吟,可通过与家属交流、观看育儿视频、听音乐、看休闲读物和其他孕妇进行交流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同时,护理人员也要与家属进行交流,帮助家属发挥在产妇产前心理安慰的重要作用。

1.2.3术后护理

产后6h内护理人员协助产妇需要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禁止进水和进食,以避免所带来的恶心呕吐反应和肠蠕动减少所积肠内积气导致的腹胀,可在腹部放置沙袋,减少腹部出血。需要注意保暖,勤换卫生巾,保持清洁。12小时后,可进行适度翻转,条件允许后适度进行床下走动,加快血液循环、增加肠蠕动、帮助排泄麻醉药物,预防肠粘连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它部位的栓塞。

1.2.4饮食护理

麻醉作用过后护理人员为产妇提供更加健康、合理的食谱,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增加排气性食物的摄入减少因肠蠕动减少而出现的腹胀情况[2]。指导患者多摄入蛋白含量高、富含钙铁、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多食水果和蔬菜,但注意避免摄入性寒、凉性水果。严格控制进盐量,防止全身浮肿或水潴留。

1.2.5疼痛护理

剖宫术后一天内切口的持续疼痛对产妇的饮食、活动、休息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术后三天左右内护理人员应引导产妇用正确的方式缓解疼痛,减少呻吟,用鼻腔呼吸,避免吸入空气,产妇的疼痛会逐步得到缓解。

1.2.5腹部按摩

由于在未排气之前产妇不能进食,说明麻醉药物对身体的作用没有消除完全。因此护理人员还指导产妇及家属进行腹部按摩,加快产妇胃肠蠕动,帮助产妇尽早排便、排气,以轻柔的手法将包裹着热水袋的毛巾放在产妇腹部,但要避开产妇手术切口,以环形方式对产妇腹部按摩[3]。

1.3观察指标

密切监测产妇血压、体温;观察出血、腹痛、排尿排便的状况;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1)统计两组产妇的排气时间(h)、排尿排便时间(h)、切口愈合时间(d)。(2)统计腹胀、出血、产褥感染、产时休克等并发症发生情况。(3)统计护理满意度治愈:发放问卷调查表,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即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行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检验方法用χ2检验,且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观察对比

研究组产妇在排气、排尿以及术后创口愈合时间上明显小于对照组产妇,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排气、排尿排便、切口愈合情况

 

2.3产妇满意度对比

经问卷调查显示,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情况

 

3讨论

剖宫产是为了避多种因素造成的产妇难产现象,但忽略产妇术后切口的状况,很容易造成产妇多种因术后切口引起的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针对剖宫产术后切口应密切关注。干预性护理解决了这一切难题,通过对产妇的身体机理、饮食、心里等方面针对性的护理,极大程度上减少产妇的痛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产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产妇的术后切口恢复情况,缩短了产妇症状与体征恢复的时间,促进了产妇的康复进程,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护理工作者健康教育技能、技术操作水平,获得了产妇家属对护理质量的高度评价,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林意,严秋雁,周铨梅.临床护理路径在头颈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11(25):223-224.

[2]宋立群.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术后切口恢复76例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34(14):151-153.

[3]张晓华.及早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术后产妇腹胀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6):142-143.

论文作者:谭钰苗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术后切口恢复的影响研究论文_谭钰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