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_胡瑛

小学高年级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_胡瑛

胡瑛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510000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学生乐于自主管理,善于自主发展,能够在班级生活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并实现有效的自我超越与创新。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学生干部是核心,班级制度是保障,班级文化是内化,班级活动是载体,行为评价是推手,五个要素循环往复,形成了小学高年级班级自主管理的模式,不断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一、实施班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班干部的自主管理能力

实施班干部的自主选拔与培养,实现班级管理由“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人本转变的回归。首先,明确班干部的任职条件。班干部应具备以下任职条件:有为集体服务的思想和热情;是非界线比较明确;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某一方面的特长;有较强的责任心,能任劳任怨,处处以身作则。其次,明确班委会岗位及职责。按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理念,根据学生实际,班委会的基本架构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宣传委员等组成。班委下设各类小组,并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在实践中各个班级可以对岗位及职数进行调整。再次,创新班干部的选拔方式,制定出“任命制”“竞选制”“轮岗制”等系列班干部自主选拔方案。不同的班级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探索不同的班干部管理方式。

二、实施班级制度建设,自主制定班级公约,强化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班级公约作为全班同学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在班级管理中至关重要。首先,完善科学制定班级公约的流程。制定班级公约大致要经历前期准备、小组讨论、修订完善、表决通过等四个阶段。其次,形成以学习、纪律、宣传教育、两操、清洁、日常行为等六大板块为核心内容的班级公约范本。各班以这六大板块为基础,依据班级实际情况自主制定。第三,建立班级制度发挥班级公约的效力。班级公约的效力需要通过相应的班级制度的施行才能充分发挥,而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学校各班相继制定了班干部轮换制、班干部全员制、班务监督制、班级事务“包干制”、班级管理责任制、小组人人负责制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实施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设自我约束的环境氛围,是实施自主管理的底蕴。首先,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温馨的家园、学习的乐园。在班级环境建设方面,狠抓教室的净化、教室的绿化和教室的美化。在班级目标、班训、班级誓言的确定,黑板报栏目、班级展示平台的设计等方面,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其次,优化班级心理,促进正确舆论导向、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再次,探索班级文化的激励。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优化班级心理、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念,达成班级目标,养成优良班风、学风,优化师生、生生的人际关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以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与提升推进学生自主管理,研究提高舆论导向的力度,即引导学生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最后,充分利用晨会和班会课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让值周班长、值日生、班干部、科代表、各类组长走上晨会和班会课的舞台,以表扬鼓励为主,对存在问题偏差的同学以帮助为主,安排优秀学生对有问题偏差的同学进行帮助,弘扬正气、提高舆论导向的力度。

四、实施特色班级活动建设,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主角

首先,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心理特征,因时制宜开展针对性强的班级活动。其次,学生自己设计和主持班级活动。在班级活动过程中,大胆放手,尽可能让班干部来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总结,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第三,区别对待不同的班级活动。我们将活动分为常规性活动和非常规性活动。常规性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早操、晨跑、卫生包干打扫等。常规性活动要短、小、实。非常规性活动是根据一定的班级状况设置的不定期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如志愿者活动、郊游、募捐等。非常规性活动的频率要适宜,不能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五、实施班级行为评价方式建设,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通过行为评价进行自我教育,促进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目标是抽象的,它的实现是需要过程的,这就需要将最终目标进行分解,变成具体的、可以及时衡量和评价的小目标。这些各个方面的小目标累积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班级规则。为了便于量化评比,还需将每一个条款赋予相应的分值。我们设计了学生行为多维全程自主评价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强调:

1.“多维”。包括评价目标的多维(如道德、学习、体育、艺术、创新等)、评价主体的多维(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评价内容的多维(如行为习惯、身心素质、能力、活动成果等)、评价方式的多维(自评与他评、过程性评价与定期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2.“全程”。包括时间的全程(日记录——周总结——月评比——学期总评)、区域的全程(评价中既要考察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又要考察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行为表现)。

3.“自主”。整个评价以学生的评价为主,学生评价的权重占整个评价的60%,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激发被评价者的主体精神。

基于这种评价方式,我们将班级公约与理想态的学生行为规范相结合,制定出相应的评价维度、评价要素与评价标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文明、纪律、学习、文体、卫生及班干部管理等六个评价维度。每个维度包含数量不等的评价要素,对每个评价要素赋以相应的权重,且因班而异。这就是我们致力打造的班级行为规范的“直尺”,用于检验不同班级、不同个人、不同时段的运行状态。

论文作者:胡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小学高年级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_胡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