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高中英语教材的对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种论文,高中论文,英语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随着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在新课程理念基础上编写的多版本英语教材也应运而生。面对“一纲多本”的教材政策和越来越丰富的教材市场,如何选择和评价教材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对已经出版的英语教材进行比较和研究,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对教师认识教材和使用教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对象及内容
本研究的研究材料分别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语教材(以下分别简称为人教版、外研版和北师大版),选取了各版本教材必修部分1—5册,共15本教材,从编写体系、语篇、词汇等方面对三种教材进行比较分析。
三、教材比较分析
(一)编写体系
三个版本的教材均采用模块方式分册编写,即一个模块一册书。教材内容以话题为主线,知识与技能交叉组合,以版块形式设计活动。
1.人教版教材
每个模块含五个单元,整体结构由四部分构成:目录、教学单元、单元配套练习及附录。目录设置一目了然,对教学任务的表述简洁明了。在每个教学单元内部,设置了Warming Up,Prereading,Reading,Comprehend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Using Language,Summing Up,Learning Tip,Reading for Fun等九个版块。这些版块各具特色,安排别具匠心。比如Learning Tip版块把学习策略指导渗透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Reading for Fun栏目在紧扣话题的前提下,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Summing Up版块要求学生自己总结,体现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单元配套练习部分的练习设计强调语言综合技能的整合,重视听说。评价版块放在单元配套练习中,以Checking Yourself标出,基本都是以问题形式呈现。此外还设有Project版块,用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技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可能。单元的版块设计及内容量的设计与中学教学吻合,便于操作,这应该是人教版教材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教材体系结构的布局体现了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设计模式,结构合理,形式多样,适应任务型教学活动的潮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杨黎霞,2008)。
2.外研版教材
连同复习单元,每个模块共有七个教学单元,前六个单元采用“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的体系来编写,以题材为纲,以任务为目标,以综合不同技能的训练方式来体现实际生活中有意义的语言应用。模块整体结构由四部分构成:目录、教学单元、单元配套练习及附录。目录由Module,Topic and Task,Grammar/Functions,Skills,Culture/Learning to Learn,Vocabulary/Everyday English,Workbook 等七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以话题和任务为依托,也采用单元划分的方式。每个单元设计由Introduction等11个版块组成,这些版块没有固定的编排,而是根据需要合理组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材把词汇与听、说、读、写分别结合起来设计练习,实属难得,真正体现了词汇的灵活运用。此外,单元最后还设置了Module File栏目,对本单元新学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同时Workbook中还设置了词汇专栏,帮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学习词汇。词汇学习与语言运用活动有机结合,词汇在活动中得到多次复现。这样一来,学生不会感到词汇学习枯燥无味,学习效果也更加明显。教材的这种设计令人耳目一新。此外,每单元还设立了Pronunciation,Everyday English,Cultural Corner等特色栏目。每册最后一单元设为复习单元,也为其所独有。
3.北师大版教材
每模块包括三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包含三到四篇课文,通过课文中的话题内容展开语言技能培养和语言知识学习,同时渗透语言策略的指导和情感态度的引导。在每模块的开始单独设置了Learning to Learn环节,集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这些指导包括分析和认识自己的学习方式、了解有效的学习策略、评价自己的学习进展、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等(曹瑞珍,2006)。同时,在每单元的听、说、读、写中都分别根据不同情况设计策略指导,以Strategies标出。该教材的优势之一是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明确的学习主线: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个任务的设计都与学习活动目标环环相扣。每一课都引导学生进行语言产出:Skills Focus课的产出形式是说或写;Language Focus课中设有Language in Use栏目,使学生参与和本课语法相关的、更为自由的口语和书面语的实践训练。每个单元的语言产出主要体现在Communication Workshop部分(分为Reading和Writing两部分)。学生在教材的指导下,模仿教材提供的说和写的范例,综合运用前四课所学的语言知识、技能和功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观点(曹瑞珍,2006)。练习设计始终围绕话题展开,各环节紧密相连,语法、功能、语音各成体系,但都统一在话题之下。另外,每个教学单元专设Culture Corner,介绍中西方文化习俗。教材中的Literature Spot栏目为学生提供了一篇非常地道的文学作品,体裁多为小说,帮助学生接触原版作品,扩大阅读量。书中的自我评价版块,即Unit Diary部分内容非常丰富,详略得当,是本版教材的一大特色。听力录音材料置于书末,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语篇
1.题材
各版本教材均以话题为中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从历史文化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体育明星到民族英雄,从熟悉的校园生活到异国迷人的风光等,无不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烈的时代感,让学生浸润在鲜活的语言和文化氛围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背景知识。
三个版本的教材选文视野开阔,信息量大,在题材的选择上可谓包罗万象。各版本在选材上都注重学生的兴趣,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规律,选题范围由课堂、家庭逐步向社会扩展。从个人生活到社会生活,从天文地理到历史政治,从传统文化艺术到现代科普技术和社会热点话题等,非常丰富。总的来说,个人话题方面,北师大版相对其他两种版本选用了较多的篇章,外研版则相对选取较少。三种版本在社会话题的选取方面总体较均衡,只是在其中具体话题的选取方面各有侧重:外研版有五篇体现人际关系;北师大版中有九篇是关于旅游交通的。在自然及世界与环境方面,人教版和外研版数量相当,分别都是六篇和四篇,而北师大版相对较少,前者只有一篇,后者没有。三个版本教材中对文学与艺术方面的话题着墨相当,且篇数相对其他话题均较多。值得一提的是,三个版本的教材在购物、饮食和天气方面都涉及较少,甚至没有。这可能是源于初中教材中的广泛涉及,但此类话题在各版本的听说训练材料中体现较多,由此可见培养目标的转变。
综合分析,三个版本的教材所选取的题材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淡化了初中常见话题,注重学科整合,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和较强的时代气息,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实用性和生活性。同时,英语国家、非英语国家和中国文化各占一定比重,中外文化交织在一起,体现了教材的国际性和民族性。
2.语篇输入量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北师大版教材虽然每个模块只有三个单元,但其中每单元所含版块较多,且编者依据不同话题设定了不同数量的篇章,因此,每个模块阅读输入量平均数基本都在1300词之上,甚至超过了其他两个版本教材某些模块平均数的两倍。而人教版和外研版教材篇章数量相对较为固定,人教版每个模块虽只有五个单元,但阅读输入量却比篇章数量每模块有六个单元的外研版多出不少,五个模块的总阅读量多了2512个词。这点从每模块阅读量的平均数比较上也可以得到体现:即人教版教材每模块输入量平均数最低的为649词,与外研版教材每模块输入量平均数排名第二的模块(648.3)基本持平。
从总量上来看,北师大版五个模块的语篇输入总量为22141个词,为三个版本之最。若把每模块最后的Literature Spot中的文学作品的输入量计算在内,该版本教材语篇阅读总量达到25955词,这个数据还没有计算每模块最前面的Learning to Learn部分。
从总词量及平均数上看,人教版和外研版两版本教材主文章的输入量基本都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而递增。巧合的是,两者都在第四模块上出现了小幅下降。另外,从平均数上来分析,人教版教材主文章每个模块的输入量都要比外研版教材多出不少。对于同一模块文章输入量,人教版教材第二、三模块稍有失衡,即第二模块Unit 2和Unit 3两单元之间,输入量相差205个词,第三模块的Unit 3较其他模块也有一个激增。外研版教材中,语篇词数少于300词的共有两个单元,分别是第一模块的Unit 6和第二模块的Unit 5。另外,该版本教材中,第一至四模块单篇输入量变化幅度不大,基本维持在340词左右,而在模块五中,出现陡增。另外,500词到600词之间的篇章较少,仅有一篇(模块五Unit 5)。在所有单元中,两版本教材共有四篇文章超过600词,其中人教版有三篇,且单篇最高为688词(模块三Unit 3中)。
上述分析说明各教材对篇幅的长短、篇数定位不一。北师大版注重英语语言的输入。而人教版与外研版对篇幅长短的选择则更加保守和谨慎,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低起点与顺利衔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以下简称《课标》)规定,高中阶段修完必修1—5后,按照语言技能目标七级规定,除教材外,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23万词以上。北师大版教材课内语篇的高输入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外阅读的不足。
总之,从三个版本教材篇章输入量逐渐增长的情况来看,编者在选择篇章时,篇幅的选择由短及长,词汇量由少及多,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认知原则,考虑到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词汇
词汇是构筑语言的基础材料,是语言意义的载体。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的存在,更谈不上语言教学。因此,词汇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极其重要。以下从词汇量和词汇的呈现方式两方面对三个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
1.词汇量
通过对三种教材高中必修1—5册词汇表中列出的词汇量比较,可以看出三版教材对于词汇量的不同要求,由于达到五级,即初中毕业水平的词汇量要求是1500—1600个单词,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因此要达到《课标》七级所要求的2400—2500的词汇量的要求,还必须增加1000个词汇。依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若从总词汇量上看,人教版教材词汇量最大,平均每个模块有289个词;外研版最少,约为228个词。若从课标内词汇量上来比较,人教版教材正好是1000词,占该版教材总词汇量的69.2%,而北师大版则是1271个词,占总词量的94.3%,可见,在课标外词汇的掌控上,北师大版做得最好,五个模块课标外词汇一共只有76个。从模块内每单元词汇总量的角度来看,三版教材大体上都是以从少到多为序,人教版模块二和模块四词汇量等同,都是274个词,在课标内词汇上,该教材模块三和模块四等同,为196个词汇;而在北师大版教材中,模块三和模块四非课标词汇都是11个;外研版各模块词汇量都没有突破300个词,且在其模块二、三中,新词均未超过200个,其他两个版本教材中均没有出现此类情况。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分别有两个模块超过300词,而外研版教材每模块最多的词汇是266个,大致相当于人教版教材中单个模块中最少的词汇量。同一教材模块之间词汇量相差最大的是北师大版教材,模块四和模块一之间相差118个词,而人教版和外研版则分别是63和68个词。
此外,由于教材选文不同,词汇的选择差异很大。以人教版与北师大版为例,即便是相同的主题,如英雄人物,相同的词只有Republic,Peaceful,Violence,Equal四个。另外,上述两套教材的词汇标准也有差异,如Rock and Roll(摇滚乐)在两套教材中都出现过,人教版是作为不要求掌握词汇,而北师大版是要求掌握的词汇。鉴于这些差异,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以一套教材为主,同时将另一套教材作为扩展性学习内容(杨黎霞,2008)。
2.词汇呈现方式
词汇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词义、词的搭配和用法。要真正掌握词义和词的用法,必须通过有情境的教学,并结合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才能达到。教材的编写者都很注重词汇呈现的频率及方式,使用科学的词汇呈现方式帮助学生记忆。由于三个版本的教材话题选择的不同,所涉及的词汇也大不一样,其呈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1)人教版教材
除词汇表之外,重点单词和短语在前面的文章和练习中都以黑体呈现。这样的呈现方式非常醒目,便于学生查找、预习和复习。课文中因行文需要而存在的超标词汇(包括人名和地名等)在列入词表时,词前以三角符号标出,便于学生区分。从掌握词义的途径来看,人教版许多单元都设有根据英语释义或语境从课文中找生词或习惯用语的练习。用简单的英语解释生词的意思,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熟练使用词典,准确地理解词义。此外,在学生用书和练习册中都提供了专项词汇练习,通过这些综合运用语言的活动,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
(2)外研版教材
该版教材除把词汇量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以外,还把词汇置于语境中呈现,且多以英文解释的形式,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通过新语境复现初中阶段1600词,并呈现词汇的新用法;通过多种语境和有意义的训练学习新词等。同时,在词汇处理上,注重体现词汇学习的过程,词汇学习活动安排注重多样性和易操作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单元交替使用Vocabulary and Speaking,Reading and Vocabulary,Listening and Vocabulary,Vocabulary and Writing等四个版块,使词汇学习与各项语言技能训练紧密结合,不孤立学习词汇,避免了词汇学习的单调性,也大大提高了词汇学习的效率,因此很有特色。新词学习过程的安排由识别、理解、运用等环节组成,符合语言教学和学习规律。这种综合的词汇学习设计也见于其他版本教材,但外研版较为突出。
(3)北师大版教材
本版教材呈现出的特色是在词汇学习中充分发挥关键词的作用,是有效利用图式理论学习词汇的典范。如每一次热身活动在向学生介绍本单元话题的同时,也都提供了新的关键词或复习已学词汇。这样激活了原有图式,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做了铺垫,便于记忆。教材设置了有层次、有梯度的词汇练习题,且词汇训练形式多样,如与听力、阅读、语音、写作等结合,单句中填短语动词,构词法,反义词,替换词,复合词,词语搭配,词性转换练习,词组,习语,句型,语义场等,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词汇竞赛。总的来说,词汇的学习是通过创设语境来进行的,即通过上下文来学习。通过在围绕同一话题所设置的各种语境中不断地呈现、复现、运用词汇,帮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以多样的形式学习词汇,同时又与语言运用活动有机结合,既不会让学生感到词汇学习枯燥无味,又能提高词汇学习的实际效果,体现了主题化和语境化的设计思路。本版教材在听、说、读、写各项技能训练之前,明确地将要学习或复现的生词以单词框的形式列举出来,便于学生认读重点单词,在具体的语言练习操练中学习和掌握单词。
四、研究结论
1.三版教材的编写在总体上符合课改精神,体现了素质教育原则。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学习者的年龄和认知能力为基础,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注重学科融合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寓人文素养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包括爱国情怀、国际意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荣辱观、情感态度、兴趣、动机、自信、意志与合作精神等。
2.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三版教材紧扣《课标》的同时又不拘泥于《课标》,在目标层次、教学途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方面均有所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3.教材在中外双方共同合作完成的情况下,始终贯彻“以我为主”的原则;充分考虑到了中国国情及中国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心理特点,注重知识的循序渐进,循环反复。
4.教材中活动设计充分遵循建构主义的原则,尽可能创设真实情境,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5.新教材版式设计合理、图片精美,许多练习以图表形式科学设计和呈现,避免单一、简单机械的操练,其中以北师大版教材尤为突出。而在篇章中穿插相应的图画或照片等,不仅增添了直观信息,增加激活图式的渠道,同时也促进了理解及教学的有效性。人教版教材Workbook中也充分考虑到了教材图片的鲜活。
6.三版教材中体现了“讨论式”教学的应用。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形成和表达自己的看法,把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纳入学习资源中,学会与他人共享。同时,在每个版本教材中都纳入了学习评估版块,主要由学生来进行自我评价,处处体现“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
五、思考与建议
在对三版教材进行系统比较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如下思考与建议:
1.三种教材均有自己的特色和适用范围。人教版在语篇选取、语言知识安排,培养语言能力的活动设计方面特色明显,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外研版在教材衔接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注重词汇、语音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北师大版则更加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高,语言地道,语料丰富,而且复现率高,版式新颖,编写体例富有创意,练习形式灵活,而且侧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的能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做到对其难度进行分解,利用现实情境进行引入,具有自己的特色。但因其语言较难,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要高一些。
建议:各教材使用省份的各级主管部门在选择适合本地特色的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多听从来自各方面的专业性意见,应该容许各地、市自主选择教材,避免全部遵从行政命令,采用“一刀切”的方式。
2.各版本教材在细节方面都有上佳表现。由于各版本教材都以《课标》为依据,因此基本框架基本相同,但为了做到同中有异,编写者独具匠心,潜心研磨,于小处见实力。如人教版教材所有Reading都是文章在左侧,配套试题在右侧,方便学生使用;练习呈梯度排列,一目了然;每单元语法内容尽可能在篇章中大量呈现,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可自然习得。北师大版在每个模块的开始设置了Learning to Learn环节,试图在情感、态度及技能方面有所训练和突破,为其独有;另外,每单元设计了Quote…Unquote小栏目,且与单元话题配套,虽小见大。外研版教材中的Everyday English栏目以及每册书的最后一个复习单元,是该教材的亮点和特色之一,也体现其独创性。
建议:教材编写者在广泛听取一线师生建议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特色栏目的建设,力争做到尽善尽美。
3.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而上述教材中某些模块内容量的确定就较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教材容量过多,由于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导致了教学中“表里不一”的现象,即观摩教学与常规教学不同。由于课堂教学不能完成主要的学习任务,许多任务都被安排到课外完成。
建议:教材编写者应该到基层进行广泛、充分的调研,结合《课标》中所分配的课时数及教材的内容,进行大量的实验、比较和分析,以照顾大多数为基准,最终确定教材容量是否合理,是否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4.教材内容的难易度与许多学生的实际水平脱节。有些教材中的话题符合《课标》的要求,但是选材的难度不适合中学生的年龄层次和认知水平,特别是在不具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学校,教师在解释教材中的背景知识方面略显吃力,欠缺直观性输入。
建议:编写者对教材中的语言材料进行再审视,多研磨,多沟通,多换位思考,用可信的依据论证材料,用可行的措施来调整篇章的难度。同时,学校也应加大现代化教学用具的投入,让教师更加容易实施和操作课堂教学中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