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 重庆 400042)
【摘要】目的:对替罗非班药物在缺血性卒中溶栓与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在我院内部选取在2016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2例患者,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为研究组,乙组为对照组。对乙组患者使用静脉内rt-pa(阿替普酶)形式的治疗,对乙组患者采用替罗非班的药物微量泵泵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一周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采用替罗非班微量泵泵入后,甲组采用替罗非班药物进行微量泵泵入之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与乙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甲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30%;乙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5.22%。组间试验研究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罗非班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有效性和颅内出血的现象均低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rt-pa;替罗非班;脑血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079-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本次的研究内容,在我科内部选取在2016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2例患者,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为研究组,乙组为对照组。甲组患者46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9例,其年龄范围在51岁~69岁,平均年龄(62.31±2.71)岁。乙组患者46例,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0例,其年龄范围在53岁~68岁,平均年龄(65.34±3.01)岁。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2)患者经脑CT检验均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症;(3)患者无语言、肢体和肾肺功能性障碍。(4)在此次选取的患者中,物颅内出血史、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的病史。针对本次研究中甲组和乙组患者组间基本资料,可以进行临床实验研究。
1.2 方法
在此次研究中,乙组46例患者采用rt-pa药物进行治疗;甲组的46例患者采用替罗非班的药物进行微量泵泵入。起始30min滴注的速率为0.4ug/kg/min,完成起始输注量之后,继续以0.1ug/kg/min速率进行滴注[3]。在完成注射后的2d~7d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比较。
1.3 疗效判定
根据本科内自制的治疗效果评价表对甲组和乙组采用替罗非班的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为:①显效:患者在治疗后脑动脉再通,脑组织损伤明显减少,患者神经系统的症状明显改善,患者无颅内出血现象;②有效:患者在治疗后脑动脉再通,脑组织损伤有所减少,患者神经系统的症状有所改善,部分患者存在颅内出血现象;③无效:患者在治疗后脑动脉未通,脑组织损伤未减少,患者神经系统的症状未得到改善,患者颅内存在出血现象。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测量和统计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处理,对其统计的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进行数据检测校验;此外,本次研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率(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数据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通过分析表2得知,甲组治疗后总有效例数为42例,占比91.30%;乙组治疗后总有效例数为30例,占比65.22%。采用替罗非班药物进行静脉注射的方式,与采用rt-pa的方式相比,患者康复和治愈的总有效率相对教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急性脑血管病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在现今的医疗领域中对有效药物的研究较多,其中替罗非班作为高效的并具有可逆性的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其纤维中的蛋白原与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结合属于血小板聚集过程中共同通路,注射替罗非班之后,患者血小板发生活化,并诱导GPⅡb/Ⅲa的受体产生构象的变化,致使患者的脑动脉中的受体和纤维蛋白原固有的亲和力得到适当的提升,促使纤维蛋白原得到结合,使血小板内部发生交联,并引起患者体内血小板得到聚集[4]。所以,不论患者以何原因使血栓形成,血小板在被活化后,黏附与聚集属于动脉血栓在形成阶段的重要环节,其中GPⅡb/Ⅲa的受体在人体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上述环节,能有效的抑制人体血小板的聚集,延长患者脑部出血的时间,这样有效的抑制了血栓的形成。因此,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栓的形成有抑制性的作用[5]。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科92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比对采用替罗非班和的rt-pa后的疗效。通过比对得知:甲组采用替罗非班药物进行微量泵泵入之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与乙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甲组治疗后总有例数为42例,占比91.30%;乙组治疗后总有效例数为30,占比65.22%。通过比较得知采用替罗非班药物进行微量泵泵入的方式,与采用rt-pa的方式相比,患者康复和治愈的总有效率相对教高,组间试验研究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替罗非班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有效性和颅内出血的现象均低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林露,张猛.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6,08:697-703.
[2]秦峰,蔡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治疗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5,08:870-876.
[3]衣米提·阿不都拉,阿米娜·马木提.替罗非班联合小剂量肝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合并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09:1162-1164.
[4]陈帆,李志勇,杨华林,等.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桥接机械取栓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11:994-996.
[5]陈玉辉,王大明,王利军,等.静脉溶栓联合急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3,03:143-146.
论文作者:张娅梅,曾婷,杨倩,刘文伟,王英(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血小板论文; 乙组论文; 甲组论文; 药物论文; 受体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