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于加强党和政府的信任_党的宗旨论文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于加强党和政府的信任_党的宗旨论文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谈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始终坚持论文,党和政府论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论文,宗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初的1952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央起草的一个文件中写道: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这是主要方面,必须加以肯定;但是存在的问题必须加以整理。这两方面的问题都要向干部讲明白。根据这个精神,刘少奇同志在同年4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了这个问题。他说:这个提法是就党的总体、党的主导方面说的,不是说党没有问题。这次会议就要解决党在组织建设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但是就党的总的情况来说,我们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现在我们党已执政50年,创建也快80年了,是否还和毛泽东、刘少奇当年所讲的那样,继续值得人民信任呢?回答是肯定的。

在我们党执政的50年内,犯过两次全局性的严重错误,一次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次是“文化大革命”运动。需要指出的是,这两次错误,是我们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也是由我们党自己纠正的,所犯错误得到的教训已经成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应当说,党的错误只是这50年的一个侧面。党执政50年的主导方面,是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由一个受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势力控制的半殖民地,变成了完全独立、拥有主权完整和民族尊严的自主国家;由一个充满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而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实现空前统一的国家;由一个反动专制的封建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人民当家做主人,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正在得到实施的国家;由一个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深重的国家,变成了各民族间平等互助、团结和睦的国家;由一个近代工业十分落后的贫弱国家,变成了国民经济得到巨大发展、正在走向富强的国家;由一个充满文盲、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变成了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得到巨大发展的国家;由一个广大民众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难以聊生的国家,变成了全国人民大都丰衣足食、整体生活水平正在走向小康的国家;由一个没有组织、被视为一盘散沙的国家,变成了城乡基层组织健全、社会风尚走向健康,且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国家;由一个有国无防、屡受外国侵略和欺凌的国家,变成了拥有强大国防力量、国家安全有充分保障的国家;由一个没有独立外交和国际地位的国家,变成了能够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国际威望的国家。这些足以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5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误,但总的说来,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我们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因此,尽管执政50年来犯过错误,与人民的期望和寄托相比还存在差距,但是从总体上、从主导方面看,我们的党和政府是值得信任的。

上面对新中国成立50年的情况作了简要回顾,现在来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党和政府10年来的情况又是怎样呢?这10年来,国际形势国内环境都有很大变化,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安全和发展全局的政治、经济、自然灾害风险频频发生。但是,我们的党和政府从容应对,表现了善于化解矛盾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顺利地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风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方面事业获得了巨大成就。这里列举几项: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既对邓小平理论作出新的概括,又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四大把邓小平理论概括为九条,使这一理论成为完整的科学体系。十五大报告正式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称谓,明确地规定它为党的指导思想;从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新体系四个方面,对它作了新的阐述;指出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个理论才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五大报告还在社会主义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等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的确立、运用、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理论成就。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受命于危难之际,面临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既使治理整顿取得了较好成效,又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克服了一度出现的经济过热现明,通货膨胀得到控制,经济增长保持着较快速度,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在强调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实行“两个根本转变”、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后,不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使生产经营正在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技术发展的跨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党和政府果断采取扩大国内需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等重大措施,化解了金融风险的冲击。现在党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过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发图强,到跨越新千年之际,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万亿元,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七位。与此同时,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贫困人口减少最快的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总体上说,已经温饱有余,正在接近小康水平。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状况能达到如此地步是非常难得的。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我国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空前加大。一方面将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另一方面,确定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按照这个体制的要求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投资、价格、社会保障、住房、科技教育体制等一系列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使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这虽然带来许多复杂问题,但在总体上有利于社会进步。这10年来,党和政府还在十分复杂和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对外开放地域,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办好经济特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经过艰苦努力,去年终于与美国达成双边协议,为解决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创造了重要条件。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营造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的社会氛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要求。10年来,在全社会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强调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体育、卫生、广播影视等事业的投入,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党和政府还大力支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有了一定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提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在全党开展了“三讲”教育;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近10年来一直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专门讨论加强党的建设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坚持把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在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同时,要求领导干部学好现代经济、科技、法律、历史等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领导能力。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严守党的纪律,选拔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有了明显改善。集中整顿了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改善了国有企业中党组织和其他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一些大案要案受到查办,严厉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据统计,199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已查结案件13万多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达13万多人,其中县处级干部4000人,地厅级干部320多人,省部级干部17人。这些案件的查办,使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受到一定遏制。

坚持“一国两制”方针,顺利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有力地推动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按期实现香港回归祖国后,去年底澳门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使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1995年1月,江泽民同志代表党和政府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明确宣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党的十五大呼吁两岸政治谈判,继而提出进行两岸对话的建议后,台湾当局派代表到大陆访问,从而揭开了两岸政治对话的序幕。但去年7月李登辉又抛出“两国论”。针对台湾当局的恶劣行径,党和政府再次开展了反分裂、反“台独”的重大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与此同时,两岸人员的交流往来和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两岸通邮、通航也取得了不同层面的进展,经济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这些都为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合作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0多年来,天下很不太平。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尽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课题,但国际上重大突发事件接连不断,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伏彼起。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以“西化”、“分化”为目的的各种渗透和破坏颠覆活动一直没断,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面临严重威胁。我国政府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在政治上施压、在经济上“制裁”的图谋。对美国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的行径进行坚决斗争,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连续8次挫败西方反华提案,维护了国家尊严。去年5月,美国在对科索沃的侵略战争中用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使中美关系遭到严重损害。我国政府和人民进行坚决斗争,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多次公开道歉,并向我国赔偿遭受的生命财产损失。我国政府还积极致力于发展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继续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使我国周边的战略安全态势有了很大改善。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这些年来频繁的多边会晤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大国都不能忽视中国的强大存在。

10年来,国家的变化是深刻的,成就是巨大的。不能说党和政府的工作没有失误,方方面面的事情都令人满意,事实上目前有不少问题需要下大力气认真解决。但是,如果党和政府的领导在总体上不正确,各级干部的主体部分不好,没有努力工作,那么,能够取得上述的变化和成就吗?这些变化和成就能从天上掉下来吗?因此,全面地看,党和政府是值得信任的,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应当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而努力奋斗。

10年成就有目共睹,干部群众对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问题也有不少议论。不同工作和生活群体的人们所议论的问题不完全一样,从不同视角对问题的认识也不一样。多数人认为比较普遍的问题是:腐败、收入分配不公平、社会犯罪增多等等。这些问题的性质、分量、影响也不一样。但比较集中的仍是腐败问题。

党内和社会上的腐败,最关键的是干部腐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腐败,影响极为恶劣。这就是吏制问题。吏制清廉,可以兴国;吏制腐败,可以亡国。从古今中外历史来看,我们党有三面镜子可“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第一面镜子是李自成农民军。这支农民军“打江山十八年,坐江山十八天”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抗战后期,毛泽东同志就引用这段历史为鉴,告诫全党要吸取李自成进北京后腐化蜕变、顷刻覆灭的教训。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从西柏坡进北京时,毛泽东同志再次表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不退回来,退回来就失败了。第二面镜子是蒋介石国民党。国民党成立之初也是革命党。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威望一度如日中天。但曾几何时,不到4年,就如丧家之犬,亡命台湾。刘少奇同志在建国前夕谈到这个教训时说:胜利后一定会有人腐化、官僚化。“我们打倒蒋介石、打倒旧政权后,要领导全国人民组织国家,如果搞得不好,别人也能推翻我们的”。第三面镜子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艰苦奋斗几十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被希特勒打垮,却在和平环境下毁于一旦,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邓小平同志说:东欧的事情对我们说来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在内部。他还说: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这三面“历史镜子”由兴而亡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条是共同的,这就是腐败。前两者“亡”,不足为怪。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亡于腐败,尽管这不是全部原因,却惊心动魄,令人难以平静。

正是有鉴于此,无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还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开展反腐败斗争,认为它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的长治久安,必须把这个斗争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党中央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十五大报告提出:要把反腐败斗争置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之中,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位置。两年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抓紧了党风廉政建设,加大了反腐败斗争力度。一是不断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江泽民同志提出“讲政治”以后,这两年由中央统一部署,集中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在全党初步形成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风气。二是不断改进和健全反腐败斗争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三是深化改革、堵塞漏洞,努力消除滋生消极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中央果断采取的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和党政机关与所办经营性企业脱钩,实行收支两条线、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制度等重大措施,对于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起了重要作用。四是严格执法,加大监督力度,努力健全监督机制。正是这样四管齐下,一些大案要案得到迅速而又坚决的查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党风廉政建设吴现出健康发展势头。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反腐败斗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这是一个长期的经常的斗争,“至少是伴随到实现四个现代化那一天”。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是由腐败现象存在的长期性决定的。腐败现象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许多社会都有。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可能产生腐败现象。但是,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是与世隔绝的孤岛,它具有的产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不是在短时期内能够消灭的。这是因为:

——我们国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社会。一方面,公有制的具体形式和管理体制的不明晰、不健全,为腐败现象的滋生留下了许多空隙;另一方面,日益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也是腐败现象滋生的某种客观条件。

——我们国家处在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之中。一方面,旧体制的消失和新体制的完备需费时日,两种体制的衔接空白或冲撞磨擦造成的不协调及至无序状态,是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另一方面,市场机制的利和弊是相伴并生的,其负面效应是产生腐败现象的温床。使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只能最大限度地兴利减弊,而目前还没有找到只有利而无弊的万应灵药。

——我们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个有很大风险但又要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不可避免地会引进来一些西方的坏东西,使一部分党员和干部受到腐蚀,对党风和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这是有可能滋生腐败现象的又一个外部条件。

——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存在着产生腐败行为的利己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这是产生腐败的思想根源。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利己主义思想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失,现实社会中还存在着不断产生利己主义的经济基础。这种状况是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的。

——我们现实社会中的权力也不是不能被腐蚀的。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腐败就是权力的伴生物。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切公共权力不可能与腐败“结连理”。但是,由于上述滋生腐败现象的经济基础、思想根源和外部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一部分权力就有可能蜕变成为腐败的工具。权力腐败是危害最大的腐败,那些令人发指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就是由此而来的。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也需要时日。

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非常重要。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的阶段性成果,振奋党心民心;另一方面,又要充分看到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有韧性的战斗精神。从主观愿望说,党和政府也想把广大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彻底根除,越快越好,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只能努力把腐败现象的危害和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这些年来,党和政府励精图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了大量工作,是有目共睹的,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口皆碑的。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讲清这些来之不易的成就,对党和政府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相信,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将会取得更加伟大的成就。

标签:;  ;  ;  ;  ;  ;  ;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于加强党和政府的信任_党的宗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