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中药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关于进一步推进中药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杨哲[1]2004年在《关于进一步推进中药现代化的战略思考》文中研究说明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自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中药现代化工作的不断广泛深入开展,中药产业步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时至今日,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中药产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把握机遇,把挑战转化为动力,采取更为积极的举措,充分发挥中药的优势和潜力,为人类健康和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做出划时代的贡献,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我国中药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可归结为产品、企业、资源、知识产权、标准五方面,主要包括产品优势特色的认可,中药产品的安全性评价,中药产品的开发、中药生产质量控制技术、中药产品的应用,中药企业市场竞争力,中药资源的保护、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中药标准体系等九个问题。 通过对中药现代化当前面临的形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的深入分析,本文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中医药协调发展,加快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中药大企业的形成等八项进一步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得到各有关部门、科研单位、企业、学术团体的认同,带动我国传统中药产业步入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医药研究的科学技术水平及临床疗效,满足人民健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李光耀[2]2011年在《基于研发和市场的中药现代化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正日益得到世界的关注。中药领域作为我国少数具有国际优势的领域之一,已成为制药行业共同瞩目的问题。我国在30年前就提出中药现代化,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药现代化”的概念和规范。中药现代化是指将传统中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相结合,指导中药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和应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中药现代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在推行中药现代化战略发展的30年期间,我国中药产业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但是随着健康观念、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来自全球化竞争的严峻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制定对策,推动我国中药领域健康、与时俱进的发展,提高中药领域研发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化竞争力,将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有关中药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中药现代化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药和中药现代化概念的新看法,并结合中药现代化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如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变化、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天然药物市场的扩张以及国内新医改给医药企业带来的影响等,对中药现代化战略进行了细致分析,从一个新视角来重新审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在基于系统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动态比较优势得出中药研发和市场开拓是两个关键战略问题,继而分别采用产业战略管理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进行了战略分析,并做出战略选择。1.中药现代化是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继承和创新并重,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然而,实现以上战略目标的核心任务就是研制、开发出一批服用方便、药效明确、质量可靠的现代中药投放市场。我国在中药研发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药材、人才与科研资源优势;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理论内容与实践积累是我国发展中医药不可复制的竞争力。但是目前制约中药研发进展的因素也不容忽视,例如,资源的整合不够完善,科研院所、高校资源与企业联系不紧密;中医药的研究平台尚不完善,汇集多学科人才,多学科碰撞、交融的创新平台尚未建立;很多企业对于中药研发仍重视不够,无论是政府支持还是企业自主研发的资金投入都还很不足;中医药基础研究不足成为中药研发的瓶颈等。除了内部的优势与劣势问题,还应关注中药研发的外部环境。规避中药资源的日益减少,知识产权流失等威胁的同时,抓住外部机会,借鉴国际研发新技术促进我国中药研发;以与化学药的相对优势来发展中药市场,研发国际热衷消费的中药养生、保健、化妆品等。2.市场是企业实现其价值的场所,企业服务于市场,它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失去了市场,企业也就不会存在。中药市场面临诸多发展空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日益加大,现代医学也更加注重对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同时,中药产品具有诸多方面化学药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丰富而又古老的中医药治疗理论、中药产品安全低毒有效的特性以及中药产品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老年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等疑难杂症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疗效。中药的这些特点,无疑更加符合现代人日常保健的需求,天然药物产品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受欢迎便是一个充分的证明;我国新医改将中药产品纳入基本药物目录以及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也无疑为中药产品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市场。然而,我国中药产业同时也面临不利的一面,国内制药产业的产品质量问题一直是企业难以跨越的一道鸿沟;此外,不少知名跨国制药企业已经开始瓜分这一蛋糕,欧美国家为遏制他国的中药产业的发展也制定了各种严格的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严重阻碍了国内中药企业市场地拓展。中药现代化发展必须在充分利用机会和优势,规避风险和劣势的前提下进行战略选择。然而,战略还需要政府和企业政策措施的保障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贯彻,中药产业现代化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措施包括:加强中药基础研究,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育国内传统中药产业市场,加强国际传统医药的开发利用,选择中药企业集团培育中药跨国公司,发挥政府在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中的作用。

林江[3]2005年在《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从民族特性来看,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产业不仅是对汉族人使用的中医药的开发和经营,而且包括对藏药、蒙药和瑶药等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的开发和经营。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以“中医药”的大概念来统称我国各民族的传统医药,以“中药”来统称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药物。 我国的中药产业基本定位是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枢纽和中药知识产业为动力的大中药产业,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对象。目前,我国中药工业和商业企业虽有了一定规模,但产业化程度不高;以中药材专业化生产为特点的中药农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作为以科研、教育、信息、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知识产业则刚刚兴起。另外,根据中医药理论和临床诊疗需求,研究开发中医药的诊断、治疗、康复以及保健等方面的仪器、设备与器械等,也有望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本文是从民族经济学的视野,研究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粹的中医药学的产业化发展问题。本文的选题意义是: 其一,中医药的现代化开发关系到占中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脱贫致富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问题。2004年2月29日来自《中国青年报》(警惕我国农村新的致贫因素)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医疗保险享有率仅有12%,而且多是商业保险而不是社会保险。“因病致贫、返贫”在农村已不是个别现象。即使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江苏省农村,在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也占60%以上。据调查,我国农村每年因常见和重大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高达400多亿元,农村贫困人口中50%左右为因病致穷或因病返贫。当前,以西医为主的医疗体系费用高昂,如果不实行中西医结合的医疗体系,农民就越难以承受,就越贫困。这就是说,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学体系,对于中国这个巨大的农村市场,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要达到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文明和生态、人与自然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其二,加入WTO以后,我国已成为国际上一个巨大的传统医药市场。以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中药是我国“入世”后可以取得药品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攻方向之一,是我国参与国际药品市场竞争、扩大出口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中医药行业市场运营绩效表现不够理想,中药工业效益增长弱于行业平均水平,产品科技化发展的速度缓慢,增长乏力。这一状况如不能得到迅速改善,不仅我国在国际现代植物药市场上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而且在国内市场上也将面临发展后劲不足、市场份额不断地被蚕食的困境。 其叁,开展传统医药产业化的研究,是人类医疗模式由单纯治疗转向预防与保健相结合的模式的需要,是创新药物研究开发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由传统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的禀赋决定的,是民族经济学研究的题中之义。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中医药产业正处在由传统生产方式向产业化方式转换的过渡之中。之所以说过渡是因为它的规模还不够大,标准尚不完整,规范化程度也不高。要真正实现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共分九章,第一章通过简要考证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形成和传播的历史,论述中华文化传播对于开拓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性,介绍了笔者对于建立现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体系的思路。第二章在对中医药学科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药产业化的基本条件及推进战略。第叁章结合最新数据资料,对我国初具规模的中医药产业结构体系作了分析,并进行了与整个医药行业的比较,明确了己取得的成绩与尚存在的不足。第四章对我国传统医药的供需状况、市场培育策略与市场管理模式作出探讨。第五章按照经济发育的不同层面,对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传统医药开发利用状况作了介绍,以冀对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产业化发展有所帮助。第六章从理论上论证了传统医药产业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并根据西部地区的传统医药发育基础对西部地区传统医药产业运作模式作出探讨。第七章对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作出判断,结合我国医药经济发展的实践,对中医药产业国际经营理论进行研究。第八章对中关村科技园区最大的现代中药企业—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在传统中药现代化诸方面走在了全国同行前列、创下单一品种销售额超过10亿元纪录的天津天士力集团作了介绍。第九章根据文献资料,以同仁堂为标杆,分析了创建于明、清两代的目前尚在经营的中药老字号企业经久不衰的经验。 本文力求在理论研究、研究方法和主要论点观点有所创新: ①本文从民族经济学提供的独特的“民族”视角,而不局限于“民族区域”的空间范围,根据翔实的史实,钩稽了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在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荟萃中形成、在交流中发展的轨迹;围绕着整个传统医药体系的创新思路,分别探讨了传统医药的现代化发展、产业结构与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与投资重点、实施步骤及成功案例。认为我国的传统医药各具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医药理论深深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传统医药的开发与营销不仅仅是产品的开发与营销,也是文化的开发与营销。 ②中

张方[4]2005年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论》文中指出中医药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宝贵的文献资源,形成了系统的生命科学理论、独特的辨证体系以及养生保健思想,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目光,研究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目前,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已经历了近30年的实践历程,在我国政府的重点扶持下,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成就的背后依然有重重危机隐藏,当现代科学技术被大量引进并移植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时,中医药学出现了明显的“抗异性”,即现代科学方法无法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顺顺利利,大行其道,中医学理论中的关键问题如“证候”、“藏象”、“经络”等实质的现代研究严重受挫,中药药性理论和方剂配伍的内涵始终无法用现代语言清楚阐释等等,现代化研究一度陷入了迷茫,“中医药现代化”成了一个既热门又沉重的话题。目前,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主要停留在用西医药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来阐述中医药理论、临床实践及中药的作用机理上。但是现代西医药学还原论思想对中医药学的诠释只是片面性的,很难有所突破,现代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向我们提出了在方法论上进行重新思考的要求,大量移植和模仿的西医学科学技术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医药学理论,中医药学需要能够反映自身特色的原创的、科学的方法论,这就要求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论的创新。本文站在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文化学、解释学和语境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论中出现的问题、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解决问题的依据和可能性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首先,在总结和整理中医药现代化实践历程,明确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动力机制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认识和剖析中西医药方法论的范式构成要素入手,对中西医药方法论特性以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讨,挖掘中西医药学的方法论间存在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根源,从而明确源自于西方的现代科学方法论与中医药学方法论之间存在鸿沟的根本原因。其次,针对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出现的“悖论”怪圈进行哲学思考,并运用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视角,对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进行外部透视,并着重阐释中医药学哲学思想与后现代主义的相似之处。借鉴后现代主义的研究成果对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道路的选择进行反思,通过对中西方科学的再语境化分析以及对中西医结合的历史性考察和哲学思考,提出中西医药学结合的条件性和辩证统一性。通过对复杂性科学的起源与发展的全面整理以及与中医药学的对比研究,提出中医药学属于复杂性科学,进一步探讨借鉴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用于填平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之间鸿沟的可能性和优越性,并运用CAS理论对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进行初步的理论性探讨,提出基本的研究框架和模型。最后,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实际,提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论应遵循的6大基本原则。目前,国内运用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和复杂性科学视角对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论进行的全面研究并不多见,本论文的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难度,因此研究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王广平[5]2009年在《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中医药学,是中国人民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医学体系不可或缺的诊疗技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提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中医药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知识体系,逐渐被世界各地人们所了解或接受。中医药行业由中医服务业和中药产业组成,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相应地拆分为中医服务贸易发展模式和中药产业发展模式。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战略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从“中药现代化”的技术创新到中药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药产业现代化在提高产品质量和规模化发展方面成效显着;但是对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推动的效果并不明显,因而需要用新的创新思维和技术经济的方法,对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中药产业国际化是指利用全球科技和医药学资源,推进中药产业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实现世界范围的资源配置,并进入国际医药保健主流市场。从狭义角度来看,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就是中成药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医药主流市场,实现中药产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如何推进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进程,是困扰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关键性问题。10多年的中药产业现代化理论发展与具体实践,对国际化进程贡献程度仍显不够,因而国内业界和学术界提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和“知识创新”的发展思路,成为近来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主流思想。基于国内外中药产业发展的研究成果和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具体实践,采用创建中国现代管理学派的分析框架: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综合集成,借鉴霍尔(A.D.Hall)叁维空间模型结构的思维方法,遵循钱学森院士提出的“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一体化进程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本研究提出中药产业经济系统叁维空间发展模型:学科体系结构/专业维、中药产业发展进程/时间维和产业链/逻辑维,以深入分析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基于大量文献综合研究,对国内外传统医学发展背景和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采用里程碑事件分析法得出:明末清初(1582~1724)第一次“西学东渐”之前,中国传统中医药并不落后于其它世界医学体系,而且很先进。接着,利用调查问卷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反映出当前国内业界对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影响因素的认知程度。再者,基于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逻辑关系,将中药产业国际化定义为现代化过程的国际互动,对中药产业现代化水平分析与评价,显示了中药产业现代化水平在逐步提升;将国际化战略作为中药产业发展目标,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出口交货值为产出指标,结果显示了中药工业的技术有效性明显低于其它几个高技术产业;基于实证分析和现代化进程评价的基础之上,提出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评价应该兼顾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中药产业参与国际传统医学交流合作、传统中医药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力等方面。随后,对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影响因素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不足的现象源自于中药产业学科体系结构中技术科学层次的缺失,建立和完善适合于中药产业发展的技术科学体系,尤其是构建临床应用标准,是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重中之重。最后,基于文献研究(古为中用)、实证分析、现代化水平评价(近为今用)和学科体系结构(洋为中用)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基于“综合集成”系统思想的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思路与方法,即“中药产业经济系统叁维空间发展模型”,并探索了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包括国际化发展的基本原则、与针灸协同发展和基于知识管理等。在结论和展望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的创新之处,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本研究采用多学科、多角度的思路与方法,借鉴钱学森院士提出的系统科学体系的方法,提出了中药产业的技术科学学科体系;将分析与研究过程纳入到中国现代管理学派的分析框架之中;进行了“中药产业经济系统叁维空间发展模型”的探讨。本研究成果将促进21世纪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并使其获得对外贸易竞争优势,造福于世界各地居民。

黄圣源[6]2009年在《从中西医对中医药的认识差异谈中医药在全球的发展》文中指出中医药在当今世界蓬勃发展,形成了全球性的“中医热”。这一现况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学自身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与竞争力,也暴露了其内在的不足。为此,从中西医学起源与发展过程的异同点着手,弄清中西医对中医药学认识差异的产生原因,有利于在遵循存异求同原则的基础上寻求措施,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学的优势并弥补不足,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奠基,并借此推动中医药的全球化发展。然而,对于中西医学差异本身的过分关注已使人们忽略了其出发点——寻求共性以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共同服务于人类健康。因此,对中西医学差异与由此产生的二者对中医药学认知评价迥异的再次关注不是为了扩大分歧,导致相互遏制,而是为了探索共同,推进双赢。中西医结合发展以实践论证了此命题的正确性与必要性。将该命题用作为寻求中西医结合发展新突破的指导原则也具有启发性意义。中西医学两个学科之间的单纯结合已不能满足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需求,暴露了一定量的不足,而遵循该指导原则,从与二者之间均有交差点的边缘学科如系统生物学方面入手则可以拓展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领域,弥补不足,更全面地发挥该学科的独特优势。中医药学以针灸为先遣获得了全球化发展,也获得了快速借用西医学领域先进科技大补后天以养先天的绝佳机遇。然而此现况中所暴露的一系列取长而未能补短的事实也引发了我们全新的思考,即应当在遵循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施以外部推力,在需要借取外力时也当全面分析且以适用为要,切忌拔苗助长,盲目套用。中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成为中医药全球化发展领域最醒目的趋势,也必将成为继针灸之后促使中医药更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推进器。中药目前无法取得等同于西药的药品地位,一直以保健品的身份被使用是其面临的最大无奈,然而这样的现状未必对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完全不利。亚健康的普遍存在为保健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药可以全方位发挥这方面的优势,以肯定的功效赢取更雄厚的资金投入与广泛先进的科研关注,再以此为基础逐步向主流医学领域迈进。

陈峰[7]2002年在《推进中药产业成为我国战略产业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范围内“回归自然”浪潮的兴起,人类疾病谱改变所引起的人类医疗模式的巨大调整,加上化学药品毒副作用大、研究代价昂贵,使得天然药物在国际医药市场中的用途和影响不断扩大。作为国际天然药物主要组成部分的中药产业,也是我国产业中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领域,面临着我国加入WTO后,如何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医药市场中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使之成为我国的战略产业,是中药产业所面临的重大选择。 本文从分析中药产业的产业环节、产业竞争力着手,调查了中药产业的产业环节(农业、工业和商业),发展中药产业中的技术支持(基础研究、标准规范、知识产权、信息技术)和国家政策的现状,分析了其优势与劣势,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 以实力强大的中药企业集团为主体,组织官、产、学、研、资相结合,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中药产业化的创新体系。建立规范化和规模化的优质药材生产基地,药用植物保护和药材种植环境监测中心;国家应对重要的野生动植物药材的收购经营和出口实行专营许可证制度。以产品和资本为纽带,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和企业重组,形成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一代中成药主导产品,使中药产业发展成为以高技术密集型和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以大型中药跨国企业集团为骨干、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国家应加大基础工作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被国际接受的中药出口质量标准和国际中药质量检测中心;完善中药系列标准规范并争取使之成为世界传统药物标准规范;研究中药中的知识产权并制定相关的保护法规,建立中药企业知识产权机构;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快中药产业中各类型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政府要创造有利于中药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制订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调整目前中央各部门对中药行业多头管理,资金分散投入的现状,提高管理效率。利用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推进中药产业成为我国战略产业的研究 西部中药材的资源优势,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西部地区中药产业 的发展。

李泊溪[8]2001年在《论现代中药产业推进战略的任务——中药现代化产业推进战略的若干思考之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刊曾在上期专论中刊载李泊溪先生“中药现代化产业推进战略的若干思考之一”,作者在本文中通过对中药产业发展方向、中药产业核心能力、中药产业发展战略源泉的进一步分析,揭示了中药现代化产业推进战略的内涵和重大意义。作者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所引发的思考,为我们开阔了视野。

张兆丰[9]2014年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关键技术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科技为动力,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选择好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是加快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研究充分借鉴技术预见的研究方法,采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专家研讨等方式,聚焦中医药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系统分析制约中医药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深入梳理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瓶颈技术挑战,结合科技部正在组织开展的全国科技发展技术预测工作,对中医药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确定了中医药科技发展的12项关键技术,目的是明确未来5-10年中医药科技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加快突破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创中医药未来发展的新局面。论文首先分析了中医药的战略地位,中医药自身所蕴含的独具特色的临床价值、产业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对于破解重大疾病防治难题、支持医改实施,培育大健康产业、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竞争软实力以及促进我国科技竞争实力均有重大意义,中医药担当着为人类健康开创未来的重大使命。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的分析表明,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二是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叁是中医药人才培养数量大幅提高;四是中医药创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五是中医药产业发展持续增长;六是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在现代科技、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从战略层面上审视中医药领域的发展,我们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危机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信任危机仍然存在,传承问题非常紧迫;临床优势有所弱化,服务能力仍显不足;产业发展面临挑战,市场潜力挖掘不够等叁个方面,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发挥和中医药自身的战略价值的体现还很不充分。在中医药科技发展方面,科技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多部门,把中医药现代化作为加快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助推医改实施、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引领我国科技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竞争软实力的重要突破口和重大战略方向,进行了持续的部署和推进,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一是常用中药材生产体系基本建立,一批名贵中药材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二是中药现代化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中药品种的创新步伐显着加快;叁是现代科技助力中医药继承工作,对传统中药理论内涵的科学认识不断深入;四是中医防治重大疾病水平不断提升;五是加强民族医药科技布局,提升民族医药技术水平;六是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不断取得突破,中医药产品正在走向世界。中医药科技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叁个,一是高水平研究少,国际影响力不大。二是系统性研究少,中医药主体发展的方法学体系尚未建立完善,很多研究不透彻不深入,研究碎片化的问题突出。叁是实用性研究少,与中医个体化的临床实践结合不紧密,突破口、切入点选的不准,解决实际问题不够。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全球中医药领域的SCI论文总发文量仅占医学领域的0.28%。中国发表的中医药论文数量占到了全球近一半(49.95%),但在高被引的前30位论文中中国大陆发表的论文不足1/3。中医药发展的瓶颈科技问题主要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科学阐释和现代重构,中医个体化诊疗技术的现代传承和循证评价,中医诊疗技术的数字化和工程化,中药产品的资源瓶颈、质量保障和现代开发,中医药治未病服务的规范化。在中医药发展现状、需求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备选技术凝练研究工作。首先,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专家研讨等方式收集技术项目,共收集到来自于科技部技术预测组、珠江论坛办公室工作组、中医科学院叁方面未来5-10年需重点发展的中医药技术200余项,并对上述技术按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初步归类,形成了由182项技术组成的征集技术清单,其中包括中医领域135项,中药领域47项。此后,根据征集技术存在的问题,对182项技术进行了梳理凝炼,并结合知识图谱研究及召开专题讨论会等方式对技术清单进行筛选,优化形成备选技术清单48项。在48项备选技术确定之后,开展了关键技术选择研究工作。通过参考每项备选技术的内涵解析及专家研讨的结论,围绕破解中医药自身发展瓶颈问题、引领医学科技发展、开创人类健康未来的重大技术方向、培育大健康产业等4个战略方向进行技术选择,优选出了12项中医药领域需要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包括:中医临床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与分析技术,中医循证支持技术,中医外治法技术,络病治疗技术,中医心身治疗技术,中医睡眠医学技术,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技术,中药材资源保障技术,中药新药发现技术,中药整合药理学技术,以及数字化与智能化制药技术。论文还对12项关键技术进行了文献计量和技术内容分析。论文最后对中医药科技发展重点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包括:一是大力加强融合创新,回答关键科学问题,破发展之困;二是大力加强汇聚创新,破解自身发展难题,拓创新之源;叁是大力加强应用创新,提高临床疗效优势,强发展之基;四是大力加强协同创新,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增竞争之力。

陈弘[10]2009年在《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中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实现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提升我国中药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水平,是当前我国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中药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药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是二十一世纪中药产业的发展方向。论文综合运用产业集群理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波特产业竞争力理论等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理论,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模式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探讨,包括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模型的构建、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形成机制与组织形式、运行机制、支撑体系,以及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等。加强对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研究,对促进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提升我国中药产业整体竞争力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1、提高现代中药产业竞争力的途径选择。论文从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中药产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指出新形势下中药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培育与提升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并详细论述现阶段我国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2、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基础理论。对产业集群、中药产业与中药现代化以及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我国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意义;运用产业集群理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以及产业竞争力波特“钻石模型”等理论对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模型,为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模式建立逻辑分析框架。3、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组织形式。对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包括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方式与过程以及形成的内在动力等;根据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和原因,并通过对我国中药产业集群产生、成长的演化过程的分析研究,总结出我国中药产业集群的主要形成模式;根据产业组织结构的特点,从宏观角度分析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几种主要组织形式及其特征。4、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内部运行机制的建立。根据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具体特点,设计并建立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和基础运行平台:综合考虑信息流、物流、人力资源流等诸多方面因素,构建一套高效、敏捷、完整的现代中药产业集群运行模式;建立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合作、技术学习与交流等内部机制,改善企业间协作与竞争行为,促进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健康、有序发展,提高集群竞争力。5、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支持体系。健全的外部支持体系是提高并发挥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整体效率、竞争优势的可靠保证。以“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竞争力模型”为依据,研究构建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支持体系,包括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市场服务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以及政府支持体系。6、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分析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基本发展模式;对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进行阶段划分,并详细分析各阶段的主要特征;以生命周期为切入点,研究选择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各阶段最适宜的发展模式。界定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理论依据及目标定位;以“竞争力模型”为框架,从现代中药产业集群资源整合战略、营销整合战略、创新整合战略、产业整合战略等方面研究选择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模型;建立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机制。7、案例研究。运用本文提出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湖南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湖南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可行性,深入剖析湖南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雏形,总结其成功经验,探寻其发展中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对于促进湖南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对策与措施。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有关结论。关于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研究,还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需要结合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实际特点,进行探索性的研究。论文针对我国具体国情,初步构建了一套规范的、操作性强的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模式逻辑分析框架,为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提升其竞争力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推进中药现代化的战略思考[D]. 杨哲. 中南大学. 2004

[2]. 基于研发和市场的中药现代化战略研究[D]. 李光耀. 沈阳药科大学. 2011

[3]. 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 林江.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4].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论[D]. 张方. 沈阳药科大学. 2005

[5]. 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发展研究[D]. 王广平. 暨南大学. 2009

[6]. 从中西医对中医药的认识差异谈中医药在全球的发展[D]. 黄圣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7]. 推进中药产业成为我国战略产业的研究[D]. 陈峰. 浙江大学. 2002

[8]. 论现代中药产业推进战略的任务——中药现代化产业推进战略的若干思考之二[J]. 李泊溪. 世界科学技术. 2001

[9].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关键技术选择研究[D]. 张兆丰.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

[10].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D]. 陈弘. 中南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关于进一步推进中药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