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超等蒙古族乡学校 166500
摘 要:新课程下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情感教育被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本文就针对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了探索,并为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是学生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具有着鲜明的内容特点,不仅需要学生对相关语文知识进行了解,还需要学生对于语文内容的情感表达进行感知。而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知识内容的教学而忽略了情感教育。
在新课程下,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对于语文内容的情感理解,这对他们思想品格的培养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课堂朗诵,增加学生对于内容情感的理解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形式来让他们对课本内容的意思和情感进行了解,这种方法也是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方法。而在新课程下,教师就可以在这种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通过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投入朗诵中,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课文内容的情感传递。
比如,在进行《往事依依》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段朗诵。这种朗诵的方式需要学生投入到课文内容的描述中,进而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诵。学生可以有效地跟随课文内容的情节而产生朗诵情绪的变化,这对他们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和掌握是有积极的作用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利用课堂互动,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共鸣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不足的,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一般也比较疏远,这就对情感教育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新课改下教师教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互动,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共鸣。
比如,在进行《多一些宽容》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堂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来表达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关于矛盾争执的事情。教师针对学生的这些案例故事进行分析,进而让他们认识到宽容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具有了一定的关于宽容的思想意识,进而教师再让学生投入到《多一些宽容》课文阅读中,学生就能够对课文的情感表达有更好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对作者宽容意识的理解。
三、设置课堂情境,使学生深入课文情境体会情感表达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课文的内容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可描述性,对于那些可进行展现的课文内容,教师就可以使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课本内容的情境再现,从而将文字语言性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展现。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感受。
比如,在进行《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来进行辅助授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来制作相应的课件,课件对于课本内容情境进行描述和展现。学生对于这种视觉性的内容会更加感兴趣,而通过课件的展示再进行课本内容的阅读,就会增加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描述和认识,进而了解到作者对春所表达的情感。
四、利用生活实践感受,促进学生对于课文情感的体会
在初中语文课文中,一些课文是描述亲人亲情的,而这些亲人亲情的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是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的。教师在进行这类课文的教学时就可以利用生活实践的方式来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于课文中讲述的内容产生情感的认可,进而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他们阅读的深入性。
比如,在进行《背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想象自己父亲的背影的模样,以及父亲为他们做过的让他们印象深刻的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符合课文内容气氛的环境,在这种环境和情绪下,学生在进行《背影》一课的阅读中就会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培养他们对家人亲人的情感,促进他们思想品德的塑造。
五、结束语
在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更加重视情感教育,这也是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语文知识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从而将情感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情感认知。这不仅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育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肖纯 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5,(21):57-58。
[2]吴艳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思考[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2):00153。
[3]张辉庆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情感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1,(s2):79-80。
[4]张耀庭 乔建中 论新课程视阈下的课堂教学与情感培育[J].现代教育管理,2005,(7):41-43。
论文作者:胡玉杰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3月总第2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情感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内容论文; 新课程论文; 教学中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3月总第26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