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丽 内蒙古牙克石市综合高级中学 022150
【摘要】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越来越成熟,在国家的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五位一体中的重要一位,因此展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是我国新时代建设发展的高要求、高标准所在。与此同时教育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大计,在教育体系中,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育人全过程中,对于培养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推动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语文课教学实践活动为例,展开生态文明教育的融入相关内容研究,不论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还是对于教育活动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和理论丰富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语文课堂;融入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058-01
在习近平新时代重要思想内容显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逐渐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其显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规律、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主要道路易吉主要的目标任务等等。在社会实践中,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对于处理人和自然相互关系提供了直接的帮助。而其也要求能够在国家的教育根本中有序的展开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的渗透教学,从而让生态文明更好地发挥其一位的功能作用,更好地带动现代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由此下文以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为例,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展开生态文明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且指出要如何借助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有效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中,融入到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中。
一、语文教学中展开生态文明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是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新课程标准创新的直接表现。对于语文新课程标准而言要求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实现生活化、实践应用型教学,即要求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一些时代精神、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素养内容。生态文明精神正是新时期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内容所在。因此在语文课堂创新活动中,教师在教学内容中、教学方法中、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融入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来掌握语文文化知识,此种方式正是实现对学生的语文生态文明教育;另一方面是生态文明教育知识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当前各学科的培育都要求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对于语文课程而言,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学生能够具有人文素养,具有正确的文学观念,而这正是生态文明的主要来源。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展开生态文明的教育具有丰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二、语文教学中如何展开生态文明教育创新活动
(一)提高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
对于教学活动而言,教师仍扮演重要角色。而语文教学更是。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生态文明教育正是一项长久的素养培育活动,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中展开生态文明教育的引导,还要能够培育学生完成生态文明教育的主动性,从而能够在课后活动中展开生态文明知识的自我培养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当务之急就是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具有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素养。如语文教师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展开生态文明内容的融合教学,则教师势必要实现对语文教材中的生态文明知识内容的挖掘应用。当前提高语文教师的生态文明知识第一是要求学校能够统一对教师的教案设置展开规范引导,确保教师能够将生态文明教学活动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应用中;第二是要求学校能够集中展开对教师的生态文明知识内容的培育和考核,确保教师同学生一样都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如此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
(二)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新时期下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变革已经成为必要所在,但是新模式要兼顾哪些原则特点则成为语文教学活动创新变革的关键所在。站在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的角度来看,当前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必须是实现理论教学+实践应用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因为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实践应用型的知识活动,要求学生在具有生态文明知识之后,能够将知识反哺到生活实践中。如学生知道了当前我国的水资源存在着分布不均的情况,因此在生活中,学生能够下意识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当前是要求能够借助生活化知识导入语文生态文明教学活动。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发现在一些古诗词中拥有大量的生态文明精神。如苏轼的《赤壁赋》中感慨了人和自然的平等存在的。如教师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的诗词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设置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该词中所蕴含着的生态文明精神。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能够下意识的观察自然,关注自然并且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保护自然。
(三)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
无论语文课堂中具有再多的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但是其毕竟不是专门的生态文明教学活动。因此实现对语文课堂中的生态文明资源的丰富和创新仍旧很重要。第一是要求教师借助网络资源,展开语文教学资源的丰富化发展,同样地在展开《赤壁赋》一课教学中,教师借助网络,对于苏轼所描述的场景进行设置,同时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由此引导学生能够对生态文明有更深的认知;第二是要求教师能够借助多种教学方式,更好的吸引学生展开语文生态文明教学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教育思想要求再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育人全过程中,必须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做好教师队伍的生态文明体系教育活动,确保教师拥有生态文明教育思想,能够在教学内容中、教学模式中都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还要求能够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形式,通过实践课的形式,校园活动的形式,不断地融入语文教学内容和生态文明教育;还要求能够在语文实践应用中展开生态文明行动能力的培养,如在语文实践应用题中完成生态文明行动方案的制定等等。旨在能够为生态文明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得到全方面的践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习近平生态文明教育思想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 37(12):1-3.
[2]龚克.担起生态文明教育的历史责任培养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代新人[J].中国高教研究,2018(08):1-5.
[3]王敏.论语文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02):75-76.
论文作者:刘秀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生态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活动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素养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