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园林工程中海绵城市理论技术应用论文_张高领

身份证号码:41282519811227XXXX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海绵城市理论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现代市政园林工程建设而言,设计与施工人员需要对海绵城市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对海绵城市理论技术的应用提升市政园林工程建设水平,形成更加高效率的排水循环系统。本文在对市政园林工程项目进行研究时,主要探讨了海绵城市理论技术的具体应用要点,以便形成更加科学的市政园林工程建设方案。

关键词:市政园林工程;海绵城市理论;技术应用

对市政园林工程项目的建设与进一步推广进行研究可知,要想实现市政园林工程项目与城市发展的高度契合,则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时,积极的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和相关技术,要考虑到城市环境变化与降雨量,构建出更合理的市政园林工程水循环系统。而在进行具体的市政园林工程项目时,要积极遵循生态优先原则,通过不断的工程实践,提高海绵城市理论技术的应用水准。

1 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要点

1.1 保护城市水生态敏感区

在对城市园林进行建设时,要关注对城市水生态敏感区的保护,即充分了解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水敏感区,并将其与城市排水系统相衔接。对城市水生态敏感区进行保护,需要市政园林工程人员对城市雨水的排水区和排水出路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河流径流的有效保护。在对相关的城市水资源进行利用时,要考虑到园林中花园、水景、湿地等水系统的雨水径流,并对其进行合理控制。基于实现良好的海绵城市功能的角度,工程设计人员要了解市政园林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土地性质以及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并对城市发展规划进行了解,对城市发展区域进行划分,包括低影响开发区和重点建设区域,并针对重点建设区域,合理的控制年径流,避免对水生态敏感区造成不良的影响。

1.2 合理设计雨水收集系统

海绵城市理论的关键是对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的合理设计,对于降水量较多的地区,过多的降雨会影响土地的渗透性。基于此,在进行市政园林工程设计时,要关注雨水下渗和收集等问题,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设置道路渗滤沟和园林绿地,并对排水功能进行完善,使园林设计和自然环境之间有更高的协调性和适应性。在进行具体的雨水收集系统设计时,要对地面进行合理设计、处理,如可以在地面铺设透水层,确保其具有更加稳定的渗水效益。而在对道路两侧进行雨水渗漏设计时,要在道路两旁铺设石子,实现雨水的良好分流。而在市政园林工程内部,要合理的建设生态水渠,并对其进行景观布置,一般要设置明渠和暗渠两种,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沟和铺设石子的方式改善雨水下渗效果。

1.3 利用调蓄技术构建雨水花园

在市政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出现低洼区域,此时就要在该区域建设雨水花园,雨水花园具体是指一种浅凹绿地,其是由人工或自然方式形成的。雨水花园可以对屋顶以及地面上的雨水进行汇集,而在对雨水进行利用时,则要通过沙土或者植物覆盖方式进行,整个过程都要关注雨水的净化处理。雨水花园是一种建设成本较低的雨水调蓄系统,其关键作用在于临时蓄积雨水,即使遭遇暴雨,也可以实现及时蓄水,接着再进行缓缓的渗透。通过完善的雨水花园的构建,可以实现对环境的显著改善,并帮助进行绿化灌溉,从而显著减少水资源消耗量。

1.4 提升水源净化能力

市政园林工程会涉及到湖泊、河流等,工程人员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水生植物以及微生物等的保护,要确保设计成的水系具备生物属性,避免对生物链造成破坏。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部分湖泊由于环境破坏变成了臭水沟,从而导致城市体系中湖泊的环境效益受损,其自我净化能力也不断减弱,对于整体生态环境而言具有较大的冲击。而在海绵城市理论下进行市政园林工程设计,则需要设计人员高度关注城市水源净化,要不断的对周围水系进行调整,改善环境质量。

1.5 加强保护湿地力度

在海绵城市理论下,市政园林工程的建设也要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力度。湿地的存在能够帮助蓄洪排涝,但是在当前的城市系统中,湿地系统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影响了其控水能力。因而在进行市政园林工程建设时,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湿地的管理,重视对内涝风险区域环境的改善,将排水系统与湿地系统相对接,改善湿地的蓄水、排水以及水资源的调节能力。

1.6 合理规划地块内部与绿地

市政园林工程的建设一般规模较大,因而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关注地块设计与绿地规划。在具体规划过程中,工程人员要进行的具体规划项目包括屋顶绿化、凹式绿地、雨水花坛以及透水路面等。在上述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可以帮助改善城市中存在的城中村现象,也可以对降低内涝风险。而在绿地规划建设方面,则要把握好绿地与周边的关系,在园林中合理的构建蓄水系统,真正的实现园林绿化。

2 市政园林景观设计借鉴海绵城市雨水收集运用办法

2.1 组建蓄水系统

市政园林工程项目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较高,在进行该工程项目的设计时,从海绵城市理论角度出发,要合理的组建蓄水系统,要关注景观效益,因而要合理的布置景观喷泉、人工湖水等水体景观。人工湖作为重要的蓄水系统之一,可以通过一定程度的改造将其转变成雨水引流通道和蓄水容器。在具体构建蓄水系统时,工程人员应关注土地面积,在土地面积较为受限的区域,工程人员可以建造地下蓄水池,并相应建造下沉式绿地、景观园路等,可以对雨水进行渗滤,并将其引至管道,逐渐引流到地下雨水调蓄池。此外,在进行蓄水系统构建时,工程人员还要关注将园林工程景观雨水回收系统与市政公共区域海绵城市系统联系起来,确保生态系统完整,具体的蓄水系统见下图1。

图1 蓄水系统图

2.2 园林景观道路与广场雨水收集办法

市政园林工程中存在较多的道路,也会形成园林广场。在海绵城市理论下进行市政园林工程设计时,也要关注景观道路与广场雨水收集方法进行科学把控。在市政园林工程绿地中,占比较高的主要是广场和景观道路硬质铺装,在对该部分进行雨水收集系统设计时,要避免采用下沉式绿地。而应该将蓄水池设置在广场地下空间或景观道路下,并对该区域进行透水路面处理,要大面积应用透水铺装材料,并在道路或广场四周设置生态沟,以实现高效的雨水导流。

2.3 园林景观绿地蓄存雨水方法

在对市政园林工程进行雨水调蓄系统设计时,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和整体的海绵城市系统的构建要求,工程人员要关注对园林景观绿地的雨水调蓄能力把控。植物绿地也可以当做区域雨水蓄积的重要途径,在对市政园林工程进行设计时,要结合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植物种类进行挑选,通过不同的植被配置,则可以实现对雨水的蓄积和高效利用,并可以进一步实现对雨水的循环利用。在进行具体的园林景观绿地蓄存雨水的方法研讨时。设计人员要对地势坡度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基于此对人工水系和洼地内的空间进行利用,在选择植物时,要选择吸水能力较强的植被,以此来设置植物蓄积雨水带,且在海绵城市理论下,景观绿地的雨水蓄存要考虑到下沉式绿地的原理,即渗、滞、蓄、净、储存,实现对雨水的有效蓄积和循环净化利用。

3 结语

市政园林工程项目的构建能够帮助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效益,还能够优化城市布局,符合当前城市低碳环保的发展趋势。而在进行市政园林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建设时,工程人员要积极的对海绵城市理论技术进行应用,要把握海绵城市的构建要点,并在实际的市政园林工程项目中,从细节处构建雨水收集系统,并使用新型材料和技术,全面提升市政园林工程建设质量,并彰显较高的生态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洁,李力军.常用海绵城市相关措施数据分析[J].价值工程,2019,38(20)

[2]刘吉雨.试论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9,5(10)

[3]刘丹.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农家参谋,2018(23)

论文作者:张高领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  ;  ;  ;  ;  ;  ;  ;  

市政园林工程中海绵城市理论技术应用论文_张高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