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_农业论文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_农业论文

关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测评指标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农业增长方式,笔者认为是指实现农产品总量增长的具体模式,是增长目标和增长手段的统一,其本质内容是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的利用方式。对农业生产要素(资源)利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侧重生产要素(资源)投入量的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利用方式,可称之为生产要素(资源)的粗放式利用,由此实现的农业增长即粗放型增长。在这种增长方式中,生产要素(资源)投入后,其利用效率能否提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于如何把生产要素(资源)更多地投入到生产过程,从而实现农产品总量的增长。另一种是以侧重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为主要特征的利用方式,即在增加生产要素(资源)投入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优化及其利用效率的提高,从而在实现农产品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这可称之为生产要素(资源)的集约式利用,由此实现的农业增长就是集约型增长。因此,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就是实现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生产要素(资源)投入量的扩张,转向在增加农业投入的同时更加侧重生产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其利用效率的提高。

根据以上内涵的界定,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主要标志是: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要素效率为导向;在增加农业投入的同时,不断提高教育、科技、现代农业生产手段等生产资料的投入;农业劳动者素质水平、农业资本技术构成、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程度、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的利用效率、农业增长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率,以及农业总体经济效益水平稳步、显著提高。

基于以上认识,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目标是:

1、充分提高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的综合生产率;

2、不断提高农业增长中的科技含量;

3、稳定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经济效益水平;

4、形成优良的结构和良性循环。

二、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测评指标体系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测量与评价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的程度及进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测评指标体系:

(一)从其实现过程——农业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和使用方面,设置以下五项指标:

1、 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人均农业物质生产费用(以下简称劳均农业物质生产费用)。该指标是农业物质生产费用与农业劳动力人数之比,它是综合反映农业资本技术构成的一项重要指标。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的提高,首先应表现在农业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

2、农业固定资产装备程度。 农业固定资产装备程度可按两种口径计算:一是用农业固定资产总值与农业劳动力人数相比,该指标反映农业劳动力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二是用农业固定资产总值与农业用地(或耕地)面积相比,该指标反映单位土地面积的固定资产装备程度。农业固定资产是农业生产物质技术手段的集中体现,因此,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的提高,也必然表现为农业固定资产装备程度的提高。

3、农业机械动力装备率。 农业机械动力装备率也可按两个口径计算:一是用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劳动力人数相比,反映农业劳动力的机械动力装备水平;二是用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用地(或耕地)面积相比,反映单位土地面积的机械动力保证程度。农业机械动力的装备水平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保障。因此,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动力的装备水平,也是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表现和要求。

4、 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以下简称劳均耕地面积)。该指标是指耕地面积与农业劳动力人数之比,它是综合反映耕地资源配置集中程度、农业规模经营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耕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其配置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逐步提高耕地资源配置的集中度,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

5、农业劳动力平均文化水平。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 是反映其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影响和制约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以及其他物质要素(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从提高农业生产要素(资源)利用效率的目标出发,从根本上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须大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该指标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设不同文化程度农业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值(X[,i] )分别为:小学及以下为1,初中为2,高中及中专为3,大专及以上为4,则:

农业劳动力平均文化水平值(X[,1])=ΣX[,i]F[,i]/ΣF[,i]

式中F[,i]为与X[,i]相对应的不同文化程度的农业劳动力人数。显然,该指标数值越高,说明农业劳动力的科学文化水平越高。

(二)从其实现效果——农业生产要素(资源)利用效率及效益方面,设置以下七项指标:

1、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劳动生产率可用农业总产出或农业增加值与农业劳动力人数对比计算,综合反映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农业劳动力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我们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目标之一,因此,该指标是综合评价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情况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指标。

2、农业土地生产率。 农业土地生产率可用农业总产出或农业增加值与耕地面积或农业用地总面积对比计算,综合反映耕地或整个农业用地投入的生产效率。土地是我国农业生产资源中最紧缺、最具限制性的资源,它不仅不能靠人为而增加,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非农业用地又在不断地大量增加,因此,土地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我国的农业发展战略只有立足于现有土地资源,不断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水平,从而才能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条件下,保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稳定提高,这也是我们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目标之一。因此农业土地生产率是衡量、评价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指标。

3、农业增加值率。 农业增加值率是指农业增加值与农业总产出之比,它一方面综合反映农产品价值总量中的附加值水平,另一方面也综合反映农产品生产中的物质消耗水平,是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反映农业经济效益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逐步提高农业的附加值率,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是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内容,因此,该指标是衡量、评价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4、农产品商品率。 农产品商品率是农业商品产值与农业总产出之比,是综合反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集中配置和利用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也必然表现在农业商品率的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也是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因此,农产品商品率也是衡量和评价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情况的重要指标。

5、农业生产指数。 稳定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是我们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必须坚持的又一项战略性目标。农业生产指数是综合反映农产品总量增长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这一战略目标实现情况的重要标志,因此也是衡量与评价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状况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指标。

6、农民人均纯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农民所得纯收入与乡村总人口之比,是我国综合反映农民收入及其经济效益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我国农业经济、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该指标除了受农业生产发展及其经济效益水平的影响以外,还受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比较效益状况的影响。但目前从我国农民的总体收入构成来看,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及其经济效益水平仍对其起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农民人均纯收入是衡量和评价农业增长方式实现状况的一项重要综合性指标。

7、农业科技贡献率。 农业增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是科技进步因素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份额,我国目前一般多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该指标是综合反映各农业生产要素(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对农业增长影响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所有农业生产要素(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综合体现。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既能全面、客观地衡量与评价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的程度和进程,也可以深入、具体地反映出转变进程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可据以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进一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既可以进行纵向的动态对比分析,以说明转变的程度和进程;也可以进行地区间的横向对比分析,以说明农业增长集约化水平的差异和不同转变进程的不同特征。

三、对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测评指标体系的验证

为了验证上述测评指标体系的实际效果,根据1990——1996年《河北农村统计年鉴》、《河北经济年鉴》整理计算出了近7 年来的实际数据如下:

表1河北省1990——1996年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测评指标值

指标 单 位 1990 19911992

1、劳动农业物质生产费用 元/人

740 760 874

比上年提高 % —

1.111.1

2、农业固定资产装备程度 元/人

570 636 713

比上年提高 % —-11.612.1

3、农业机械动力装备率 千瓦/人 1.551.501.58

比上年提高 % — -3.25.3

4、劳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0.370.360.35

比上年提高 % — -2.7-2.8

5、农业劳动力平均文化值 — 1.62 — —

比上年提高 % — — —

6、农业劳动生产率

元/人

217221762180

比上年提高 % — 0.2 0.2

7、农业土地生产率

元/人

589861166174

比上年提高 % — 3.7 1.0

8、农业增加值率 元/人

63.762.761.2

比上年提高 % — -1.5-2.4

9、农产品商品率

% 55.856.358.3

比上年提高 % — 0.9 3.6

10、农业总产出指数% 105.5 103.6

100.9

比上年提高 % — -2.2-2.6

11、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人

622 657 682

比上年提高 % — 9.7-4.4

12、农业科技贡献率% 40.96 38.56

36.83

比上年提高 % —-5.86

-4.49

指标1993

199419951996

1、劳动农业物质生产费用

1129

193430113682

比上年提高 17.9

46.528.813.2

2、农业固定资产装备程度889

133218052210

比上年提高 24.7

49.835.522.4

3、农业机械动力装备率 1.72

2.132.533.17

比上年提高

8.9

23.818.825.3

4、劳均耕地面积

0.35

0.370.380.40

比上年提高

0.05.70.27 5.3

5、农业劳动力平均文化值—1.691.711.78

比上年提高

— — 1.814.09

6、农业劳动生产率 2385

289033293851

比上年提高

9.4

21.215.215.7

7、农业土地生产率 6722

782487649609

比上年提高

8.9

16.412.0 9.6

8、农业增加值率

59.0

56.855.054.0

比上年提高 -3.6

-3.8-3.2-1.8

9、农产品商品率

59.0

61.262.265.2

比上年提高

1.23.8 1.6 4.8

10、农业总产出指数

108.7 116.2

119.9

109.4

比上年提高

7.76.9-3.7-2.2

11、农业人均纯收入 804

110716692055

比上年提高

5.3

-2.017.324.3

12、农业科技贡献率

34.15 35.54

36.48 —

比上年提高 -7.28

4.072.64 —

注:(1)农业科技贡献率是按1981—1990、1982—1991、1983 —1992、1984—1993、1985—1994、1986—1995滚动计算的(引自《河北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与综合评价研究》),其结果仅供参考。

(2 )劳均农业物质生产费用提高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率指标分别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做了相应缩减。

根据对上述指标重要程度的排序和相邻指标重要性差异的分析,我们确定出上述12 项指标的重要性权数(按上表中的次序)分别为:0.0394、0.0476、0.0432、0.0328、0.0273、0.1184、0.2310、0.0820、0.0572、0.1540、0.0987、0.0684(因篇幅所限,过程省略)。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对化处理的方法消除上述指标的不同量纲,并采用加权平均的直接综合法对各年的各项指标进行合成,其结果如下:

表2河北省1990—1996年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综合评价值计算表

指标 权 数

1990199119921993

劳均农业物质生产费用 0.0394

35.34

35.74

39.72

46.83

农业固定资产装备程度 0.0476

45.36

49.83

54.01

61.46

农业机械装备率0.0432

48.90

47.32

49.84

54.25

劳均耕地面积 0.0328

91.89

88.77

88.09

88.52

农业劳动力平均文化值 0.0273

91.01 — — —

农业劳动生产率0.1184

56.40

56.50

56.61

61.93

农业土地生产率0.2310

61.38

63.65

64.25

69.95

农业增加值率 0.0820

100.0

98.45

96.11

92.59

农产品商品率 0.0572

85.68

86.45

89.52

90.46

农业总产出指数0.1540

90.76

89.17

86.80

93.60

农民人均纯收入0.0987

63.45

69.60

66.54

70.03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0.0684

100.0

94.14

89.92

83.37

综合评价值 — 72.03

72.15

71.76

75.36

增长方式转变程度(%) —

— 0.17

-0.545.02

指标 199419951996

劳均农业物质生产费用 68.59

88.32

100.0

农业固定资产装备程度 78.70

88.20

100.0

农业机械装备率67.19

79.81

100.0

劳均耕地面积 92.19

94.81

100.0

农业劳动力平均文化值 94.94

96.06

100.0

农业劳动生产率75.04

86.45

100.0

农业土地生产率81.42

91.21

100.0

农业增加值率 89.06

86.32

84.75

农产品商品率 93.92

95.46

100.0

农业总产出指数100.0

95.76

94.14

农民人均纯收入68.62

80.47

100.0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86.77

89.06 —

综合评价值83.44

89.48

97.69

增长方式转变程度(%)

10.727.249.18

根据上述结果,对河北省近年来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情况可作出如下基本评价:

1、从总体上看,近7年来农业增长的集约化水平呈逐步提高趋势。特别是近3年来,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程度显著提高,1995 年的综合评价值为近7年来的最高水平。

2、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波动较大。1993 年以前农业增长的集约化水平基本上没有明显改善,1992年比前2年还略有回落;1994 年的转变程度显著提高,综合评价值比上年提高了10.31%,为近7年来之最;1995年的综合评价值虽比上年有较大提高,但转变程度则明显低于上年;1996年集约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值继续以较大幅度提高,但转变程度仍低于1994年。

3、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根据表1中12项测评指值的显示, 其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增加值率近6年来连续下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一直低于90 年代初的水平;农业投入的增长近两年来有所回落,导致了农业总产出、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土地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也相应回落,即农业投入增长速度的降低影响和制约了农产品总量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4、一些重要指标在全国尚处于相对落后地位。 其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农业土地生产率(现价每公顷耕地创造农林牧渔业总产出)1995年我省为17622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19位, 低于全国21418元的平均水平;1996 年农业总产出指数(按现行价格计算)我省为113.09%,不仅低于全国的115.18%,而且低于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的青海、宁夏、甘肃、陕西等省,在全国名列第21位。

由上述认识出发,要进一步推进河北省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应积极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要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 推广和应用,包括加强对农业劳动者的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逐步提高其科学文化水平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实现以较小的投入增长带动产出的较高增长,较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在坚持农业生产要素集约、有效配置的前提下, 继续加大农业投入,以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保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稳定提高。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倡导实行集约经营,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并不排斥农业投入的增加,而是强调其投入要更有效。在相当程度上,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的程度和效果,要取决于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农业科学技术一般都要转化为现代物质生产要素形式)的投入结构和水平。

3、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优质、高产、 高效农业,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提高农业增加值率,不断改善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笔者认为,利用本文提出的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测评指标体系,对河北省近年来农业发展情况的实证评价,符合客观实际;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对策建议,对推进河北省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收稿日期:1998年11月

标签:;  ;  ;  ;  ;  ;  ;  ;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