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宜轩教授是第三、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的导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事教学、内科临床、科研工作已经有40多年,重视中西结合防治冠心病。与此同时,周宜轩教授也是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获得者,博采众方、勤求古训、学验俱丰。文章针对周宜轩教授心痹辨证诊治经验进行探究。
关键词:心痹辨证;周宜轩教授;诊治经验
心痹是临床上所常见的病症,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近些年出现的心肌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等同于心系疼痛疾病进行辨治,这些也都是历代的医学家所做出的论述。但是造成了学者各执一端、分型冗乱、论述颇多、法治繁杂等显现,致使新学者不知如何。因此,在现代的社会之中,明心痹的内涵,拨简去繁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基于这样的基础,周宜轩教授认为,心痹日久内舍于心,会反复的发作,也就是说是因为心脏受累所进一步的发展而导致的诸多症状的发生。而从其病理机制和成因进行分析,心痹所指的就是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强直性脊柱炎等累及心脏的疾病范畴,想要体现出心痹的真正内涵,需要从其临床论治、病因病机、疾病预后等方面进行。
周宜轩教授对心痹发生原因的辨证
周宜轩教授认为,发生心痹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着外因和内因的区分。内因就是因为情志、先天禀赋不足、饮食所伤,而外因大多是因为感染了风寒湿邪。反复的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先天禀赋不足,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静脉痹阻,时间久不痊愈,所以病邪“内舍于心”所导致的。
痰淤内阻,脾肾不足
当重痹、久痹之后,最为明显的就是脾肾受损,而五脏都会不同程度的受损。假设心阳不振、心气受损、气血不得宣畅、心虚阳气不足,那么就像云雾阴霾,血脉瘀滞受阻,心虚阳气不足,脉不通而心痹;心居于胸中,是阳中之阳,就像天朗气爽、气血宣畅、离照当空、阳气敷化,就体壮无病。或者是患痹的时间较短,血不荣心,心阳不振,年老体弱,少阴气逆,气血不足,心脉血少,阳虚阴厥而发生心痹;或者是脾肾不足,瘀痰互结,运动水湿乏力,阻于脉络而发生心痹。所以,此病发病的一个原因,就是正气不足、脏腑虚弱、邪气偏胜所导致的,属于虚标实之症。本虚,气虚是最常见的,主要的脾、心、肾气阴阳的亏损;标实,主要突出的就是瘀痰湿。临床上的症状是无力鼓动血脉,最主要的是心气不足,心脉痹阻所导致的。所以在此样病症的发展过程中,一般都是以虚实相兼、挟杂为病所常见。
淤血阻脉,气血郁滞
患上痹的时间长一些,就会变得心情抑郁,而心所主的就是神明,假设长久思虑、过多的悲伤就会伤身,虚则邪易干之,神伤则心虚,导致气血郁滞从而发生心痹。又或者是因为患上痹症的时间比较长,长时间的积累,导致气血不足、耗伤气血,又或者是因为心脉失养、淤血内生从而导致心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或者是因为食饮了过热的食物,跌打损伤、急愤大怒,怒责过度,都会有淤血产生,导致心脉不通、淤血阻脉,从而发生心痹。
脉道涩阻,湿浊积滞
当受到了邪气以及患痹之后,或者是膏粱厚味,药石所伤,体胖湿盛,浑浊上犯,易生湿浊,阳气不布,阴乘阳位,血脉痹阻不通则心痹疼痛。从阳化热,或者是内生之湿浊,流注血脉,淤血互结,湿热内生,阻塞心脉而病。可以形成痰热浊火,也可以化湿为痰,心窍不利,上蒙心窍,脉道涩滞,也会发生心痹。
周宜轩教授结合重脏腑气血对心痹辨证
周宜轩教授认为应当注重脏腑气血,同心痹辨治,气血指导临床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尽管不属于八钢。因为痹症发生为心痹,长时间也不见好,就会造成人们的气血不足、运行障碍、正气亏损、淤血阻络,在临场上会引发诸多的症状。辨证要明确在脾、在心、在肾为主,应当是辨证脏腑气血;或者是血瘀、气滞、血虚、气虚为甚,从而好掌握正确时机揽诸症。并且在面临症状的时候,一定是需要灵活掌握的。周宜轩教授反复的强调,心主的是全身的血脉,当它有疾病的产生,就会对全身的血液循环产生影响作用。并且心是君脏,有着非常重大的职能,其他的脏腑有病的时候,也会传给心,所以在进行辨证的时候,要学会立足于全身,立法用药要还要着眼于局部。淤血阻滞、心脉痹阻、心气不足等,都是影响心痹的基本病机。所以周宜轩教授在对其进行辨证的时候,将其分为了瘀痰阻滞、心虚脉淤、脾虚湿滞三种类型。心痹是痹症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临川上的症状就有心悸、突然气喘心慌、咯血、胸闷、短气等,除此之外,关节、肢体、肌肉、筋骨等处发生重着、疼痛、酸楚麻木,或者是会出现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肿大等症状。就比如急性心痹在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是实证,有虚证出现就是在5-6周之后,有的一些呈现出的是虚实相间。在通常的情况下,心痹在早期的时候病情是比较轻的,中期的时候会见到心络淤阻症,晚期时会有血瘀水停的症状,在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猝死。会有心阳、心气暴脱的危险,晚期会有下肢水肿、唇甲青紫、脉沉涩,或者是小便不利、肢体水肿、脉细沉无力、神疲肢冷;中期会有咳嗽、怔仲、咯血、气急、舌质紫淤;早期的时候可见短气、心悸、脉细弱等。要注意在辨证的时候,两三症通常情况下会同时的存在,甚至一些还会互相化。
结语:
针对心痹,在对其进行治疗的时候,要通过益气活血通脉络为主,所以是说要以“通”立法。因为气是血之帅,血行需气行,益气可以改善血脉血液的运行,可以加强气血运行的动力,可以补益,所以说治疗心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补益。治疗应当是通补兼施,在通中寓补或者是补中寓通。活血化瘀可以促进血行,消除心包络之脉的淤阻,消除瘀滞,促使心之气血充盈,因此在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之中,活血化瘀应该贯穿始终。所以说,通络、祛瘀、益气、化痰、活血等法,同时通补兼施的体现,是对心痹进行治疗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1]董梅,戴小华.周宜轩教授论治冠心病介入术后的经验[J].天津中医药,2014,(11):645-648.
[2]张叶祥.周宜轩教授遵仲景“温煦阳气”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0):1236-1237.
[3]董梅.周宜轩教授从心肾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2):1460-1462.
[4]李崇慧.周宜轩临证思维探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02):33-34.
论文作者:李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7
标签:气血论文; 教授论文; 或者是论文; 淤血论文; 发生论文; 脏腑论文; 阳气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