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效果分析论文_黄佩容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保健病房 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在老年冠心病的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对控制患者心绞痛及预后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2例冠心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有27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有35例,采用无缝隙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SAQ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两组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模式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进行有效控制,减少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无缝隙护理;预后

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使得老年冠心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阶段控制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为临床中治疗该疾病的关键,同时还应给予患者高质量的护理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给予部分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缝隙护理,成效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冠心病的诊断均符合《中国医药指南》中有关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1],且均经我院实验室病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入院时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绞痛症状。其中男性患者有36例,女性患者有26例;年龄在57~84岁之间,平均年龄(64.57±1.24)岁。按照患者选择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有27例,观察组有35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精神病史、合并肿瘤及其他严重器官疾病、心瓣膜病需手术治疗及不配合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绝对的卧床休息,并谨遵医嘱给予低流量缓慢吸氧、严密的心电监护及相关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对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病情的变化进行严密监测,及时给予日常呼吸、扩张冠状动脉及吸氧护理等。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无缝隙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步骤为:⑴选择适合护理人员组成无缝隙护理小组,并由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经验相对缺乏的护士进行相关指导与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以明确小组各成员的责任。⑵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在睡眠及休息状态极易出现心肌梗死等危险,因此护士长应严格遵守无缝隙排班的相关原则落实24h责任制,要求护理人员持续在岗时间不少于8h,值班期间按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进行监测;同时对排班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以保证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每个时段均能接受护理服务。⑶接诊护理人员与无缝隙护理小组成员于患者入院后对其病情进行科学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生活习惯等情况,并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及其实际护理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无缝隙护理方案;注意加强监测患者急性期的体征,做好生理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加强心理疏导,以提升患者护理的配合度。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患者的心绞痛改善情况、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其中心绞痛改善情况由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进行评定,主要评价内容为患者的心绞痛发作、心绞痛稳定、躯体活动受限及疾病认知,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控制效果越好[2]。护理满意度的评定由患者填写本院自行拟定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 表示,由 完成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由 完成检验;当P<0.05时,表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控制效果

记录的数据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评分、心绞痛稳定评分、躯体活动受限评分及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高,且P<0.05,两组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1所示。

2.2比较两组的预后效果

对患者进行为期90天的随访,发现观察组35例患者中发生1例心悸、1例周身乏力,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17%(2/35);对照组27例患者中发生2例心悸,2例乏力,心绞痛、再次心梗及心力衰竭各有1例,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5.93%(7/27),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 =5.02, =0.02)。

2.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且P<0.05,两组满意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2所示。

表1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SAQ评分对比( ,分)

 

3.讨论

冠心病在老年慢性疾病中较为常见,大多老年冠心病患者伴有心绞痛等症状,极易引发心肌缺血、动脉痉挛等问题,甚至猝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部分患者存在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更易使病情加重[3]。无缝隙护理主要针对传统护理中存在的护理疏忽或是缝隙,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以弥补,使得冠心病的临床护理更为全面,充分体现护理的人性化及个性化,在缓解患者紧张及恐惧等负面心理的同时通过加强饮食护理等措施强化患者的心脏供血功能,从而提高冠心病的治愈率。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无缝隙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实际需要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在整个护理过程充分运用心理干预、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实现护理的无缝隙对接,使患者得到全面的关注,从而科学地控制其心绞痛等症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4-5]。经过护理,观察组的心绞痛SAQ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无缝隙护理干预成效显著。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模式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进行有效控制,促进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蔡津津.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6(02):195-196.

[2]乔翔.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2):248-248.

[3]车晓宁,冯小智.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控制和分析[J].北京医学,2017,39(01):109-110.

[4]王小芳.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对预后的改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7):1269-1269.

[5]王亚男.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2):171+175.

论文作者:黄佩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  ;  ;  ;  ;  ;  ;  ;  

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效果分析论文_黄佩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