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历史、现状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现状论文,西部论文,历史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250
1 西部图书馆学专业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西部图书馆学专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创立和发展起来的,1978年初全国恢复高考之后,停顿多年的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开始复苏,在这个大背景下西部地区图书馆学教育开始创立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西部一些院校开始招收两年制图书馆学专科生,如西南师范大学于1983、1984连续两年招收图书馆管理干部专修科学生:西北大学1983年招收两年制大专生,为西部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培养了所需专业人才。经过几年的发展,部分有专业教学能力的学校开始成立图书情报学系。西部最早成立图书馆学本科专业的学校是四川大学,目前它已发展成为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系统与技术专业为一体的多层次、多专业的教育机构,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专业设置数量方面在西部居于领先地位。
同全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发展相似,西部也经历了初创、迅速发展繁荣、危机和改革几个阶段。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是西部图书馆学教育迅猛发展时期,办学机构不断增多,办学形式和办学层次日趋多样,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图书馆学专业招生生源的减少以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图书馆学专业愈来愈显露出专业细分、专业口径狭窄的缺陷,专业教育面临着严重的危机。1995年前后,西部图书馆学专业纷纷改换系名,用信息管理系更换原来的图书情报系,试图通过此举改变图书馆学专业面临的窘境,从某种意义上说系名的更改拉开了专业调整的序幕。1998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新专业目录,在学科调整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综合,将原有的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管理、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图书馆学、档案学纳入大众传播的公共事业管理学科门类。从1999年开始西部图书馆学专业真正进入实质性的专业重组和调整阶段,参考国家教委的专业目录,撤消独立的系级单位,将其与相关专业一起归并到大的学科群体中。目前,该项工作已基本完成,专业的调整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人才提供了一个宏观环境,使得专业发展更具竞争力。
2 西部图书馆学的专业分布与专业设置
2.1 专业分布
西部图书馆学专业分布
说明:1.西南师范大学1998年开始停招图书馆学专业,原专业调整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因此未作收录。
2.兰州大学和云南大学的硕士点分别是情报学和档案学,亦未作标识。
目前,西部地区设置图书馆学专业的学校共8所,设有本科专业的学校7所,拥有图书馆学硕士授予权的学校2所;西部的图书馆学专业分布具有以下特点:1)区域分布较均匀,本科专业西北3所,西南4所,硕士点则是西北西南各1所,专业设置均衡,使得西部两大地区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协调统一;2)8所学校中,大部分为综合类学校,且半数是进入“211工程”的学校,这为西部图书馆学专业的发展奠定了较为雄厚的基础。3)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全国新增4个图书馆学专业,其中两所在西部:陕西理工学院和贵州师范大学,使西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机构数量明显增多,接近全国的1/3,从而壮大了西部整体教育规模。
2.2 专业设置
在20世纪80、90年代,高校机构设置通常以系为单位,系以下设专业,当时西部一些学校的图书情报系只有一个图书馆学专业,师资力量、教学条件都较薄弱。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单一的机构设置已不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从二级管理体制转换为三级管理体制势在必行。所谓三级管理就是学校向下设学院→系→专业,目前,西部80%的图书馆学专业已完成这种专业调整,即学院→信息管理系(个别称为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系、信息资源管理系等)→图书馆学专业。就西部学校的现状看,表现出以下特征,(1)系以下一般设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如:云南大学信息管理系下设档案学、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西北大学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系下设图书馆学、档案学两个本科专业。这种专业重组有机的整合了各专业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扩大了整体教育规模:(2)图书馆学专业隶属的学院名称各异,主要分属于三个学院:a)人文学院,像云南大学、贵州大学:b)公共管理学院,像西北大学、四川大学;c)经济管理学院,像兰州大学,显示出分散的特征。由于专业分属的学院不同,图书馆学专业培养必然受到所属学院其他专业影响,开设的课程分别向经济学、计算机科学、行政管理学等方向发展,西部图书馆学专业培养方向整体产生分化倾向;(3)专业发展出现多种局面,一方面有的学校停招图书馆学专业,转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有的受招生指标限制,隔年招生图书馆学专业;而另一方面从2002年开始西部又新增两个图书馆学专业办学单位,使得图书馆学专业发展此消彼长,挑战与希望共存。
2.3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是专业发展是否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重要决定因素。西部图书馆学专业经过近二十年的专业建设,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下面以兰州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为例,对三所学校的必修课进行对比研究(参看下表)。
(1)从三所学校开设的课程看,基本是围绕着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专业目录中的主要课程开设的,体现了本专业的核心内容,即对信息的搜集、选择、整序、存储、开发、利用,以及对信息事业的组织管理。三所学校共有的必修课包括:图书馆学基础(又称图书馆学概论)、信息管理概论、信息检索(文献检索)、信息分析与决策。只有两所学校开设的必修课包括:目录学概论、文献分类法、主题法、文献编目(含中文文献编目和西文文献编目)、数据库系统、文献资源建设、中国书史与图书馆史。
(2)比较三所学校的必修科目,西北大学和云南大学属于图书情报混合型的课程体系,代表了西部大部分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兰州大学由于设有情报学硕士点,因此在本科阶段是以情报学为主开设课程,如必修课中的情报学概论、书目情报组织与服务,选修课中的情报数据、竞争情报研究、情报用户研究等,体现了传统情报学的研究内涵,同时兰大在专业基础科目中开设了情报学研究所需的数学课程;如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这是西部其他图书馆学专业所没有的。
(3)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对文献信息管理工作的冲击和影响,各专业教育机构在课程建设方面都增加了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综观三所学校现代信息技术课程,西北大学和兰州大学(含学校公共基础课中的计算机课程)都是五门:云南大学开设了三门。从中可以看出,西部图书馆学专业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数量不一,一些学校相关课程欠缺,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以及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同时,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陈旧,一些课如图书馆自动化已不能反映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现状,应当及时调整专业计划,停开此类课程,增设其他信息技术课程。
(4)前文我们已提到,西部图书馆学专业分属的学院不同,兰大、西大和云大分别隶属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人文学院,相关专业的影响和学院整体学科建设的约制,使得本专业发展向经济学、行政管理学和历史人文方向发展,出现分化倾向。如西北大学的图书馆学专业开设了逻辑学、行政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院必修课,云南大学开设了中国哲学概论、文学鉴赏、中西文学名著导读、中国文化史等学院选修课。这三所学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部图书馆学专业的整体走向。
三所学校必修课一览表
注:1.标有*的课程是教指委指定的核心课程。2.核心课程中文献分类法与主题法合并为“信息组织”。
3 西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3.1 提高办学层次
目前,西部以图书馆学本科教育为主,硕士点两个,尚无博士点,高学位授予点较少,办学层次较为单一。综观本专业的地域分布,集中在西北的陕西、甘肃和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相对西部其它地区而言(除重庆市),这些省份经济、教育、文化较发达,多数办学单位属国家教委和省属重点院校,办学条件具备一定的优势;从学科发展来看,与图书馆学相近的专业:档案学、情报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也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西部目前有档案学硕士点两个、情报学硕士点两个,四个专业可以说是齐头并进,相互渗透影响,一个关于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管理的大学科群体在西部已初具形成,这为学科的未来发展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西部图书馆学专业应当在办学层次上有所提高,在加强原有办学力量的同时,再增设一个博士点,1.2个硕士点,使专业整体实力跨上一个新台阶,促进和带动西部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管理这个大学科群体发展。
3.2 提高办学质量
3.2.1加强课程建设。西部图书馆学专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一些学校还开设了具有西部特色的科目,如兰州大学的“西北地方文献”课,将西北地方史志、地方特色文献有针对性地介绍给学生,加深了学生对西北历史、文化、风俗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献身西部图书馆学事业的信心。但是应当看到,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西部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速度较慢,一些课内容老化陈旧,课程中反映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较少,这直接影响了专业整体发展的速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正面临着新一轮专业调整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时期。新的教育模式昭示着课程内容必须加以更新。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开始局部试行按“大文科”类和“大理科”类独立招生的教育实验,如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学生在低年级不分专业,实施通识教育,在高年级阶段才自行选择专业,进入宽口径专业学习。它为培养基础知识宽厚、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提供了条件,拓宽了专业口径,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多向选择与发展的机会。面对新的教育模式,图书馆学专业要想保持专业优势,在众多专业中脱颖而出,必须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我们不妨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美国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专业在20世纪80、90年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采取的措施是:改变系名名称,大幅调整课程内容,停开一些陈旧的课程,大量增加电脑与网络技术的教学内容,毕业生就业市场由此拓宽,除了在传统的图书馆与信息机构就职外,有的还在企业从事信息系统设计、网站维护等工作,一系列的改革使得美国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专业具备了竞争的优势,在保证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同时,还吸引了许多在其他行业发展不如意者,进入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系就读,以谋求事业新的发展。因此,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的成功经验,西部图书馆学专业在发展中应未雨绸缪,根据国家教育改革的总目标,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素质信息管理人才的理念出发,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与建设。目前西部一些高校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如西北大学除必修课以外,在选修课中,也增加了大量现代信息技术课程:中文信息处理、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信息网络、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信息传播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使本科阶段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总数达到11门,提高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3.2.2改进教学方式,增大实验教学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在教学实践中应当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在教学方法上,打破课堂讲授单一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为了确保课程中的实验、实习需要,应在本学院建立信息管理实验室,使学生有专门的信息搜集、选择、整序、存储、开发、利用等实验场所。而就西部整体而言,硬件教学环境并不是都具备,有些学校还在依赖校图书馆和公共机房进行教学实习,没有自己专门的信息管理实验室,这种状况将会影响学科的发展速度。在教学手段上,西部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文字、图片、影像等多媒体综合技术讲授课程内容,增加多媒体授课时数,使必修课多媒体授课时数比例达到30%以上,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应注重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结合,在本科阶段推行导师指导制度,鼓励学生尽早接触研究课题,学会基本的科研方法与手段,在科研基础上学会撰写学术论文。
3.3 积极推进教材建设。长期以来,图书馆学专业普遍存在着教材内容老化、教材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在西部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教材的统一、规范与创新是本专业又一急需解决的问题。2003年4月国家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湘潭大学召开了会议,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统一编写核心课程教材,这七门核心课是:图书馆学基础、信息描述、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和目录学概论,这些课的教材将是在整合全国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编写,它为西部乃至全国的图书馆学教材建设提供了统一的范本,也为提高图书馆学专业整体实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注重教材的国际化也是未来图书馆学发展的方向所在,目前国家教育部和省级重点院校都在推行外语教学,引进国外专业教材,使用外语授课方式,这对提高学科的国际化水平至关重要。西部一些学校已开始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推进外语教学,如西北大学对专业课使用外语教学的课时计算标准是,第一年以原课时的2倍计算,以后按1.5倍计算。对于西部有条件的一些学校,可鼓励在本科阶段率先引进图书馆学专业教材,采用外语方式授课,以拓宽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国际化发展潮流。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创造性人才培养、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西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需要一支业务过硬、师德高的教师队伍,但是就目前看,西部本专业教师尚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校的教师学历较低,大部分教师只有本科学历,即使有学历高的也是其他专业改行过来的,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为数较少,承担国家级课题的学科带头人更是风毛麟角。西部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完善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制定教师培训计划,鼓励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层次,更新专业知识。西部有些院校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如贵州师范大学针对本专业正处于初创时期这一状况,制定了今后几年的教师培训计划,送3-5名青年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进修,1-2名有突出学术成就的青年教师到国外做访问学者,到2005年,达到博士1名、硕士2名,正、副教授职称教师6名的目标。西部高校在建立完善教师学术梯队的同时,还应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教师努力探索学科前沿,在科研项目开发方面,鼓励西部图书馆学专业教师横向协作开发,发挥强学校的师资力量,以较强带动较弱,提高整体科研实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