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小企业产业关联度战略定位与集群发展分析_集群效应论文

江西中小企业产业关联度与集群发展的战略定位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西论文,集群论文,中小企业论文,战略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06)12-0046-04

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理想模式。沿海发达省份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实行集群式发展战略是加快江西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江西中小企业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短期之内,资源紧约束的状况难以改变,市场竞争还将继续加剧。因此,选择适合江西省情的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该着眼于中小企业集群的战略定位和合理选择。本文以投入产出调查数据为基础,试图运用影响力系数和推动力系数指标来分析各产业的波及效果和产业关联程度,用以揭示江西省中小企业较具潜力、优先实施集群发展战略的产业。

一、中小企业集群与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理论来源于产业区位理论,是在区位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奠定了产业集群理论最初的思想基础。产业集群理论虽然在马歇尔和韦伯时期就已经产生,但那时产业集群理论长期偏离于主流经济学之外,波特(Poter)和克鲁格曼(Krugman)的产业集群理论的产生,使产业集群理论的地位得到了根本的确立。20世纪90年代以后,产业集群的研究已成为地区(或国家)竞争力研究以及区域经济研究重要的前沿问题。1990年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一书中,对产业集群理论进行了经典的论述,使集群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引起了西方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对这一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

产业集群具有多种构成模式,也具有不同的历史偶然。OECD的报告认为,集群的出现是为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企业的大量集聚,这些企业间的合作是成功的保证;集群通常有很强的科技基础,提倡创新和创业的文化。集群也可能源于自然资源或区域优势。很多成功的集群有悠久的历史,因此新集群的成长需要时间。集群的形成需要多种条件积累,包括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源条件、企业家素质、产业的成长空间以及创新的文化环境等等。纵观国内外有关中小企业集群已有的论述及观点,由于对中小企业集群考察的角度各有不同,学者们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义也是有所区别的。尽管如此,他们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基本内涵仍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是在某种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中小企业和机构的集合体,在可以不限定产权所属的条件下,形成互相关联的企业群,以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

从世界各国产业集群的历史与现实来看,中小企业集群之所以具有持续的生命力,主要在于产业集群所导致的集群效应以及由此产生的竞争力的提升。这种集群效应的来源,韦伯把它归为集聚经济,他认为,产业集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创业自身的简单规模扩张,从而引起产业集中化,这是产业集聚的低级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靠大企业以完善的组织方式集中于某一地方,并引发更多同类企业的出现。马歇尔(1920)强调外部经济的重要性,认为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专门人才、专门机构、原材料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这种高效率形成外部规模经济,从而促进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以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假设前提,认为产业集聚是由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移动通过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波特运用钻石模式,强调需求条件、关联与支持性产业、因子条件、企业竞争与战略密切配合的重要性。波特(1998)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些区域内由于产业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可以从三个方面影响区域核心竞争力:(1)通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2)指明了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度,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活力是区域发展最根本的内在动力;(3)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加大和加强集群本身,进一步提高了区域的竞争能力。此外,中小企业集群还容易形成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成功的企业集群往往是多工序的产业链在某一地区的集中,这种集群一旦形成,其它地区或大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模仿它的成功要素。

二、江西中小企业产业关联度与集群发展的战略定位

(一)产业关联度的测算方法及其经济含义

实施产业集群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产业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或产业波及效果。产业关联度对发展产业集群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产业关联性越强,越有利于产业的集聚,有利于企业之间通过专业化分工结成紧密协作的生产网络,增强企业的根植性,同时也有利于通过先进企业的带动促进整个产业或产业集群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加快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产业之间的这种联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这种联系愈广泛,愈深刻,则产业的发展就愈能通过聚集经济和乘数效应的作用,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产业关联度可以通过计算其影响力系数和推动力系数来判断。其中,影响力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个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与平均程度的比较。如果影响力系数大于1,就表明该产业的拉动程度超过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影响力系数越大的产业,其拉动作用就越强。推动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增加值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当推动力系数大于1时,说明该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全部产业中居于平均水平之上,系数越大,该产业的推动作用就越强。影响力系数(T[,j])和推动力系数(S[,i])可以通过投入产出数据推导的列昂惕夫逆矩阵和供给逆矩阵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注:分别表示列昂惕夫逆矩阵和供给逆矩阵的元素。

为便于得产业关联度的直观结果,我们将影响力系数和推动力每当综合为一个指标,称之为波及效果系数(J[,i]),计算公式为:

一般而论,影响力系数和推动力系数两者数值都较高的产业,其波及效果系数也大于1,且数值也较高,这种产业部门就产业关联方面来讲,是实施集群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

(二)计算结果及分析结论

根据2002年江西省投入产出调查资料,本文采用42部门投入产出表分别计算出各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T[,j])、推动力系数(S[,i])和波及效果系数(J[,i]),具体计算结果列示于表1。从影响力系数排序结果可以看出,共有22个产业影响力系数大于1,排在前十五位的产业依次为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其他制造业、建筑业和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从推动力系数来看,共有19个产业系数大于1,居前十位的产业依次为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化学工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农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表1 2002年江西省42部门的影响力系数、推动力系数

注:本表数据根据2002年江西省投入产出调查资料整理,因篇幅限制,本表仅列示37个部门的数据

从波及效果系数来看,系数值大于1的产业部门有20个,居前十位的产业是化学工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农业、金属制品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纺织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融保险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建筑业。其中前五位的产业波及效果系数均在1.45以上。这些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推动力系数都比较高。由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具有相当大的规模经济效应或具有自然垄断性质,适宜于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因此,江西中小企业实施企业集群发展的战略应定位于影响力系数、推动力系数和波及效果系数都比较高的工业部门,具体包括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三、加快江西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取向

日、德、美、意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各国政府长期以来对中小企业实施的政策支持与扶植。江西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起步较慢,更需要各级政府在产业政策、企业发展环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根据当前江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取向应侧重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政策目标应包括消除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因素,提高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效能,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和服务体系等基本内容。

(一)提高中小企业政府管理机构的管理效能。中小企业政府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相关法律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资金、技术、发展方向给予指导和扶持;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反映中小企业的要求和愿望;保证中小企业得到政府订货机会等。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关键在于树立全新的政府服务理念,将各级政府的管理视线由关注权力的运行拉回到服务的质量上来,形成管理的服务化。在环境职能上,主要是改善经营环境、维护市场秩序以及为中小企业提供产权保护,贯彻和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等,在制度建设职能上,重点是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各类社会统筹保险及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等,在政策支持职能上,主要是放宽土地政策、产业准入政策等方面;在服务驱动职能上,主要是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设工业园区和专业市场、组织各类展销及协助企业产品推广等方面。

(二)改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融资难一直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需要构建有效的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使中小企业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一是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由政府出资并动员社会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为转移政府风险,可同时建立再保险机制,即中小企业利用信用担保基金向银行贷款,担保基金再向保险公司投保;二是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资金来源应包括政府财政的拨款、出售国有中小企业的收入、从中小企业的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基金等。该基金应重点扶持中小企业的设立、技术创新和风险经营等。该基金的主要用途为:支援中小企业扶持计划;参与投资开放或办理融资担保;投资于中小企业开发公司等;三是在条件成熟时,积极组建地方性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专门落实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支持。

(三)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由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中小企业基金组织和其他社会中介机构分工合作、相互协调,构成广泛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着力构建投资融资、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管理咨询、生产安全、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功能完备的中小企业指导体系和服务服务平台,并以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组织和鼓励管理咨询等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服务。

[收稿日期]2006-04-10

标签:;  ;  ;  

江西省中小企业产业关联度战略定位与集群发展分析_集群效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