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主集中制形成的几点思考_民主集中制论文

关于民主集中制形成的几点思考_民主集中制论文

关于民主集中制形成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主集中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民主集中制的形成既是“分析命题”,又是“综合命题”

民主集中制的形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一个重要但又缺乏深入研究的问题。有的同志在论证民主集中制的形成问题时,认为民主集中制不是由民主制和集中制这两者“综合”而成的,而是从“集中制”中“分析”或分化出来的:“民主集中制就其概念的起源来说,是对集中制的分析所得,因而它是一个‘分析命题’,而不是由民主制和集中制这两者‘综合’而来,因而它不是什么‘综合命题’。”(注:王贵秀:《论民主和民主集中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113页。)其依据是:无产阶级政党只能在专制的集中制和民主的集中制两者中择其一而为之。民主集中制是其必然选择。它的产生是从处于“混沌”状态下的“集中制”概念中“分化”出来的。就像“人”在胚胎时期男女性别还处于混沌状态尚未分化一样。只是因为卢森堡1904年7月对列宁的“集中制”给予“专制集中制”、“官僚集中制”的猜测和误解,起了某种“促进”的影响。以及1905年俄国革命形势迫使沙皇在宪法上作出一些让步的时机,俄国社会民主党布、孟两派都要“根据新的形势调整策略和组织制度”,这时,“民主集中制”概念应运而生。(注:王贵秀:《论民主和民主集中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105-111页。)

笔者以为,以上观点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和外部联系,而没有从事物的内部原因即没有从列宁在创建布尔什维克党的斗争实践中去分析民主集中制产生的必然性。笔者还认为,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制和集中制就不可能有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集中制正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制与集中制“相加”或曰“相结合”而形成的。这种“相加”不是算式之和,而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制与无产阶级政党的集中制各自的合理内核的重新凝聚,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由两个独立的实体变成了一个新的对立统一的实体——民主集中制这个新质。这种“凝聚”既是一个“分析命题”:即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制与集中制都是从各自的母体(一般特征的民主制与集中制)分离出来(这种分离带有独创性质),为民主制与集中制的聚合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同时又是一个“综合命题”:即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制和集中制通过“综合”的作用产生质的飞跃,变成新的质——民主集中制。这就是“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结合的必然结果。

二、“分析命题”的实现是民主集中制形成的必要前提

民主集中制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它的概念是个发展概念。民主集中制的产生,首先是从分析命题开始的。它的任务和作用就是使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制与集中制从一般的民主制和集中制中分化出来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制和集中制从一般的民主制和集中制中的分离,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1.马克思恩格斯在构建无产阶级政党过程中提出的民主原则和集中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产生的思想渊源,也是民主集中制“分化命题”实现的初始阶段。

民主集中制的产生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时代。马恩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既提出了民主原则:“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仅这一点就已堵塞了任何要求独裁的密谋狂的道路……”(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51页。)又提出了集中的原则:“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如果有人向我说,权威和集中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两种应当加以诅咒的东西,那么我就认为,说这种话的人,要么不知道什么叫革命,要么只不过是口头革命派。”(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第378页。)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主原则和集中原则的思想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和民主集中制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头。这是民主集中制的初级形态或雏形。

2.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制和集中制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分析命题的完成,为民主集中制的产生准备了必备的基础和条件。

列宁在创建布尔什维克党和领导俄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原则和集中原则的思想,提出了“民主制”与“集中制”这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首先,“集中制”是列宁在创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过程中提出的重要建党原则。1899年,列宁在《我们的当前任务》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集中制”原则。至1905年,列宁一直强调要按“集中制”原则建党。列宁指出:“党应当是组织的总和”,是“一个整体”。(注:《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8卷第250页。)因此,必须按照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在沙皇专制的白色恐怖下,只有把党建成一个具有严密组织结构和组织关系的系统,党才能战斗。他说:“集中制思想,是从原则上确定了解决所有局部的和细节的组织问题的方法。”它是建党的“唯一的原则性思想,应该贯穿在整个党章中”。(注:《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8卷第236页。)所谓“集中制”,就是要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强调自上而下的领导作用,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以便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统一纪律、统一行动。这就是列宁关于“集中制”的基本思想,也是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重大原则问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列宁的“集中制”原则一点也不“混沌”,而是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观点准确、界定清晰。因而击中了马尔托夫等人和派别的要害,被他们攻击为“专制集中制”、“官僚主义集中制”等。遗憾的是,第二国际的左派卢森堡等人也把“集中制”“猜测”为“官僚主义集中制”。其实,列宁在明确提出“集中制”原则时就阐明了它的鲜明特征:一是党的“地方性活动必须完全自由,同时又必须成立统一的因而也是集中制的党”,二是“力求”把党建设“成为一个以争取政治自由为主要目标的革命政党,同时又坚决不策划政治阴谋”。(注:《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4卷第167页。)这样,无产阶级政党的集中制就从一般的集中制中“分化”出来,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和内涵,与专制集中制、官僚主义集中制和密谋组织的集中制等划清了界限。

其次,列宁在强调集中制的同时,也论证了“民主制”的作用。他说:“现在整个党组织是按照民主原则建立的。这就是说,全体党员选举领导人即委员会的委员等,全体党员讨论和决定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问题,全体党员确定党组织的策略方针。”(注:《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3卷第191-192页。)他还指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民主地组织起来的。”(注:《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4卷第249页。)列宁的民主制思想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党员必须参加一个组织,在党内地位平等,不允许有特殊党员存在;党员可以在党内自由讨论并决定重大问题,处理党内事务;党的领导人员和领导机构由党员或通过代表选举产生,并可以撤换;必须向党员报告工作;接受党员监督等等。这就是说,列宁所说的“民主制”,同“集中制”一样,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特征,成为构建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原则。它是从一般的民主制“分化”出来的,是反对专制主义、官僚主义与个人专断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制”与“集中制”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分化命题”的实现。它意味着“综合命题”的开始,为民主集中制概念的提出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三、“综合命题”的实现是民主集中制产生的必然结果

随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社会民主工党也在新的革命形势和工人阶级的推动下渐趋走向统一。1905年12月,列宁主持召开的社会民主工党(布)代表会议通过的决议“确认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不容争论的”。(注:《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1分册第119页。)1906年3月,列宁在《提交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策略提纲》一文中指出:“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现在一致公认的原则。”(注:《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2卷第214页。)随后,“民主集中制”即被明确载入党章,成为社会民主工党的党规党法。1919年共产国际建立后,民主集中制被列为共产国际及其所属支部(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都必须遵循的组织原则。1920年,还被列为加入共产国际的必备条件,成为世界各国共产党普遍遵守的组织制度。标志着民主集中制“综合命题”的完成。

民主集中制问题,早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会议上就已经提了出来,一直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统一)代表大会成为全党各派“一致公认”的原则。并且第一次正式列入《组织章程》之中,使民主集中制思想从理论形态转化为实践形态,由理念转化为党规党法,转化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俄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有了这种需要。特别是俄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自身发展有了这种需要。这不是一个“分化”的命题就能解释得了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伟大理论的产生,都是一定历史逻辑的必然。“每一时代理论的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势,并且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65页。)民主集中制概念的产生也不例外,其“综合命题”的实现,当然也有其历史必然性。具体表现在:

1.1905年革命形势的发展,为民主集中制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民主集中制概念产生于1905年底1906年初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总结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经验,适应1905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新形势,要求维护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以便更好地担负起领导俄国民主革命、进而推进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

众所周知,在俄国沙皇反动专制政权的统治下,党的组织必须是秘密的,强有力的。这时党的集中统一比什么都重要。列宁多次说过,“在秘密工作的条件下,彻底实行党内民主化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条件下,‘选举原则’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注:《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2卷第82页。)这时,党的集中统一比什么都重要。由于1905年俄国革命高潮的到来,迫使沙皇颁布了“十·十七”宣言,俄国出现了短期民主气候。在这种情况下,“党的活动的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集会、结社、出版的自由已经争取到了”。为了使党的活动“适应新的条件以及胜任地解决新的任务”,“必须加紧按照新方式建立组织,必须让大家讨论新的方法,必须大胆而果断地确定‘新方针’”。(注:《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2卷第77页。)于是,民主集中制就应运而生。

2.为了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是民主集中制产生的主要内因。

列宁认为,按照什么样的组织原则建立党,是直接决定党的面貌和战斗力的大问题。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自成立以来,没有形成一个各派都遵守的章程和组织原则,党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特别是党的“二大”分裂为布、孟两派后,党内有些人还酝酿成立第三党(或集团),党正面临新的分裂的危险。1905年革命的新形势,使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统一问题提上了全党的议事日程。是年下半年,党的统一时机已经成熟:第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要求有统一的党来领导。第二,“社会民主工党的党员绝大多数都不满意党内分裂而要求统一”。第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以及今年5月间孟什维克的代表会议,都正式承认了统一的必要性”。(注:《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2卷第85页。)列宁指出:统一是必要的,但是,问题还必须善于统一,必须有力量达到统一。他清醒地认识到,“要制止分裂,单靠愿望是不够的,应该知道怎样制止。制止分裂,就是合并为一个组织……而应当立刻着手研究出这个共同的统一的组织的类型”。(注:《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1卷第152页。)而“合并的真正困难”在于:“第一,必须制定组织准则,制定所有人都必须无条件遵守的党章;第二,必须合并党的一切平行的、互相竞争的地方和中央的组织机关。”(注:《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1卷第153-154页。)为此,列宁在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提出了“民主化”和工人化”的口号,并要求加快全党民主化的进程,不久,列宁在为《无产阶级斗争报》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充分肯定了“实行彻底的集中制和坚决扩大党组织的民主”的原则。(注:《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1卷第325页。)从这句话本身就可以看出:列宁的“彻底的集中制”里并不包含党内民主,因为“集中制”是在秘密条件下采用的唯一正确的组织原则。只有在新的条件下,党内民主化才可能彻底进行。

3.民主集中制的产生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民主制和集中制都是在构建无产阶级政党过程中提出来的重要组织原则。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历史经验说明,党内的民主与集中都是有条件的,它们之间甚至是互为条件的,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则是建立在党员主体意识的增强和能动性发挥的基础之上的。不以自愿为基础,就不能做到真正的集中。集中是民主的实现过程。只讲民主不讲集中,民主必然缺乏实现的渠道和保障;只讲集中不讲民主,集中必然变成少数人的空忙。要充分发挥民主制与集中制的优势,有效克服各自的弊端,只有把民主制与集中制的精华进行“综合”,才是唯一正确的途径。

综上所述,民主集中制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的产生既是分析命题,又是综合命题。民主集中制决不是民主制与集中制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纪律和统一意志的内涵极为丰富的新的质。

标签:;  ;  ;  ;  ;  ;  

关于民主集中制形成的几点思考_民主集中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