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具体的介绍,提出了混凝土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及其有效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使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质量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使混凝土结构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采取专业的施工技术,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在有效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帮助施工单位降低工程造价。
1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1 混凝土配置
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原材料主要为水泥、砂石以及水。水泥是混凝土配置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必须结合环境特点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等各种条件选择最为适宜的水泥,与此同时必须保证水泥强度等级、体积安定性以及硬化时间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如果工程强度较高,同时具备较快的硬化速度,应当选择硅酸盐水泥。如果是具备较大浇筑面积的普通建筑,通常选择具备低水化热的水泥。应当结合不同建筑其实际设计以及要求,选择最为适宜的水泥类型。
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通常所采用的水为饮用水,同时要保证水的碱含量、PH值、氯离子含量以及不溶物含量均能够满足混凝土的用水标准。如果混凝土配置过程中所采用的是不符合标准的水源,会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受到直接影响[1]。此外,如果将未经处理的海水应用于混凝土的配置过程,水源内过多的氯离子常常与钢筋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影响整个建筑的安全性。此外,不合格用水还会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导致混凝土结构质量降低,进而使整个建筑质量受到影响。因而,必须严格按照用水标准选择水源。
此外,砂石也是混凝土配置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将砂石与水泥以及水拌和后即可制成混凝土并投入施工使用。砂石中常常含有有机物、硫酸盐以及泥等,这些物质的拌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导致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降低,进而影响整个建筑的施工。因而,在砂石运用过程中,必须检测砂石的含有物,保证所选择砂石其有害物质含量能够满足相关标准。
1.2 混凝土运输
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不存在凝结以及分离等各种不良情况,使混凝土具备较强的流动性。因而,必须对其运输时间以及运输距离进行有效控制。如果在运输工作结束以后发现混凝土存在凝结或者分离等现象,必须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在混凝土运输之前必须合理安排其运输道路、时间以及速度。
1.3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尤为关键的一个步骤,混凝土的配置以及振捣工作均需要结合混凝土浇筑来开展。对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顺利完成。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使浇筑的连续性得到保证,做好混凝土质量的检测工作,控制模板结构以及钢结构的质量,对振捣以及搅拌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此外,还需对模板结构的位置以及钢筋结构加强重视,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其变化情况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一旦因疏忽而导致模板结构位置或者钢筋结构发生变化,极容易引发各种后续问题,进而使整体建筑质量受到影响。因而,在混凝土的整个浇筑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标准来开展各个环境的工作,进而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1.4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振捣可以实现浇筑结束混凝土的均匀分布,进而使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得到保证。其作用机理为: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常常形成模板缝隙,而振捣作用可以将这些模板缝隙填满,从而建立一个稳定并且安全的混凝土结构,进而对各种后续安全问题进行有效预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想保证振捣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将人工以及机器进行有效配合,以设备为主,人工为辅。
1.5 混凝土养护
在整个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养护工作意义重大。混凝土养护工作主要包括浇筑前的材料养护以及浇筑后的墙体养护两个部分。材料养护就是合理保管并且保护材料,结合实际情况对材料进行有效配比,因经过长期存储混凝土材料会发生变质或者损坏等各种情况,因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得储存过多混凝土材料[2]。此外,还需合理安排材料置放环境。浇筑后的墙体养护就是建筑环节结束前,首先将模板拆除,做好墙体的检查工作,看其是否存在裂缝等各种情况,浇筑工作结束2天以后,做好直接裸露墙体的保护工作,以防出现墙体损坏等各种不良现象。
2 混凝土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及优化措施
2.1 出现混凝土裂缝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是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具体包括表面裂缝、深度裂缝以及贯穿裂缝。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常常是由于混凝土自缩、温差、水泥热化、以及钢筋生锈等原因而引起。混凝土自缩通常是指混凝土结构硬化过程中,由于其自身无法进行适宜的水分交换,导致混凝土体积的产生,进而导致一定程度以及数量裂缝的出现;温差通常是指混凝土结构施工结束以后,如果混凝土外部温度变化较大,混凝土内部结构与外部极容易出现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结构受到影响,进而导致一定程度以及数量裂缝的出现;水泥热化则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选择了不适宜的水泥,进而导致水泥热化现象的出现,随着热量的不断释放出现上述温度差,进而导致裂缝的产生;钢筋生锈是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钢筋发生了生锈的情况,或者使用混凝土过程中条件不适宜,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碳化,进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要想避免上述各种因素导致的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具体包括控制温度,或者针对不同环节采取适宜的强制降温措施。
2.2 制作不规范
在混凝土结构实际施工过程中,另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便是不合理、不规范的原料准备以及制作。这种问题的出现常常是由于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不足或者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引起。在原料准备以及配比过程中,如果所使用的水泥、砂石以及水无法满足相关规范,极容易导致所制作混凝土实际性能存在较大问题,使后续施工质量降低,进而导致整体施工质量受到影响[3]。在混凝土浇筑以及振捣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不具备足够的专业技术,常常出现浇筑不规范以及振捣不均匀等各种问题,使混凝土裂缝产生,进而使后续施工工作受到较大影响。此外,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养护技术也是施工质量不高的一个因素。
要想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就必须严格选择并且保存材料,按照相关规范对材料进行配比,做好材料的调配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安装并且拆除模板。此外,还需对监督管理条例进行不断完善,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其施工技术水平,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进而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避免。
3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高低会对整个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而,要想使建筑质量得到提升,就必须不断完善并且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对各种安全问题进行有效避免,进而使建筑稳定性得到保障。只有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不断完善,做好各种影响因素的控制工作,才能使我国建筑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木中.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探讨[J]. 建材发展导向: 下, 2017, 15(1): 260.
[2]龚剑.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 绿色环保建材, 2018, (09): 179-180.
[3]滕江. 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17, (30): 42-43.
论文作者:方肖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砂石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