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为了减少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发生,了解在校护生对护士针刺伤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她们进行针刺伤相关职业防护的系统性教育。方法 对在校护理本科专业共160名护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大多数护生对针刺伤危害有正确认识,掌握防护措施,而对医院感染护理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针刺伤后执行护理风险管理职业防护报告制度,报告程序,建档进行风险评估,追踪处理的仅有20%。140名(87.5%)护生发生过针刺伤,共发生 235 例次,人均发生1.469 次。结论 实习护生对针刺伤的防护认知和行为提升与护士自身因素及医院关心重视程度有关,医院应加深实习护生对职业风险管理意识和行为督促教育,并为临床护士提供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提高防护的依从性,提高执行率。建议护理院校增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对即将参与临床实习的护生们开展多形式的相关知识教育,弥补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欠缺,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切实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关键词:针刺伤;实习护生;防护
针刺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生的最严重的职业性危险因素之一,最容易引起血源性疾病感染。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的高危人群,而实习护生作为护理队伍的特殊群体,由于实践技能不足、缺乏临床经验及针刺伤防护知识,更易成为职业损伤的“易感者”。针刺伤重在预防,本位对已经走上临床实习阶段的护生,进行针刺伤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调查,根据调查情况了解本科实习护生对针刺伤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的真实情况,并分析相关原因,从而为护理管理,教育者提供依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针对在校的目前在各个三甲医院的本科实习护生对针刺伤的认知状况进行调查。纳入标准:本科护生,实习已满七个月及以上,共160人。
1.2方法
自行设计实习护生对针刺伤的认知情况调查表,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实习护生针刺伤认知状况调查表。向各大医院实习护生发放电子问卷,以不记名的方式填写,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60份,回收率为100%。
2 调查结果
调查分一般调查和针刺伤知识认知状况调查。具体内容见表1和表2。
表1 一般情况调查结果(%)
3 讨论
3.1 增强护生接受职业防护培训,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出现,医院要定期对实习生尤其是刚刚走向临床实习岗位的护生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实习呼声的安全防护意识,避免出现一些不安全的行为,是实习护生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从而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比如说,临床工作中注意手套的使用,注意医疗锐气的处理,当发生针刺伤的现象要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处理,有效避免染病现象的发生。
3.2增强护生接受之一防护知识教育的意识,从表2的结果看来,即使是已经进入实习的护生对防护知识不知道的比例也很大。护生防护知识的缺乏可能是影响防护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护生接触临床的第一门课程开始,教师就应将职业防护知识渗透至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会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逐渐认识到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面临的针刺伤这一职业暴露,同时,在临床实习是,带教老师应该加强自己所带教的学生针刺伤的相关职业防护知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学生,做到放手不放眼。
3.3将针刺伤的职业防护措施贯穿在护理教学系统,与表1、表2有关的相关知识在《护理学基础》及其他专科护理教学中应贯穿其中,比如在讲到“传染病的护理”时,向护生强调经体液,血液传播的疾病主要有哪些,据报道,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传染,如感染性肝炎,艾滋病等,80%以上临床护士都有被针刺伤的经历[1];在向护生演示操作时向护生强调进行哪些操作时需要带手套,如抽血,静脉穿刺,伤口换药,处理血液污染的器械,持血标本等,虽然戴手套不能防止针刺伤,但可以减少血液进入人体的量而减少感染的机会;再讲到“注射,标本采集”时,必须向护生加强预防针刺伤的教育。在操作演示过程中教育护生规范操作,正确回套针帽的方法,禁止讲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任何时候不要弯曲后弄直针头,针头使用后立即丢弃到锐器盒中,不要将手伸入锐器盒内。处理针头的时候不要太匆忙,不要徒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头与针栓,。为不合作的患者做治疗是必须有他人协助。防止注射针头及利器刺伤手套和皮肤。①一旦发生需要立即紧急处理:一旦发生针刺伤,应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顺上出的血液,再用肥皂液或大量的流动水冲洗,冲洗后用2%碘酊,70%乙醇消毒,并包扎伤口[2]。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3],纠正护生受伤后的侥幸心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将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在伤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防止误伤。②预防性用药。24h内到保健 科抽血查乙肝、丙肝病毒抗体或梅毒、HIV抗体,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高效价球蛋白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③暴露后的报告及处理程序:发生职业暴露后30min内向本科护士长报告(注意给暴露者保密),护士长应对其暴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进行评估,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填写致伤原因、过程、损伤程度、部位)。先上报护理部,再上报医院感染办公室。
3.4 增强护生针刺伤后及时报告的意识 学校及医院应该从实习开始就加强实习护生对针刺伤上报流程知识的教育,护生在针刺伤后,除了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之外,并及时上报医院的相关部门。使相关部门能够定期分析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从而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
3.5重视人文关怀。护生面临新的环境、新的角色需要适应,操作技术的不成熟、对工作科室归属感缺乏等原因,常会感到恐惧和无助,医院及科室应重视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使护生更好地适应临床角色。
3.6增强机体免疫力,定期体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在实习之余发展更多的业余爱好,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定期体检,实习前期护生应进 行必要的预防接种,有效预防临床上各种通过血液、体液、皮肤黏膜传染的疾病。
4小结
随着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护生的职业安全显得尤为突出。鉴于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医院、学校、教师应不断加强 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与管理,提高护生对职业防护知识的认知度,树立正确的观念及掌握安全规范的护理操作,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尽量避免针刺伤的发生。从而达到“知 ”、“信 ”、“行”之间的相互统一,以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杏娟;护理工作与医疗质量.重庆市护理工作者座谈会纪要[J];重庆医学;1980年01期
[2]今晓霞;护士发生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方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21期
[3]申良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16
论文作者:罗玉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6
标签:针刺论文; 防护论文; 职业论文; 发生论文; 针头论文; 护士论文; 医院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