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放射影像学检查;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致残类疾病,好发于青年人群。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其一,遗传;其二,环境[1]。及早提高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关键举措,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放射影像学检查方式,继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数据参考[2]。本文将比较分析三种不同放射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诊断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32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按照不同诊断方法分为螺旋CT组、X线平片组、磁共振组。螺旋CT组中有32例男患者、12例女患者,平均年龄为(32.2±1.4)岁;X线平片组中有30例男患者、14例女患者,平均年龄为(31.8±1.7)岁;磁共振组中有31例男患者、13例女患者,平均年龄为(33.3±0.5)岁。
1.2方法
1.2.1螺旋CT组
螺旋CT组采用64排128层Light Speed螺旋CT(GE公司生产)进行扫描检查,取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仰卧位,扫描患者的全脊柱、骶髂关节(扫描参数:2mm螺距、3mm间隔、5mm层厚),扫描结束后根据实际需求重建图像,形成多平面图像。
1.2.2X线平片组
X线平片组采用X线机( Simens Aristos Vx plus)进行拍摄检查,拍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骨盆和脊柱正位片。
1.2.3磁共振组
磁共振组采用磁共振15T(MAGNETOM Avanto,采用常规 T1W1、T2W1序列观察横断位以及斜冠状位)设备仪器检查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骶髂关节。
1.3观察指标
分析三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不同分级(0级、I级、II级、III级、IV级)的检出率。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X线平片组与螺旋CT组在0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组在0级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组与螺旋CT组(P<0.05);螺旋CT组、磁共振组在I级、II级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组(P<0.05),螺旋CT组、X线平片组、磁共振组在III级、IV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X线平片组与螺旋CT组在0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组在0级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组与螺旋CT组(P<0.05);螺旋CT组、磁共振组在I级、II级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组(P<0.05),螺旋CT组、X线平片组、磁共振组在III级、IV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显示三种不同检查方式具有优势与劣势。磁共振诊断方法能够直观显示脊髓病情,但是所花费用较高且检查时间过长。X线平片诊断方式操作简单且成本低,但是会对骶髂骨造成一定程度影响,继而出现误诊情况。螺旋CT诊断方法具有诊断速度快且可连续采集数据,相比起X线平片诊断方式能够更为清楚显示患者的具体病情,但是显示关节间隙模糊且变窄[3]。
综上所述,X线平片诊断方法、螺旋CT诊断方法以及磁共振诊断方法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临床需根据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放射影像学检查方式。
参考文献
[1]宋习忠,韦素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影像学检查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7):1415-1418.
[2]周萍丽.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X线、CT和MRI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0):117-120.
[3]刘志飞,李亮洁.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1):192-193.
论文作者:李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磁共振论文; 关节论文; 螺旋论文; 强直性脊柱炎论文; 检出论文; 患者论文; 方法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