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人民医院2016年—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_白映涛,常恩,张越,刘金凤

(中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中江 618100)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做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反馈工作,促进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6年—2017年共314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314例不良反应中,男女之比为1.04:1,男性略多于女性;超过 60岁的老年患者190例,占60.5%;其中以静脉给药的方式为主,占75.2%;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占30.3%,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占24.8%;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35.7%,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占32.8%。结论:应提高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水平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6-0354-03

Analysis on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ports in Zhongjiang People's Hospital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our hospital so as to promote clinical use of drugs ,to make sure the use of drugs are rational, safe, effective, and ensure patient safety. Methods The 314 ADR reports ,which occurred in 2016 to 2017,were analyzed by a descriptive research method. Results Among the 314 cases ,male cases out numbered the female cases with the ratio of M:F=1.04:1;190 cases weire elderly at the age of more than 60 years of age,which accounted for 60.5% of the total ;then chiefly though IV;the antiibiotic ADRs accounted for 30.3%, Followed by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medication accounted for 24.8%;skin and appendage impairment cases were the most with a percentage of 35.7%, Followed by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damage, accounted for 32.8%;Conclusion To lessen or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ADRs ,monitoring and publicizing of ADR knowledge should be emphasized.

【Key words】ADR;Monitoring; Statistics;Analysis

药品不良反应(ADR)与医疗安全息息相关,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因ADR引发的医疗纠纷日益增多,随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1],ADR监测工作在我国已深入开展,ADR的监测已成为减少和预防ADR、保障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我院ADR的发生情况和探讨ADR的易感因素,通过对我院2年来收集的314例ADR报告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我院ADR发生的特点,降低ADR的发生率,从而保障临床用药安全[2]。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我院2016年—2017年的ADR报告,剔除不完整、超时限等不符合要求的报告,有效报告共314例,其中2016年145例,2017年169例。

1.2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

将314例按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物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相关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ADR的类型

2016年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45例,其中一般 105例,占72.4%,新的一般39例,占26.9%,严重1例,占0.7%,新的严重0例。2017年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69例,其中一般 125例,占74%,新的一般37例,占21.9%,严重4例,占2.4%,新的严重3例,占1.8 %。严重报告及新的严重报告呈现上升的趋势。见表1。

2.6 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分类构成比

314例ADR报告中,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有112 例,占35.7%,居首位,具体见附表6。

3.讨论

3.1发生的ADR的类型情况

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判断标准和制度[3],我院2016年、2017年收集的314例ADR报告中,一般为230例,占73.2%,新的一般76例,占24.2%,严重5例,占1.6%,新的严重3例,占1%。新的和严重报告数量共84例,占报告总数的26.8%,低于国家2017年度新的和严重报告数量占同期报告总数的比例30.3%。提示我们在关注药品疗效的同时,要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上报,避免漏报。

3.2 发生ADR的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在上报的ADR中,男性160例,占50.9%,女性154例,占49.1%,男性发生率略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04:1。年龄最小者1个月,最大者93岁,从统计结果来看,年龄(≥60)的发生率较高。分析原因如下:(1)老年患者各器官系统发生功能减退,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的蓄积,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及安全幅度均明显下降,因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2)多数老年患者合并多种慢性病,联合用药较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3)临床用药对老年患者未调整剂量。因此临床对老年患者用药时应充分考虑老年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老年患者用药剂量的个体化调整。且在用药过程中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测,采取个性化用药方案,尽量减少联合用药,可间隔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3.3 用药途径

314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有236例通过静脉方式给药,占总数的75.2%;口服给药59例,占总数的18.8%,局部用药19例,占总数的6.1%,其中主要是雾化吸入给药。静脉给药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给药方式,且更易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由于静脉给药方式药物直接进入人体无吸收过程,直接分布到组织、器官,生物利用度高,大量使用注射剂尤其通过静脉滴注给药使得过敏源易于进入血液及组织,引起严重不良反应[4]。所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选取口服吸收良好的抗菌药物品种,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1)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给药的患者(如吞咽困难者);(2)患者存在明显可能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情况(如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病变或肠道吸收功能障碍等);(3)所选药物有合适抗菌谱,但无口服剂型;(4)需在感染组织或体液中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以达杀菌作用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5)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给予紧急治疗的情况(如血流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等);(6)患者对口服治疗的依从性差。肌内注射给药时难以使用较大剂量,其吸收也受药动学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只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轻、中度感染者,不宜用于重症感染者[5]。

3.4 ADR的临床表现与药品的关系

在上报的ADR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95例,占总数的30.3%,比率最高,其中最高者为β-内酰胺类药物,为64例,占67.4%,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为28例,占29.5%,引起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抗感染药物主要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钠引起的皮疹居多。胃肠系统损害药品不良反应中主要以喹诺酮类药物居多。其中以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和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引起抗胃肠道反应较多,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等。

β-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因其高效、低毒、抗菌谱广的优点,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引起的过敏反应(包括严重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等)病例数日渐增多,所以首先应严格强调适应症,防止滥用;使用前采用皮内注射的方法做过敏试验。

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引起胃肠道反应较多,还有皮肤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等,临床上也存在部分适应症不适宜现象。38号文件规定:医疗机构要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其次,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78例,占24.8%,其中主要以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居多,可能的原因为:(1)个体差异:患者由于体质、性别、年龄、病理状态等的不同,中药注射剂中含有多种蛋白质,糖类等物质,进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故少数过敏体质的人用药后就易发生过敏反应。(2)生产质量:在制备过程中,中药注射剂中的毒性成分可能增加、杂质未除尽等均可引起不良反应。(3)储存运输: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等) 可使其质量发生一定的变化等。所以我们在临床使用中应做到:(1)严格把握药品适应症,防止无适应症用药;(2)选用正确的溶媒与其配伍,并全程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3)对有严重过敏史的患者用药应慎重,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积极救治。(4)保证药品质量,应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条件储存、运输。

综上所述,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伤害,需严格把握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及相关禁忌症等,用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同时关注药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防范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并按时上报不良反应,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林卫.绵阳市中心医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2,2,34-37.

[2]郭代红,陈超,马亮.2009-2013军队医院678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10,300-305.

[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7年)的公告(2018年第3号).

[4]袁晓明.1419例新的或(和)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137-139.

[5]钟南山,万希润,马小军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1-2.

论文作者:白映涛,常恩,张越,刘金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中江县人民医院2016年—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_白映涛,常恩,张越,刘金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