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德育的四个关注点论文_吴洁敏

情智德育的四个关注点论文_吴洁敏

吴洁敏(无锡市广瑞实验小学 江苏 无锡 214011)

摘要:情智德育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德育,其核心思想是情智交融,启智育德。由于情感和智慧是人的独特生命现象,所以情智德育是教师以自身启迪生命发展的智慧,促进学生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其根本走向是关注生命的自然性,关注生命的差异性,关注生命的主体性,关注生命的体验性,促进每个学生情智共生,以实现个体生命的总体生成。

关键词:情智德育;内涵;生命成长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033-01

情智德育是以发展学生的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为育人指向的德育。所谓情感,是人的体验与感受的表现,是生命中最活跃的因素;而智慧则是人的高级综合能力。柏拉图认为,最勇敢、最智慧的心灵最不容易被任何外界的影响所干扰和改变。教师和学生作为情智德育的主要构成要素,都是涌动着生命活力和智慧发展潜能的生命体,两者复杂交互的相互影响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活动的过程,教师应以健康饱满积极的情感,唤醒每个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提高每个生命个体成长的觉悟。在这过程中,只有把握和遵循生命成长规律,依托生命自然的“天力”,尊重生命个体的差异,培育生命主体的潜能,发展生命体验的灵性,才能使每个生命个体跃动生命的活力,在陶养生命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一、顺木之天,关注生命的自然性

“顺木之天,各致其性”,教育理应顺应个体生命成长的规律,体现成长的自然需求,引导和激励学生依托自然赋予的生命潜能提升实践能力和发展生命灵性。现代德育拒绝说教,反对给学生灌输大道理。如卢梭所说,道德教育不是简单地告诉儿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通过“榜样”的引导,情感的熏陶,并通过实践行为和美德践履,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心灵,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因此,生命成长的动力应该依托生命自然的“天力”,体现生命成长的天然需求,以学生的身心、情感、智慧、道德为基实,通过情感陶冶和心智培育,激发生命个体的内部潜力主动成长。

新课改实施以来,德育正在回归自然、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并对生活德育、生态德育、生命化德育等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正是为了遵循儿童个体生命的成长需要。如通过艺术熏陶、科学熏陶、大自然熏陶、榜样精神熏陶,都是为了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身心发达、体脑健康、天性发展、和谐完整的“自然人”。由于人的灵魂是自由的,因而具有无比丰富性,而情智德育的本质就是“心之生”,是学生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二、因材施教,关注生命的差异性

世界上之所以没有一模一样的生命,是因为遗传基因、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的不同,其差异性呈现在兴趣爱好、动机需求、认知智能等诸多方面,他们的感情、思维、行为习惯、创造能力的差异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往往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一些困惑和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教师应看到每个生命都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为他们身上都隐藏着属于自己的个性特色和智慧潜能。

情智德育就要求教师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关注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有效唤醒生命意识,最大限度地激活那些被学科成绩排名遮蔽的“人的价值”,不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因为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是什么和自己能干什么,他必须去尝试,而在尝试和实践过程中,人都会有失误,只有在知错就改、转败为胜的过程中,生命才会有活力,所以情智德育应该是包容的。

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自己的教育智慧,唤醒和激发不同个体的创造潜能,把学生思维的旁逸斜出或标新立异,视为独特的生命现象,不能用教师自己的思想去代替学生的思想,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用赞美、赞识的目光去发扬每个生命独一无二的潜能,激活不同生命活泼、内隐的生命潜流,使每个学生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无限能量,让灵动的智慧熠熠闪光。

三、唤醒激发,关注生命的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的目的观应着重强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锻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由于学生作为生命成长中的个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被动性、依附性、模仿性等特征,所以情智德育应该倡导在尊重生命主体的基础上,通过伙伴关系式的精神沟通,全身心投入对话,教师应以振奋、豁达、昂扬的积极情感,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伴随各种活动设计,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使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生命特征,促进学生从自在主体向自为主体的转变。

情智德育是冶情和育智的统一,这在客观上要求教育活动中须调动认知和情感这两方面的积极性,在激起学生认知需要的同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而各类教育活动应加以有效地规范、科学的组织和正确的引导,才能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如学校在民主型班集体创建活动中,我们十分重视学生主体性素质的建构,从创设激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环境,培养学生参与管理和提高自我规范管理的能力、发挥班级集体智慧的优势、强化班级文化情智管理的育人功能等,其目的就是依托民主管理班集体建设这一平台,通过唤醒和激发,在实践锻炼中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竞争意识、主动参与意识和社会适应性,并把生命个体内部的天赋本性引发出来,在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让每个生命个体焕发自主的色彩。

四、经过过程,关注生命的体验性

朱小蔓教授认为,体验不是单一的认知活动,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笔者认为,体验是在经历和感受的基础上,获得对人生理解的过程,这需要引导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并全身心地投入,学生才能在亲历中得到深刻体会和感受。为此,情智德育的实施路径是既要在课程德育中通过对课程资源的讲授,启发和激活学生的道德情感,更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参与和感受生命发展的精神需要,并找到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广阔空间。特别是要通过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社团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场景中,去发现、感悟、体验生活的道德性,并内化生活的道德要求,建构和生成生命个体的优良德行。

如我们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常常带领学生走近社区道德模范、组织雏鹰争章活动、开展争当道德小标兵活动,让学生熟悉了解身边的先进人物,走进他们的理想、动机、期望等精神世界,真实地发现、感悟、体验生活的道德性,在移情理解中使他人他物融入“我”心,在相遇、相知、相通的过程进入道德体验的理想境界。

论文作者:吴洁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3月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  ;  ;  ;  ;  ;  ;  ;  

情智德育的四个关注点论文_吴洁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