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安防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黄敬

社区安防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黄敬

深圳达实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社区安防系统中的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的社区不再是一幢幢被动的建筑,可以实时的对家中的情况进行观察,有危险进行提前预警,使社区更加舒适和安全。

关键词:物联网;社区安防;安防系统;TCP/TP;建设

社区安防系统在社区规划范围内的若干个小区的物业管理和安全维护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社区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高效感知、传输和处理能力应用在社区安防系统中,可以极大提升社区的安全监控和应急设施的工作效率。

1.现有社区安防技术现状与需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社区安防的要求向数字化、高度智能化发展的呼声愈来愈高。很多厂家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把一些现有技术的设备经过简单改造后通过合理的集成手段实现部分的智能化要求。但碍于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并不能做到一个质的突破,并且集成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整套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各个厂家所生产的设备一般通讯协议不同,整合时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很多到最后就成了不同厂家产品的简单安防功能组合,这不仅失去了提升社区安防技术先进性的初衷,更让使用者面对诸多产品的使用问题而却步。社区安防系统应着重解决报警灵敏度与最大限度减小误报的关系,例如:通过对感应器的编程或身份自动识别,区分主人与入侵者;家居安防系统应包括火灾报警系统;重视产品及系统的易用性、简单化。应用科技的目的应使操作、编程更简单,更经济,而不是更繁琐。物联网时代的社区安防应连接照明设备、警报器、网络摄像头、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为家和社区提供全天候的保护。如果警报器激活,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将开启照明设备和警报器,侦测任何可能的入侵者,并将信息发送到您的手机上。您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查看情况,确保一切无恙。如果是虚假警报,只需重置警报器,即可放心地投入工作。

在外出时,可以在触控屏上启动预编程的“外出”模式。安保系统将激活,设定一定的场景,吓退潜在的入侵者。还可以通过手机或笔记本电脑掌控家里的情况,给社区居民带来从未体验过的安全感。

2.系统总体框架

社区安保整体系统共包括4部分:社区人员管理系统通过设置防护区域和进出人员身份识别系统来对人员进行管理,进而保护社区和人员的安全;车辆进出管理系统通过RFID技术和视频结构化描述技术相结合,对社区进出的车辆发放射频识别标签卡,一旦车辆行驶进入到放置阅读器的有效范围内时,阅读器就会自动识别车辆的ID号码,然后该系统会将此ID的相关信息和抓拍到的图像传送到后台中的系统进行对比,如果是已经授权的车辆则开启自动道闸,否则一并交由小区保安处理,这对用户和管理人员都比较方便;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各种现代视频技术,实现无人监控,实时分析图像,能及时与110、用户手机、客户的固定电话相连接,以电话、警报或者发送短信等方式进行报警,并同时对现场的情况进行拍照和录像,以便进行调查和取证,在最大的程度上保障了社区的安全;室内安保预警系统在社区居民外出时可以完成对家电智能控制与室内防火防盗的远程监控,提高室内安全。

3.物联网在社区安防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社区安防系统主要由前端传感器、信号传输系统和系统操控中心组成。物联网参与的社区安防系统信息量庞大且复杂,涉及面广,需要的关键技术。

3.1传感器应用技术

物联网基本单元是传感器,传感器利用感知部件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同时通过自身的动态组织对布置区域内的信息进行感知和收集,将被监测对象的电磁信号变化以数据的形式传送给网络系统,并接收来自网络系统做出的相应指令,实现监测和自动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感器在不同领域中应用时内部节点构造也不同,一般情况下传感器设备由传感装置、处理器装置、能量提供设施和无线通信设备组成。传感器节点处理器装置多采用小型嵌入式系统,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储存能力和通信能力较薄弱。

物联网在社区安全系统中的常见应用是通过传感器来采集社区周围环境,监测天气温度、湿度和压强等。社区安防系统的信息感知和采集有如下特点:

(1)采集的信息具有复杂性,需要感知的信息种类过多。社区安防系统传感器不但需采集社区周围的灾害隐患信息和社区内一些电力设施的使用状况信息,还要采集社区内公共设备以及人员进出等信息。

(2)信息感知和采集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多。网络技术的应用遍布于社区甚至生活的各个角落,而这些网络信号会对传感器的工作造成一定干扰,影响传感器采集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对感知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较高,类似于火灾等安全隐患的监测是社区安防系统工作的重点之一,所以要求社区信息传感器必须将社区内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监测情况及时并准确地传达到社区安防网络系统,以方便社区及时做出相应对策,减少安全隐患。

(4)对智能化水平要求较高,社区占地面积及活动范围较大,涉及的事物较多且杂,需要交换的信息和数据量较庞大,因此要求社区信息传感器的智能化水平高,不仅需要社区信息传感器对监测的状况和收集的信息做出一定的基本判断,同时还要对发生的紧急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将相关情况优先向网络系统进行反馈,以便社区尽快发现状况并进行具体深入的应对处理,从而提高社区信息监控处理效率和安全防护水平,确保社区安防系统高效运作。

3.2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通过大量的有通信功能和计算功能的传感器子节点,运用组织的无线通信方法进行子节点之间的信息传递,完成指定功能的智能化网络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子节点分为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Sink节点)和任务管理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对监控检测区域随机分布传感器节点,这些传感器节点自行组织成网络。在对采集数据简单处理后传输给其他节点,再把数据输送给汇聚节点。汇聚节点通常与任务管理节点互联网相连,直接传输接收的数据。另外,任务管理节点也可对汇聚节点进行任务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可以探测电磁、温度、噪声,以及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能应用于救灾、环境、医疗、家居等多种领域。社区安防系统中可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技术安置多个视频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方式组成分布式监控网络,对监控区域内的视频信号进行采集,实现对社区内的实时监控,不仅可以监测社区内的环境气候变化,还可以及时监测灾害隐患。另外,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技术对社区内部的居住安全进行监控,保证居民人身、财产安全。

3.3远程控制与监控模块

家庭智能化网关提供通过拨打家中的电话或登陆Internet,实现对家庭中所有的安防探测器进行布防操作、远程控制家用电器、照明及其他自动化设备。电话远程控制:智能网关嵌入电话语音模块,通过用户电话线路实现电话报警功能。通过网关电话语音模块可进行远程布防等安全操作。通过网关电话语音模块对所有家电、照明系统进行远程电话控制。智能网关对室内的照明、家电设备实现无线射频控制功能。INTERNET远程控制:通过Internet对家居内的家电、灯光、插座、安防探测器进行远程网络控制。通过Internet对家居内安防系统进行远程撤布防、消警、报警查询等功能。通过Internet远程监控家中的家居环境,可对网关界面全面操作与管理。

结论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住宅社区中的设备和系统进行监控和统一的管理的方案和实施方法,并且基于飞邻物联网平台,针对社区的社区人员管理系统、车辆出入管理系统、视频监控安全系统和室内安保预警系统与物联网平台的集成进行了具体研究,并对物联网在社区安保中的具体应用做了分析和规划。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住宅社区,提升了住宅社区智能化系统的功能,丰富了社区的内涵,使得社区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舒适、方便、高智能的现代化生活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刚.物联网理论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左袖阳.社区治安安防控体系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3]罗结虎.基于物联网的小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2011

论文作者:黄敬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  ;  ;  ;  ;  ;  ;  ;  

社区安防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黄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