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市场化运作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果转化论文,高校论文,系统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作为联系产学合作的桥梁,在高校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该系统运作的效率和有效性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能否建立起一个适合高校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不仅关系到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进程,而且关系到高校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社会资金运作的效率和有效性。
然而在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却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许多高校每年有大量的科技成果通过评审,但每年在企业中得到转化的成果却凤毛麟角;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到处向高校要项目,出现了不少企业盈余资金缺乏适合企业特点的项目投资现象。
由此可见,高校建立市场化运作的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已成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2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因素分析
2.1 科技成果的定价问题
在校企科技成果交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如下一种现象:企业选中了某项科技成果,高校也希望将此项成果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然而在科技成果转让价格上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从而导致该项科技成果转让的失败。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在开发该项成果时投入的成本高于企业愿意支付的价格,高校只好将该成果保存下来,希望日后能在其他企业中得以转化,由于科技成果的精神磨损因素的存在,几年下来该项成果的使用价值化为乌有;而企业若以该项科技成果的成本价引进,在评估科技成果为企业带来的潜在收益时,发现无利可图或亏损,只好放弃。
高校科技成果的开发成本和价值不一致已经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科技成果定价时不应该考虑沉没成本,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评判研究成果的转让价格,以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2.2 高校科技信息系统的有效性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建立了校园网,其科技信息通过校园网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发布。然而科技信息系统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科技信息更新迟缓、内容过于简明、与其他科技信息系统之间的接口问题等,影响了高校科技信息系统运作的效率和有效性,从而无法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效支持。
从信息的角度上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实质上是高校科技信息和企业需求信息之间的交流过程,建立面向市场需求的高校科技信息系统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高校在建立科技信息系统时,应该在详细调研高校科技管理系统现实需求以及高校校园网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科技信息的功能结构,理顺高校科技信息的流程,解决与相关科技网络的接口问题,建立起适合高校特点的科技信息系统;在高校科技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高校科技信息管理中心应该及时收集各类相关信息,做好科技信息处理和发布工作,及时更新相关科技信息,进而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效支持。
2.3 科技管理体制的适应性问题
高校科技系统的职能部门属于事业性单位,相关人员属于事业编制,在行使着高校科技管理职能的同时,还承担着科技成果转化的职能。从本质上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相关人员与企业营销部门的推销员在工作性质上是相同的,然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在运作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束缚,暴露出与市场化运作要求相抵触的许多问题,如:由于受到事业性单位编制的限制,使得从业人员的数量不能满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要求;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为了加强校企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高校科技成果开发系统可实施企业化运作的科技管理体制,引进激励机制,将相关人员的报酬直接与其业绩挂钩,同时要注重高校之间以及科技服务的中介机构的联合,建立面向全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系统。
2.4 高校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的接口问题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校企合作的接口问题,如:由于高校科技成果在市场前景方面分析较少,致使企业无法把握科技成果产业化后的市场状况,导致该项高校科技成果无法在企业中得以产业化;由于企业需要能够立竿见影地获得回报的科技成果,而高校在对企业所拥有资源、所处的人文环境、面对顾客群等因素缺乏足够了解的前提下,无法对科技成果在企业中产业化的预期效益作出明确的评价,从而影响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接口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高校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的接口问题,可以采取如下三种方法:一是企业在选中某项科技成果时,如果遇到对市场前景、预期效益等方面内容把握不住的话,不妨通过设立软课题的形式来详细调研、论证该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可行性问题;二是由高校组织专门的科技成果的可行性论证小组,论证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要求、适用环境和市场前景等方面可能引起的接口问题;三是建立专门为有盈余资金急于投资的企业提供服务的科技成果中介机构,这种中介机构在接受企业委托后,结合企业现实情况帮助企业选择投资项目。
3 高校建立市场化运作的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若干对策
3.1 建立客观的高校科技成果的定价体系
建立客观公正的高校科技成果的定价体系,不仅有利于解决高校成果转化中相关科技成果的定价问题,有利于缩短校企间合作的进程,还能降低高校科技成果的精神磨损的风险。建立客观公正的高校科技成果的定价体系,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1)建立面向市场的科技成果定价的指标体系。 为了有效评价科技成果的价格,建议国家有关职能管理部门制定各类科技成果定价的指标体系,为高校科技成果确定价格提供依据。
2)树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意识。 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成果发明人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成果开发成本为定价依据的观念,树立科技成果精神磨损的风险意识,依据科技成果的科技含量和应用前景,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评价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
3.2 建立高效运作的高校科技信息系统
建立适合高校特点的高效运作的科技信息系统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1)高素质的组织人事保证。在系统的建立过程中, 高校必须依据系统的要求变革高校相关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相关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全面提高系统使用及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培育一支高效、精干、勇于开拓的知识资本运作队伍,有效支持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2)构建畅通的科技信息渠道。 构建畅通的科技信息的交流渠道需要得到科研人员、科技成果的评审机构、科技信息中心和科技成果推广人等共同努力。为此,科研人员在从事科研项目时不应片面地重视项目的获奖数量或发表论文,而应该树立科技成果的市场意识,及时向高校的信息中心通报可供产业化的科技成果信息;科技成果的评审机构在评审过程中应及时将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反馈给信息中心;科技成果推广人员应该及时了解高校科研的动向,及时将企业的需求信息反馈给科技信息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应该快捷地采集科技成果的供求信息,做好科技信息的处理和发布工作。
3)合理配置系统的软硬件。 要使高校科技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支持科技管理,离不开高校整体的网络与软硬件系统。要将高校科技信息系统融入到高校整体信息系统之中,使其成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或分系统,并实现与高校的整体信息系统之间的有机融合,以保证系统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和运行中的有效性。
3.3 建立市场化运作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
从本质上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是一种商业性行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也应该适应市场化运作的需要,为此,建议分两步实现这一转变:
第一步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从传统的事业性管理体制过渡到市场化运作的管理体制,即成为利益主体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科技实体。
第二步将科技型实体办成学校知识资本的经营者,即使学校的科技成果面向市场,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从立项、技术合同签定、技术转让到技术入股的成果产业化全过程,以及有关经济政策、法律和信息咨询、科技成果评估、风险资本寻求、科技成果孵化等。
3.4 建立和规范多渠道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体系
加快建立和规范多渠道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体系已经成为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建立和规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体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1)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规范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类中介机构的经营行为,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良好环境。
2)建立和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机构, 加强机构的资质审查,全面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素质,优化人才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中介机构的持续发展。
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与高校的合作和交流, 为建立高校科技成果信息与企业需求信息的共享提供有效支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市场化运作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是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在校企科技合作和交流中,应该依据科技成果的技术含量和产业化前景,充分考虑科技成果的精神磨损因素,客观地评价科技成果的实际价值;在高校科技信息系统的建立中,应理顺科技信息传输的渠道,变革原来的科技信息管理的结构,全面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为高校科技信息系统高效运作提供有效支持;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应引进激励机制,变革传统的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体系,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